天天看点

我家里有个士兵

视频加载...

Volkswagen.com 海报 记者 于永波 见习记者 闫承轩报道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力量,公网临沂站81专项规划"我家有兵"。近日,大众网海报记者在临沂市兰山区八里屯社区见到了93岁的抗日老兵李启泽和他的儿子、孙子,听他们讲述了宝家卫和彪马半衰期兵役的故事。

我家里有个士兵

李启泽的长子李昌禄、孙子孙超、孙子李薇向李启泽和妻子致敬

"父亲是我这辈子最敬佩的人,我为父亲感到骄傲,骄傲!"从笔记中,父亲教我们去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当士兵听酋长的话;李昌禄的儿子李昌禄说。

我家里有个士兵

李开泽的次子李昌禄讲述了参军的故事

在李启泽老人家中,93岁的李启泽老人坐直身子,双手放在膝盖上,始终保持着军队独特的风度。在老人中,大众网海报记者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等荣誉勋章。受年迈的李启泽影响,次子李昌禄、孙子孙超、孙子李伟都是军人。

据李昌禄介绍,李启泽老人13岁时加入当地民兵儿童团,在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5月,年仅15岁的李启泽正式参军,成为华东军区一队,2006年连的记者。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随军参加了民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第14炮兵师第10团团长。1957年,在军队服役13年的李启泽回到临沂,继续在家乡当铁道工人。入家后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人生,永远记住,这是革命烈士们要把头颅、鲜血倾泻而下的世界。

"我父亲在鸭绿地西侧的一座桥上,帮助受伤的弟弟扛起三门枪,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跑了十几英里。李昌禄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对美和朝鲜的战争是他父亲李启泽最痛苦的经历,在炮兵第10团对敌时,看到炮弹飞向阵地的同志们,其中一个排全部阵亡,未能幸免,他不幸被炮弹碎片击中右腹部, 小肠正在流出,生死时刻军医帮他清除了炸弹碎片缝合的伤口,这从死亡之手捡起了一条生命。

"小时候看电影,听父亲讲战争的故事,他说日本魔鬼必须从我们的土地上被带走,他参与的战争特别残酷,血流进河里的画面比现在电视上残酷一百倍。李昌禄告诉 Volkswagen.com.com

"我父亲本人就是老八路,他告诉我,我必须当兵,才能保卫国家的一边,保卫人民的安宁。在父亲李启泽的鼓励下,18岁的李昌禄放弃了高考,从俞俞那里扔了一支笔,成为沈阳军区第68军第202师第605团的一名士兵。"我刚去的时候,天气很冷,在零下四十度,吃东北骡子,一个月只有6元。李昌禄告诉大众网海报记者,他在军队期间驻扎在黑河边境,进入冬季进入一流战备状态,不允许任何人与家人联系,切断一切外部联系;

"我父亲在打仗的时候吃不下东西,一把干面条和一把雪,比起真正的刀枪搞肉斗,我们在这里受了一点苦,靠冻什么?"李昌禄经常用父亲的经验来鼓励自己。

时至今日,李昌禄依然保留着军人的生活习惯,每天起床用豆腐块叠被子,吃得比普通人快得多,时间观念很强。李昌禄说,从部队大熔炉中走出来的人,对尊重自己的国家有强烈的信念和自豪感。

我家里有个士兵

李启泽(左三)与家人合影留念

受年迈的李启泽影响,孙子孙超和孙子李伟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参军,复员回国一直在基层工作,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我家里有个士兵

李启泽的孙子李伟

"成年后,爷爷和爸爸一直鼓励我参军,我经常给军中爷爷写信,爷爷常说要永远听党,跟着党走,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爷爷的话,我现在有两个儿子,以后一定要让他们都当兵。"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