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作者:全景網

“想懶的時候,就必須要對自己狠一點。“唐人神的創始人陶一山是個敢于對自己下狠心的人。如今65歲、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他,依舊忙碌地為公司的發展而奔走。2019年,他”飛機+高鐵“跑了108次,行程達108000公裡。

作為“中國生豬全産業鍊經營第一股”的掌舵人,陶一山自創業以來,就憑借着一股“狠”勁,在農業産業化路上攻克一個個“痛點”,先後創下了“駱駝牌”飼料、“唐人神”肉制品、“美神”種豬等享譽國内的知名品牌。

陶一山還是個善于搞資本運作的人,公司自登入資本市場以來,通過一系列的投資與并購,實作了跨越式發展。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一個“門外漢”的飼料事業

“一把菜、一瓢糠、一鍋水”。盡管我國飼養業曆史悠久,但長期以來,一直沿襲“家庭作坊式”路子。鑒于飼養業的實際,80年代初期,鄧小平就明确指出:全國都要搞飼料加工。飼料要作為工業來辦,這是一個很大的行業”。

湖南省是農業大省,當時年産生豬6000萬頭,占全國産量1/10。出生于湖南甯鄉的陶一山,看到飼料行業裡頭蘊藏巨大的商機。1987年,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株洲市飼料廠建成投産,32歲的陶一山擔任廠長。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飼料廠在建設中

“飼料是養殖業的基礎,飼料工業是空白。是以從飼料工業切入,應該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

然而,自動控制化專業出身的陶一山,與手下的年青人一樣,從未接觸過飼料這行,完全是一個門外漢。陶一山決定北上尋求先進技術。

“當時飼料,最大的困難還是技術,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工業體系,不像我們的機械工業,不像我們的紡織業,我們的飼料是沒有這個工業體系,是以最大的是技術難點。當時,飼料工業體系在我們湖南是很弱的,幾乎沒有這樣的人才。是以我覺得到北京,到中國農科院去尋求專家教授的智腦來服務,是一個上策。“

雷厲風行的陶一山,為了能盡快地做出飼料,寒冬臘月,他背着一兩箱瓷器,坐火車、睡地鋪遠赴北京,中國農科院王和明教授深受感動,将科學飼料配方交予了陶一山。回到工廠後,陶一山立即帶領員工們進行喂養試驗,總結制定工藝标準和檢測标準,憑借超群的品質優勢,他們生産的“駱駝“牌飼料很快獲得了廣大農民的認可。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第一包駱駝飼料下線

“過去養豬,都是用打米糠,養豬不賺錢,當時我們有一個使命,就是緻力于農家富裕,同時還要打造有機食品,讓人吃到安全美味的食品,讓農民養豬能夠緻富,而不是養豬為過年。”

飼料生産出來後,如何更好的被農民接受?這位愛琢磨的廠長,在賣飼料上動腦子,搞服務創新。

“我們專門招了一些技術服務人員,不但賣飼料,也賣服務,免費告訴農民怎麼使用這個飼料,怎麼來防疫,怎麼來飼養管理。因為飼料它是一個生産資料,農民養豬要養7-8個月或近一年,是以他全程都需要這樣一個服務。”

陶一山建立的産品+服務的理念,獲得了農民的青睐, 當年投産當年盈利,并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向前發展,駱駝牌飼料名氣越來越響,但陶一山并不滿足于此。

1992年,陶一山去香港參展,接觸到一家有着40多年曆史的香港飼料公司——大生行。當時,大生行正好也有内地發展飼料工業的欲望。一拍即合,陶一山很快就決定引入這家境外企業來合資生産經營。

“香港的飼料做了50年了,他肯定有很多管理方面的經驗,同時他也有技術,是以我覺得,在第一輪産品獲得老百姓認可的同時,再引進管理和技術來進行強化是不錯的選擇。”

