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作者:全景网

“想懒的时候,就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唐人神的创始人陶一山是个敢于对自己下狠心的人。如今65岁、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依旧忙碌地为公司的发展而奔走。2019年,他”飞机+高铁“跑了108次,行程达108000公里。

作为“中国生猪全产业链经营第一股”的掌舵人,陶一山自创业以来,就凭借着一股“狠”劲,在农业产业化路上攻克一个个“痛点”,先后创下了“骆驼牌”饲料、“唐人神”肉制品、“美神”种猪等享誉国内的知名品牌。

陶一山还是个善于搞资本运作的人,公司自登录资本市场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投资与并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一个“门外汉”的饲料事业

“一把菜、一瓢糠、一锅水”。尽管我国饲养业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一直沿袭“家庭作坊式”路子。鉴于饲养业的实际,8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全国都要搞饲料加工。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当时年产生猪6000万头,占全国产量1/10。出生于湖南宁乡的陶一山,看到饲料行业里头蕴藏巨大的商机。1987年,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株洲市饲料厂建成投产,32岁的陶一山担任厂长。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饲料厂在建设中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饲料工业是空白。所以从饲料工业切入,应该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然而,自动控制化专业出身的陶一山,与手下的年青人一样,从未接触过饲料这行,完全是一个门外汉。陶一山决定北上寻求先进技术。

“当时饲料,最大的困难还是技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工业体系,不像我们的机械工业,不像我们的纺织业,我们的饲料是没有这个工业体系,所以最大的是技术难点。当时,饲料工业体系在我们湖南是很弱的,几乎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我觉得到北京,到中国农科院去寻求专家教授的智脑来服务,是一个上策。“

雷厉风行的陶一山,为了能尽快地做出饲料,寒冬腊月,他背着一两箱瓷器,坐火车、睡地铺远赴北京,中国农科院王和明教授深受感动,将科学饲料配方交予了陶一山。回到工厂后,陶一山立即带领员工们进行喂养试验,总结制定工艺标准和检测标准,凭借超群的质量优势,他们生产的“骆驼“牌饲料很快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第一包骆驼饲料下线

“过去养猪,都是用打米糠,养猪不赚钱,当时我们有一个使命,就是致力于农家富裕,同时还要打造绿色食品,让人吃到安全美味的食品,让农民养猪能够致富,而不是养猪为过年。”

饲料生产出来后,如何更好的被农民接受?这位爱琢磨的厂长,在卖饲料上动脑子,搞服务创新。

“我们专门招了一些技术服务人员,不但卖饲料,也卖服务,免费告诉农民怎么使用这个饲料,怎么来防疫,怎么来饲养管理。因为饲料它是一个生产资料,农民养猪要养7-8个月或近一年,所以他全程都需要这样一个服务。”

陶一山建立的产品+服务的理念,获得了农民的青睐, 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向前发展,骆驼牌饲料名气越来越响,但陶一山并不满足于此。

1992年,陶一山去香港参展,接触到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香港饲料公司——大生行。当时,大生行正好也有内地发展饲料工业的欲望。一拍即合,陶一山很快就决定引入这家境外企业来合资生产经营。

“香港的饲料做了50年了,他肯定有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他也有技术,所以我觉得,在第一轮产品获得老百姓认可的同时,再引进管理和技术来进行强化是不错的选择。”

1992年,香港大生行饲料有限公司以人民币1,236 万元(外币折合)入股,与株洲饲料厂合资组建了唐人神的前身湖南湘大实业有限公司。

地方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合资企业,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领先的养殖技术,被一一引进,唐人神跨入飞速发展期。接受注资第二年,企业的销售收入由5000万元人民币,一举突破了2亿元大关。

解决痛点 拓展产业链

创业就是发现某个痛点,然后提供解决方法,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服务。

“香肠香喷喷,我要唐人神”!当年,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或许仍有不少人记得。“唐人神”就是陶一山为解决农民卖猪痛点创下的肉制品品牌。

“饲料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原来要养 7-8 个月或近一年的猪,现在四、五个多月就出栏了。生猪多了,价格就下跌,就出现了生猪卖出难的问题,我们想解决农民的痛点。“ 陶一山深知痛点就是商机。

1995年,陶一山决定收购濒临倒闭、有1700万债务和400名职工的株洲肉联厂,进军肉类加工产业。

“做肉制品加工,既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也要解决了城里人的一个痛点,就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基于湖南人有吃烟熏肉的习惯,我们从美国引进了无烟熏技术,做出了有烟熏味,但没有焦油的腊肉产品,一下子就供不应求了。“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唐人神香肠

在饲料和肉制品推进的过程中,陶一山又发现了生猪领域的另一痛点——猪种太差。

“中国的猪种不行,在养猪的效益里面,种猪占40%,饲料占20%,健康占20%,防疫占20%,还有饲养管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引进国外的种猪来做文章。“

既然要引进国外种猪就一定要选好产品,经过多方考究,陶一山最终决定引入美国种猪。“美国养猪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大量的人来培育品种,他们的瘦肉率能做到65%,我们当地猪只做到45%,有差距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他们的猪出栏可能只要四个多月,我们的猪要六个月,我们长一斤肉要三斤半饲料,他们两斤七两就长一斤肉,所以我觉得这能够带来农民巨大的效益。“

