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也有規矩?這引發了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喜歡聽江湖事的我的好奇心。
暌違8年,餘華帶着《文城》而來。
我不再是那個青澀的女學生,但是餘華給我的震撼一直存在。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
……綽号“和尚”的土匪經常跟人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和土匪結拜,就得按土匪規矩來。”

土匪都有專門的黑話、規矩和禮法。
土匪大多數是不要命的人,為了把隊伍帶好,少犯錯誤。
匪首制定了諸如“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等很多規矩,嚴令部下執行。
喜車喪車不搶;(紅白事是人生兩大事,搶了不吉利)
僧侶。道人、尼姑不搶;(五行之外的人,對運道不好)
鳏寡孤獨不搶;(窮,可憐人)
單身的夜行人不搶;(江湖規矩傳來的,原因不明)
擺渡的不搶;(求人救命,搭船逃生)
背包行醫的不搶;(求人治病療傷)
車店不搶;(落腳的地方)
賭博的人不搶;(也喜歡玩錢,賭搶是一家)
郵差不搶;(送信的窮)
挑八股繩的不搶(指賣瓜果糖梨的,給他們傳遞消息)。
看到這裡,我就在想土匪都是好人了?
光“十不搶”涵蓋的人群就不少了,再加上“七不奪”“五不準”那他們還幹什麼?
上面的這些規矩禮法,其實是怕不吉利,怕遭報應。這些規矩也是非常講究的土匪組織才有的。
但民國時期正當亂,軍閥混戰,匪盜橫行,土匪前前後後何止上千個?很多土匪心狠手辣,幹起壞事來真是沒有一點顧忌。
《文城》節選 村莊裡大孝子小山就在這亂世中被迫成了匪賊,落草為寇後,取了個诨名曰“和尚”。這“和尚”不化齋,盡幹着綁架人質榨取贖金的勾當。 …… 如若隻是割耳朵一事,能忍便忍罷。 卻偏偏還讓他親眼目睹土匪頭子對孩童的****,對婦女的**淩辱,他終是不堪良心折磨,毅然與土匪頭子決裂,遂金盆洗手。 但這烙印在心中,他難以忘卻之前那些腌臜破事,即便村民欲與他結拜為兄弟,他還是自嘲說笑:“你和土匪結拜,就得按土匪規矩來。”
土匪小山,幫綁票穿衣服,在其他匪徒的質疑嘲諷下,背着快斷氣的陳耀武翻山越嶺回到自己家。
小山的母親精細地照顧着虛弱的陳耀武,一邊端茶送水,一邊祈求菩薩保佑他可以活過來,在那個人人都吃不飽的個代,竟然煮兩個雞蛋給她兒子綁回來的綁票吃。
善良的人注定做不了壞事,是以外号“和尚”的土匪小山,他最終加入了陳永良的剿匪隊伍。
和陳永良結拜之後,兩方聯手與全書真正意義上的“惡人”張一斧,殊死一搏,最後同歸于盡
世道頹靡,竟然是土匪伸張了正義。
亂世之下,都是可憐人。
願祖國山河無恙,願你我皆安!
我是娅萌,喜歡讀書,碼字,分享生活。腹有詩書氣自華,關注我,一起成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