1992年,香港大生行飼料有限公司以人民币1,236 萬元(外币折合)入股,與株洲飼料廠合資組建了唐人神的前身湖南湘大實業有限公司。

地方企業搖身一變成為合資企業,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和領先的養殖技術,被一一引進,唐人神跨入飛速發展期。接受注資第二年,企業的銷售收入由5000萬元人民币,一舉突破了2億元大關。

解決痛點 拓展産業鍊

創業就是發現某個痛點,然後提供解決方法,要麼是産品,要麼是服務。

“香腸香噴噴,我要唐人神”!當年,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或許仍有不少人記得。“唐人神”就是陶一山為解決農民賣豬痛點創下的肉制品品牌。

“飼料工業發展起來之後,原來要養 7-8 個月或近一年的豬,現在四、五個多月就出欄了。生豬多了,價格就下跌,就出現了生豬賣出難的問題,我們想解決農民的痛點。“ 陶一山深知痛點就是商機。

1995年,陶一山決定收購瀕臨倒閉、有1700萬債務和400名職工的株洲肉聯廠,進軍肉類加工産業。

“做肉制品加工,既解決農民收入的問題,也要解決了城裡人的一個痛點,就是食品安全的問題。基于湖南人有吃煙熏肉的習慣,我們從美國引進了無煙熏技術,做出了有煙熏味,但沒有焦油的臘肉産品,一下子就供不應求了。“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唐人神香腸

在飼料和肉制品推進的過程中,陶一山又發現了生豬領域的另一痛點——豬種太差。

“中國的豬種不行,在養豬的效益裡面,種豬占40%,飼料占20%,健康占20%,防疫占20%,還有飼養管理,是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引進國外的種豬來做文章。“

既然要引進國外種豬就一定要選好産品,經過多方考究,陶一山最終決定引入美國種豬。“美國養豬有200多年的曆史,有大量的人來培育品種,他們的瘦肉率能做到65%,我們當地豬隻做到45%,有差距的。生長速度也不一樣,他們的豬出欄可能隻要四個多月,我們的豬要六個月,我們長一斤肉要三斤半飼料,他們兩斤七兩就長一斤肉,是以我覺得這能夠帶來農民巨大的效益。“

1996年,陶一山收購了株洲進出口外貿豬場;2008年,陶一山與世界頂級育種公司——美國華特希爾(whiteshire)育種集團合作,投資1.1億元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世界級原種豬場,大膽地引進了1200多原種豬,開始了“美神”育種,建構了種豬業高端發展平台。此後,唐人神在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布局10餘個原種豬場和擴繁場。2009年,“美神”種豬通過美國nsr認證,達到美國同步育種水準;2011年,湖南美神育種有限公司榮膺“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剛出生的“美神”種豬

陶一山的“美神”種豬獲得了巨大成功,也得到了泰國正大、溫氏集團等農牧企業巨頭的高度認可。

借力資本市場 追夢“豬生意”

“無論是豬的周期,還是中國經濟的周期,我們唐人神30年都無虧損紀錄。這是因為我們的業務都是一個一個穩健推進的,而不是盲目的進行投資。對于農業公司來講,活下來是硬道理。”

在飼料、養殖和肉品“三駕馬車”協同發展之下,唐人神一路走得非常穩健。但資金的短闆卻制約着公司的發展。如何突破?陶一山将目光瞄準了資本市場。

“不跟資本市場對接,你的規模、你的抗風險能力很差,就很難做到百年企業。是以當時我們前後用了将近十年的時間來完成資本的夢想。“

1998年,唐人神進行了股份制改造,2000年改組為唐人神集團,并于2001年引入戰略投資者。2011年3月25日,唐人神以“中國生豬全産業鍊經營第一股”的頭銜在深交所中小闆上市。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陶一山敲響上市寶鐘

成功上市後,唐人神的資本化運作加速。采用内延式和外延式相結合的發展戰略,先後成功并購了山東和美、龍華農牧、比利美英偉等企業。另外,還投資設立了10億元唐人神産業投資基金,用于投資、并購優秀養殖公司、投資産業鍊上下遊相關企業。2020年初,唐人神順利完成了12.42億元可轉債發行工作,主要投向三大主營業務。