1996年,陶一山收购了株洲进出口外贸猪场;2008年,陶一山与世界顶级育种公司——美国华特希尔(whiteshire)育种集团合作,投资1.1亿元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原种猪场,大胆地引进了1200多原种猪,开始了“美神”育种,构建了种猪业高端发展平台。此后,唐人神在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布局10余个原种猪场和扩繁场。2009年,“美神”种猪通过美国nsr认证,达到美国同步育种水平;2011年,湖南美神育种有限公司荣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刚出生的“美神”种猪

陶一山的“美神”种猪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得到了泰国正大、温氏集团等农牧企业巨头的高度认可。

借力资本市场 追梦“猪生意”

“无论是猪的周期,还是中国经济的周期,我们唐人神30年都无亏损纪录。这是因为我们的业务都是一个一个稳健推进的,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投资。对于农业公司来讲,活下来是硬道理。”

在饲料、养殖和肉品“三驾马车”协同发展之下,唐人神一路走得非常稳健。但资金的短板却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如何突破?陶一山将目光瞄准了资本市场。

“不跟资本市场对接,你的规模、你的抗风险能力很差,就很难做到百年企业。所以当时我们前后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资本的梦想。“

1998年,唐人神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0年改组为唐人神集团,并于200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2011年3月25日,唐人神以“中国生猪全产业链经营第一股”的头衔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陶一山敲响上市宝钟

成功上市后,唐人神的资本化运作加速。采用内延式和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先后成功并购了山东和美、龙华农牧、比利美英伟等企业。另外,还投资设立了10亿元唐人神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并购优秀养殖公司、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2020年初,唐人神顺利完成了12.42亿元可转债发行工作,主要投向三大主营业务。

“上市这么多年,我们利用了资本市场这样一个融资平台和杠杆,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自己的主业进行一系列并购,得到了快速发展。”

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胆子自然会更大一些。2019年4月,面对 “最强猪周期”,唐人神抛出了雄心勃勃的“trs313追梦工程”,宣称要投资120亿,用12年时间,即2031年达成年出栏量1000万头猪的目标。

“我们养猪不是冲着猪价来养猪,是冲着人们需要猪肉的长期消费。在养殖技术、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等方面,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积累了,成本控制力也很强,基于这些核心竞争力,我们2019年提出了12年要发展1000万头的目标,而且我们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8年,“trs313追梦工程”中,饲料的销量只增1倍,生猪却大幅增加约10倍。这也意味着此前9成营收来源于饲料的唐人神,投向“猪生意”的力度和决心。

除了掌舵好公司整体发展方向外,陶一山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非常强。受养殖规模化及消费升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养猪产业也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唐人神紧抓机遇,将发展智能养殖技术提上了日程。

“生猪养殖有遗传育种、远程诊断、健康评估、饲料营养、ai智能设备、系统管理等几大核心技术,我们找到这些领域的院士、专家、牛人,整合起来攻关。相当于走系统集成、走高铁发展模式,预计通过三、四年的探索,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无人区的智能养殖技术,来引领这个行业,引领世界,使生猪养殖成本降低10~20%。” 对于智能养殖,陶一山信心满满。

“创二代”接棒 骆驼精神焕新彩

任正非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在创业之初,陶一山就非常看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从公司产业链的一系列拓展,乃至品牌的创立,无不体现出公司的文化,尤其是骆驼精神。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再不行比你也要行一点,骆驼正好有一种精神,叫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所以我们就把骆驼、camel就变成了我们的商标,也成为了我们当时创业的精神,叫骆驼精神,就是敬业、自责、自信、创新。几十年来,我们秉承骆驼精神一步步走。”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唐人神集团总部的骆驼雕塑

谈及创业30多年来最大的心得,陶一山总结了三点:坚持你的好奇心、保持危机意识、对自己狠一点。

“第一就是坚持你的好奇心,抱有长期学习的、好奇的心理,而不自以为是。第二个,保持强大的危机意识,不要用你过去的辉煌来赌明天。第三,想懒的时候,就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今年我跑了108次,就是飞机+高铁,大概的行程是108000公里,跑了五个国家。“

30多年艰苦创业,一手将唐人神集团带入全国饲料和肉类产品行业十强的陶一山,一直被看为公司的灵魂人物,2018年他卸下总裁职务,交棒给儿子陶业。陶业1981年出生,mba学历,曾在多家企业工作,2014年进入唐人神。

“美好未来是年轻人追逐的方向”,在谈到唐人神未来发展和团队管理时,陶一山对儿子陶业寄予厚望。特别是陶业提出了三大核心理念——“组织驱动、变革创新、追求卓越”,获得了陶一山的高度评价。

“组织驱动,比方说他提出一个球队组织,那就是赢球为王、优胜劣汰、团队协作。不管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要像华为一样的,末位淘汰、保持狼性,我很赞成球队组织这种管理风格,过去跟我的老部下,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可能都将就,现在有了追梦工程之后,每个人都开始振奋起来了,为什么?赢球为王、优胜劣汰、团队协作。”

编导:周丫菜

撰文:詹丽真

文字速记:谢逸

摄像:吴志华 李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