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家裡有個士兵

視訊加載...

Volkswagen.com 海報 記者 于永波 見習記者 闫承軒報道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鬥力量,公網臨沂站81專項規劃"我家有兵"。近日,大衆網海報記者在臨沂市蘭山區八裡屯社群見到了93歲的抗日老兵李啟澤和他的兒子、孫子,聽他們講述了寶家衛和彪馬半衰期兵役的故事。

我家裡有個士兵

李啟澤的長子李昌祿、孫子孫超、孫子李薇向李啟澤和妻子緻敬

"父親是我這輩子最敬佩的人,我為父親感到驕傲,驕傲!"從筆記中,父親教我們去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聽父母的話,當士兵聽酋長的話;李昌祿的兒子李昌祿說。

我家裡有個士兵

李開澤的次子李昌祿講述了參軍的故事

在李啟澤老人家中,93歲的李啟澤老人坐直身子,雙手放在膝蓋上,始終保持着軍隊獨特的風度。在老人中,大衆網海報記者看到了抗日戰争勝利6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等榮譽勳章。受年邁的李啟澤影響,次子李昌祿、孫子孫超、孫子李偉都是軍人。

據李昌祿介紹,李啟澤老人13歲時加入當地民兵兒童團,在抗日戰争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5月,年僅15歲的李啟澤正式參軍,成為華東軍區一隊,2006年連的記者。抗日戰争結束後,他随軍參加了民族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期間擔任第14炮兵師第10團團長。1957年,在軍隊服役13年的李啟澤回到臨沂,繼續在家鄉當鐵道勞工。入家後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現在我們必須珍惜來之不易的人生,永遠記住,這是革命烈士們要把頭顱、鮮血傾瀉而下的世界。

"我父親在鴨綠地西側的一座橋上,幫助受傷的弟弟扛起三門槍,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下跑了十幾英裡。李昌祿告訴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對美和北韓的戰争是他父親李啟澤最痛苦的經曆,在炮兵第10團對敵時,看到炮彈飛向陣地的同志們,其中一個排全部陣亡,未能幸免,他不幸被炮彈碎片擊中右腹部, 小腸正在流出,生死時刻軍醫幫他清除了炸彈碎片縫合的傷口,這從死亡之手撿起了一條生命。

"小時候看電影,聽父親講戰争的故事,他說日本魔鬼必須從我們的土地上被帶走,他參與的戰争特别殘酷,血流進河裡的畫面比現在電視上殘酷一百倍。李昌祿告訴 Volkswagen.com.com

"我父親本人就是老八路,他告訴我,我必須當兵,才能保衛國家的一邊,保衛人民的安甯。在父親李啟澤的鼓勵下,18歲的李昌祿放棄了聯考,從俞俞那裡扔了一支筆,成為沈陽軍區第68軍第202師第605團的一名士兵。"我剛去的時候,天氣很冷,在零下四十度,吃東北騾子,一個月隻有6元。李昌祿告訴大衆網海報記者,他在軍隊期間駐紮在黑河邊境,進入冬季進入一流戰備狀态,不允許任何人與家人聯系,切斷一切外部聯系;

"我父親在打仗的時候吃不下東西,一把幹面條和一把雪,比起真正的刀槍搞肉鬥,我們在這裡受了一點苦,靠凍什麼?"李昌祿經常用父親的經驗來鼓勵自己。

時至今日,李昌祿依然保留着軍人的生活習慣,每天起床用豆腐塊疊被子,吃得比普通人快得多,時間觀念很強。李昌祿說,從部隊大熔爐中走出來的人,對尊重自己的國家有強烈的信念和自豪感。

我家裡有個士兵

李啟澤(左三)與家人合影留念

受年邁的李啟澤影響,孫子孫超和孫子李偉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參軍,複員回國一直在基層工作,走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

我家裡有個士兵

李啟澤的孫子李偉

"成年後,爺爺和爸爸一直鼓勵我參軍,我經常給軍中爺爺寫信,爺爺常說要永遠聽黨,跟着黨走,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記住爺爺的話,我現在有兩個兒子,以後一定要讓他們都當兵。"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