“上市這麼多年,我們利用了資本市場這樣一個融資平台和杠杆,保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圍繞自己的主業進行一系列并購,得到了快速發展。”

有了資本市場的加持,膽子自然會更大一些。2019年4月,面對 “最強豬周期”,唐人神抛出了雄心勃勃的“trs313追夢工程”,宣稱要投資120億,用12年時間,即2031年達成年出欄量1000萬頭豬的目标。

“我們養豬不是沖着豬價來養豬,是沖着人們需要豬肉的長期消費。在養殖技術、遺傳育種、飼料營養等方面,我們已經有足夠的積累了,成本控制力也很強,基于這些核心競争力,我們2019年提出了12年要發展1000萬頭的目标,而且我們充滿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8年,“trs313追夢工程”中,飼料的銷量隻增1倍,生豬卻大幅增加約10倍。這也意味着此前9成營收來源于飼料的唐人神,投向“豬生意”的力度和決心。

除了掌舵好公司整體發展方向外,陶一山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非常強。受養殖規模化及消費更新的影響,特别是随着5g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養豬産業也處于轉型更新關鍵期。唐人神緊抓機遇,将發展智能養殖技術提上了日程。

“生豬養殖有遺傳育種、遠端診斷、健康評估、飼料營養、ai智能裝置、系統管理等幾大核心技術,我們找到這些領域的院士、專家、牛人,整合起來攻關。相當于走系統內建、走高鐵發展模式,預計通過三、四年的探索,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無人區的智能養殖技術,來引領這個行業,引領世界,使生豬養殖成本降低10~20%。” 對于智能養殖,陶一山信心滿滿。

“創二代”接棒 駱駝精神煥新彩

任正非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隻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在創業之初,陶一山就非常看重企業文化的塑造。從公司産業鍊的一系列拓展,乃至品牌的創立,無不展現出公司的文化,尤其是駱駝精神。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再不行比你也要行一點,駱駝正好有一種精神,叫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是以我們就把駱駝、camel就變成了我們的商标,也成為了我們當時創業的精神,叫駱駝精神,就是敬業、自責、自信、創新。幾十年來,我們秉承駱駝精神一步步走。”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唐人神集團總部的駱駝雕塑

談及創業30多年來最大的心得,陶一山總結了三點:堅持你的好奇心、保持危機意識、對自己狠一點。

“第一就是堅持你的好奇心,抱有長期學習的、好奇的心理,而不自以為是。第二個,保持強大的危機意識,不要用你過去的輝煌來賭明天。第三,想懶的時候,就必須要對自己狠一點。今年我跑了108次,就是飛機+高鐵,大概的行程是108000公裡,跑了五個國家。“

30多年艱苦創業,一手将唐人神集團帶入全國飼料和肉類産品行業十強的陶一山,一直被看為公司的靈魂人物,2018年他卸下總裁職務,交棒給兒子陶業。陶業1981年出生,mba學曆,曾在多家企業工作,2014年進入唐人神。

“美好未來是年輕人追逐的方向”,在談到唐人神未來發展和團隊管理時,陶一山對兒子陶業寄予厚望。特别是陶業提出了三大核心理念——“組織驅動、變革創新、追求卓越”,獲得了陶一山的高度評價。

“組織驅動,比方說他提出一個球隊組織,那就是赢球為王、優勝劣汰、團隊協作。不管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都要像華為一樣的,末位淘汰、保持狼性,我很贊成球隊組織這種管理風格,過去跟我的老部下,隻要不犯大的錯誤,可能都将就,現在有了追夢工程之後,每個人都開始振奮起來了,為什麼?赢球為王、優勝劣汰、團隊協作。”

編導:周丫菜

撰文:詹麗真

文字速記:謝逸

攝像:吳志華 李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