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鲁肃是东吴唯一的战略家怎会是无能之辈

赤壁之战后,周瑜在刘关张三人的协助下拿下了南郡,而后鲁肃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分担自己的抗曹压力,而且还是拿刘琦生前所在的江夏换的,然后白嫖得到了刘备手中的长沙桂阳二郡。既给东吴分担了压力,又给东吴白嫖到了两个郡,给东吴最正确的发展方向,奈何东吴实力有限抗不动曹魏,就把自己的无能推到鲁肃,叫嚣鲁肃的无能导致自己发展受限岂不可笑。

某些人说借了南郡后,东吴就不能去攻打益州了。这是你们认知有限,东吴参与了攻打益州受制自己将领无能,才会毫无成绩的。

(吴书曰:建安十六年,岱督郎将尹异等,以兵二千人西诱汉中贼帅张鲁到汉兴城,鲁嫌疑断道,事计不立,权遂召岱还。)

鲁肃在时,刘备关羽对他还是很客气的,曹魏在东吴方面也占不到任何便宜。鲁肃一死,关羽看东吴就是狗辈鼠辈,曹操南征直接让孙权上表称臣 (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

以赵翼的(廿十二史札记)的借荆州之非看赤壁之功和借荆州之事看,鲁肃无愧于东吴第一战略家。

借荆州之说 , 出自吴人事后之论 , 而非当日情事也 。

江表传谓 “ 破曹操后 , 周瑜为南郡太守 , 分南岸地以给刘备 。 而刘表旧吏士自北军脱归者 , 皆投备 , 备以所给地不足供 , 从孙权借荆州数郡焉 。 ”

鲁肃传亦谓 “ 备诣京见权 , 求都督荆州 。 肃劝权借之 , 共拒操 。

操闻权 以地资备, , 方作书, , 落笔于地。 。 后肃邀关羽索荆州, , 谓羽曰 ‘ 我国以土地借卿家者 , 卿家军败远来 , 无以为资故也 。 ’ 权亦论 ‘ 肃有二长 , 惟劝吾借玄德地 , 是其一短 。 ’”

此借荆州之说之所由来 , 而皆出吴人语也 。

夫借者 , 本我所有之物而假与人也 。 荆州本刘表地 , 非孙氏故物。 。

当操南下时 , 孙氏江东六郡 , 方恐不能自保 , 诸将咸劝权迎操 ,权独不愿。 。 会备遣诸葛亮来结好, , 权遂欲藉备共拒操。 。 其时但求敌操 ,未敢冀得荆州也 。

亮之说权也 , 权即曰 “ 非刘豫州莫可敌操者 。 ” 乃遣周瑜 、 程普等 , 随亮诣备 , 并力拒操 。( 亮传 ) 是且欲以备为拒操之主而己为从矣 !

亮又曰 “ 将军能与豫州同心破操 , 则荆 、 吴之势强 , 而鼎足之形成矣 ! ” 是此时早有三分之说 , 而非乞权取荆州而借之也 。

赤壁之战 , 瑜与备共破操 。( 吴志 ) 华容之役 , 备独追操 。( 山阳公载记 ) 其后围曹仁于南郡 , 备亦身在行闲 。( 蜀志 ) 未尝独出吴之力 , 而备坐享其成也 。

破曹后 , 备诣京见权 , 权以妹妻之 。 瑜密疏请留备于京 , 权不纳 ,

以为 “ 正当延挈英雄 。 ” 是权方恐备之不在荆州以为屏蔽也 。

操走出华容之险 , 喜谓诸将曰 “ 刘备 , 吾俦也 , 但得计少晚耳 。 ”

( 山阳公载记 ) 是操所指数者惟备 , 未尝及权也 。

程昱在魏 , 闻备入吴 , 论者多以为权必杀备 , 昱曰 “ 曹公无敌于天下 , 权不能当也 , 备有英名 , 权必资之以御我 。 ” ( 昱传 ) 是魏之人亦只指数备 , 而未尝及权也 。

即以兵力而论 , 亮初见权曰 “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精甲共万人 , 刘琦战士亦不下万人 。 ” ( 亮传 ) 而权所遣周瑜等水军亦不过三万人 ,则亦非十倍于备也 。且是时 , 刘表之长子琦尚在江夏 , 破曹后 , 备即表琦为荆州刺史 ,权未尝有异词 , 以荆州本琦地也 。 时又南征四郡 , 武陵 、 长沙 、 桂阳 、零陵皆降 。 琦死 , 群下推备为荆州牧 。( 蜀先主传 ) 备即遣亮督零陵 、桂阳 、 长沙三郡 , 收其租赋 , 以供军实 。( 亮传 ) 又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 羽传 ) 张飞为 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在南郡 。( 飞传 ) 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 云传 ) 遣将分驻 , 惟备所指挥 , 初不关白孙氏 , 以本非权地 , 故备不必白权 , 权亦不来阻备也 。

迨其后三分之势已定 , 吴人追思赤壁之役 , 实藉吴兵力 , 遂谓荆州应为吴有 , 而备据之 , 始有借荆州之说 。 抑思合力拒操时 , 备固有资于权, , 权不亦有资于备乎 ? 权是时但自救危亡, , 岂早有取荆州之志乎 ? 羽之对鲁肃曰 “ 乌林之役 , 左将军寝不脱介 , 戮力破曹 , 岂得徒劳无一块土 ? ” ( 肃传 ) 此不易之论也 。

其后吴 、 蜀争三郡 , 旋即议和 , 以湘水为界 , 分长沙 、 江夏 、 桂阳属吴 , 南郡 、 零陵 、 武陵属蜀 , 最为平允 。 而吴君臣伺羽之北伐 ,袭荆州而有之 , 反捏一借荆州之说 , 以见其取所应得 , 此则吴君臣之狡词诡说 , 而借荆州之名 , 遂流传至今 , 并为一谈 , 牢不可破 , 转似其曲在蜀者 , 此耳食之论也)

最后看吴人自己说鲁肃为周瑜死后鲁肃为冠。 (吴书曰: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鲁肃为东吴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东吴赢得了魏蜀两方的尊重,居然被吴主孙权看低,被吴迷嘲讽无能,简直是寒了他的心吧,九泉之下恐怕也不得安心。吴人把自己的无能推卸到鲁肃身上让人不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