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作者:斯琴格日乐工作室

一个内心丰富的音乐人不亚于文学家

空灵且深情

有些美好会迟到

但音乐能带你找到

眼里的光,天上的云,云里的梦......

以及胸腔里的诗意

都还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织谣”意为编织古老的歌谣。

如今,斯琴格日乐“织谣”概念系列专辑已经发展到了第四张,其中包括了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普米族、佤族、彝族、拉祜族、壮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塔吉克族等等民族的古老民歌41首,涉及30多种民族语言。

但这个系列却还没有结束,我们听众不难想象得出这个系列的工程之庞大。这不仅是在国内、亚洲,乃至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音乐项目,更是凝结了古老民歌精华的文化瑰宝。能在当下,用现代的音乐形式所呈现,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并喜爱。它的意义已经不光是音乐的传播,更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织谣”概念系列,从2016年开始,《织谣》《织谣ii》《织谣iii》《织谣iv》斯琴格日乐都用一种近乎于哲学的方式做着音乐,一点一点向前进,这,从“织谣”系列的封面就可以窥探一二。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2016年的首张《织谣》,封面是斯琴格日乐亲手编织的极具色彩冲装的毛线织品。织品,寓意为编织,将古老的歌谣与现代音乐技术编织在一起。而色彩间的冲撞象征着音乐间的碰撞,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乐器、相互冲撞编织,融合成了“织谣”。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到了2017年的《织谣ii》,封面部分相比《织谣》,演变出了立体感,《织谣ii》依旧保留了编织、保留了冲撞,但又衍生出另外一种色彩。那是一种“暖”的色彩,你听着《织谣ii》也会感受那种暖,一点一点的袭来。从这时候开始“织谣”也变得更加立体。除了音乐本质上的立体,这张专辑也衍生出了很多周边产品和斯琴格日乐“织谣”巡回演唱会。《织谣ii》象征着和谐,和谐才能衍生出“暖”,才会感受阳光、河水、音乐。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2020年的《织谣iii》的封面在编织、冲撞、立体的基础上,又一次进化。还是编织品,但却是一个微小的局部被放大,更加趋向于微观的世界。《织谣iii》开始关注和吸纳更多微小的族群,更加古老的民歌,在“织谣”的演唱会里,也不难发现,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在被关注,都会闪闪发光。《织谣iii》传递着专注,传递着关注,每一个微小都是要被看到的。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到了2021年的《织谣iv》演变成了dna,虽然还是毛线织品,但你能看得到,那就是dna的模样。古老的民歌,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是跟着我们的血液,dna遗传而来,而这,也是“织谣iv”所传递的信息,它们不会消失,会像dna一样,被传递下去,而斯琴格日乐和“织谣”是这个dna的桥梁,是让它们被更多被传递的载体。肉体消失,dna却还在,族群消失,“织谣”还在。《织谣iv》就预示着这不是结束,还有着更广阔的未来。

斯琴格日乐|《织谣》系列的音乐哲学

梧桐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它们见过无数次东升西落,迎接着无数次四季轮回。“织谣”就如同它们一样,经历过,见证过。斯琴格日乐“织谣”的系列的是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庞大的音乐体系,未来这个体系还会继续发展,向上开花,向下扎根。而未来它的封面还会怎么进化?还会带来什么样的哲学考虑?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