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安徽泗县黑塔镇的陈伯华是2017年脱贫户,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妇被评为2017年“宿州好人”、“泗县好人”,2018年“最美泗州人”。2018年8月,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宿州市常委、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和泗县人民法院院长王世兵前去揭牌。
遭遇家庭变故,必须坚强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陈伯华说自己是被逼出来的......
2013年,陈伯华的丈夫开的农用车翻到沟里,被送到蚌埠,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不打算抢救了,后来被转送到南京军区总院,医生也不愿意抢救。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在那等死!陈伯华双膝跪地哭求医生,“死马当活马医,不能就这样算了。”陈伯华苦苦地哀求道。在她的哭求下,医生答应了。也许是上天被陈伯华的真诚感动,丈夫的命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家里的钱早就花光了,亲戚朋友家能借的借了个遍。在医院那些难熬的日子里,陈伯华连一双拖鞋都舍不得买,没有钱就睡在医院的过道里。实在是没钱,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就回家了。
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床上躺着的丈夫,陈伯华的眼泪早就流干了。“日子总得要过,那时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不能倒下。我要是走了,这个家就完了。”谈起往事,陈伯华止不住地流泪。祸不单行,陈伯华的小儿子又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陈伯华不仅要照顾床上的丈夫,还要带着儿子四处就医。即使这样,陈伯华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2014年,党的扶贫政策开始实施。陈伯华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村里又为他们家申请了低保。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能下床干点轻快活,儿子的病也得到有效控制,等时机成熟可以做手术。2017年通过回收废品、承包土地增加收入顺利脱了贫!今年又在村部门口开了个小小的理发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陈伯华用她的坚强让一个家庭重获新生!
人家送我一滴水,我还三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陈伯华用她的行动向世人展示,她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当时我遭难时没少受别人的帮助,现在我熬过来了,没忘记大家对俺家的帮助。”陈伯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里的劳力大都出去打工了,谁家老人媳妇孩子生了病,她都会主动上前帮忙。她说她对医院熟,需要带什么证件、准备什么,到医院到哪个科室是轻车熟路。自己的举手之劳可以省去别人的不少烦恼!谁家的人得了大病了她都会去看望并送去几百块钱。
难能可贵的是县里的儿童福利院、镇里的敬老院都是她常去的地方。自掏腰包,给福利院的孩子送去新衣服、水果,免费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理发、做马甲,送油送纯净水,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陈伯华爽朗的笑声感染着敬老院每一位老人,他们说,陈伯华像自己的亲闺女!
脱贫户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陈伯华是贫困户,但是她与其他贫困户不同。她利用自身是贫困户和能说会道的优势主动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打消其他贫困户的消极思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干实干摘掉自己头上贫困户的帽子,摒弃等靠要思想。陈伯华主动和驻村工作队配合,为朱山村的脱贫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陈伯华善于做思想工作,调节邻里矛盾。乡亲们遇到矛盾纠纷,都愿意向她倾诉心声,找她主持公道,她用乡情、亲情耐心劝说,春风化雨,化解矛盾,促进了村庄的和谐。三年来,她义务调解了近百件矛盾纠纷。此时泗县法院正在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路子,把像陈伯华这样的人吸纳到法院队伍中来正是泗县法院需求的。2018年8月,“陈伯华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她说:“能替政府分忧,能为需要的人解决困难,我就满足了。多亏政府的好政策和好心人的帮助,我才能撑过来。能干的我就干,能帮的我就帮,一点都不觉得累!”陈伯华笑着说。( 梁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