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也有规矩?这引发了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喜欢听江湖事的我的好奇心。
暌违8年,余华带着《文城》而来。
我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女学生,但是余华给我的震撼一直存在。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
……绰号“和尚”的土匪经常跟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和土匪结拜,就得按土匪规矩来。”

土匪都有专门的黑话、规矩和礼法。
土匪大多数是不要命的人,为了把队伍带好,少犯错误。
匪首制定了诸如“十不抢”“七不夺”“五不准”等很多规矩,严令部下执行。
喜车丧车不抢;(红白事是人生两大事,抢了不吉利)
僧侣。道人、尼姑不抢;(五行之外的人,对运道不好)
鳏寡孤独不抢;(穷,可怜人)
单身的夜行人不抢;(江湖规矩传来的,原因不明)
摆渡的不抢;(求人救命,搭船逃生)
背包行医的不抢;(求人治病疗伤)
车店不抢;(落脚的地方)
赌博的人不抢;(也喜欢玩钱,赌抢是一家)
邮差不抢;(送信的穷)
挑八股绳的不抢(指卖瓜果糖梨的,给他们传递消息)。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土匪都是好人了?
光“十不抢”涵盖的人群就不少了,再加上“七不夺”“五不准”那他们还干什么?
上面的这些规矩礼法,其实是怕不吉利,怕遭报应。这些规矩也是非常讲究的土匪组织才有的。
但民国时期正当乱,军阀混战,匪盗横行,土匪前前后后何止上千个?很多土匪心狠手辣,干起坏事来真是没有一点顾忌。
《文城》节选 村庄里大孝子小山就在这乱世中被迫成了匪贼,落草为寇后,取了个诨名曰“和尚”。这“和尚”不化斋,尽干着绑架人质榨取赎金的勾当。 …… 如若只是割耳朵一事,能忍便忍罢。 却偏偏还让他亲眼目睹土匪头子对孩童的****,对妇女的**凌辱,他终是不堪良心折磨,毅然与土匪头子决裂,遂金盆洗手。 但这烙印在心中,他难以忘却之前那些腌臜破事,即便村民欲与他结拜为兄弟,他还是自嘲说笑:“你和土匪结拜,就得按土匪规矩来。”
土匪小山,帮绑票穿衣服,在其他匪徒的质疑嘲讽下,背着快断气的陈耀武翻山越岭回到自己家。
小山的母亲精细地照顾着虚弱的陈耀武,一边端茶送水,一边祈求菩萨保佑他可以活过来,在那个人人都吃不饱的个代,竟然煮两个鸡蛋给她儿子绑回来的绑票吃。
善良的人注定做不了坏事,所以外号“和尚”的土匪小山,他最终加入了陈永良的剿匪队伍。
和陈永良结拜之后,两方联手与全书真正意义上的“恶人”张一斧,殊死一搏,最后同归于尽
世道颓靡,竟然是土匪伸张了正义。
乱世之下,都是可怜人。
愿祖国山河无恙,愿你我皆安!
我是娅萌,喜欢读书,码字,分享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关注我,一起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