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11日,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人民日报》的一则简短的消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同时贺子珍不平凡的一生也再次被广大民众关注。
这则消息的内容是:贺子珍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此时的贺子珍年事已高,身体也已经很差了,病痛在不断地折磨着她。当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心不已,但伤感也随之而来。
因为她还有心愿未了,虽然没报什么希望但还是向组织提出了三个要求。她喜出望外的是,这三个要求立马得到了中央的批示:同意!
得到满意答案的贺子珍激动地热泪盈眶,那么,贺子珍到底提的哪三条要求呢?

1926年7月,贺子珍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从此开始了她不平凡的革命生涯。贺子珍的革命生涯开端可以说是非常的令人敬仰的,这时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另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了,在同年的10月份,这位跟贺子珍的一生紧密相连的人出现了在了她的生命中。
1927 年 10 月,贺子珍和她的永新赤卫队上了井冈山,紧接着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也登上了井冈山,与贺子珍所住的地方刚好相隔不远,机缘巧合之下两个人就这样相识了。
第一次见面,毛泽东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在井冈山的“头面人物”里竟然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姑娘,而且小小年纪还是个干部。
那一年贺子珍才刚刚十八岁。贺子珍也在注视着这位个头高高瘦瘦的男子,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穿着破旧的衣服却显得格外的精神抖擞,浑身散发着革命者的气息,贺子珍不自觉地就被他深深吸引着。
从这天开始,他们就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他们的革命友谊开始发酵。
自此井冈山上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悄悄展开了。
在1928年的6月,他们从伟大的革命友谊发展为了革命伴侣,贺子珍也就成了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非常欣赏,贺子珍有文化有能力,对待革命工作认真负责,年轻精干,而毛泽东虽然大贺子珍十六岁但是胆识过人,学识渊博。他们经常会一起调查研究,访问群众,还会一起谈论诗文,很是浪漫。
革命的道路上偶尔会有很多的艰辛,但因为他们彼此互助,也一起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贺子珍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长征途中,在贵州遭到袭击,她为了掩护战友全身14处受伤。当时的她受到重伤昏迷不醒,没有办法治疗,不知道是走是留。
毛泽东得知这件事后,因为战事紧急,虽然没办法赶来看她,但还是坚定的对组织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她留着这里。贺子珍回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分,正是因为毛泽东坚定的决心,自己才得以活了下来。
对此,贺子珍一直觉得当初是毛泽东救了自己的命。以至于在多年后,贺子珍回忆他们的这段往事时,仍然对毛泽东充满着感激。
这段同甘共苦的情谊也在各自的生命力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那样的一个战争年代,贺子珍陪毛泽东经历了风风雨雨,两个人的感情既有着革命般情谊同时也充满着诗情画意。
但是,越相似的两个人,往往也越容易出现矛盾。因此,他们的婚姻之路并没有像小说里的爱情故事那样一帆风顺。
他们两个人都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谁也不会退让,经常也会因为观点不同而吵架。贺子珍看似温柔但极具个性,当她看到毛泽东越来越优秀的时候,逐渐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比毛泽东低,这让她觉得苦恼。
同时贺子珍也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母亲,或者是毛泽东的秘书。她也想拥有自己的事业,也渴望着可以实现另外一种人生价值。
于是,种种原因的促使下,1937年贺子珍决定远走他乡学习深造,一对患难的革命夫妻就此分开。
贺子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执意离开会给自己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毛泽东是个重感情的人,曾发来电报劝贺子珍返回延安,但当时的贺子珍执意前往苏联,并没有听毛泽东的劝阻。
到苏联不久,便投身学习之中,刚开始学习的她又收到了毛泽东发来的电报,请她回延安。但这时,贺子珍觉得自己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于是回绝了回延安的请求。贺子珍万万也没想到一时的执意离开,会让她永远的失去了毛泽东。
贺子珍离开延安的时候已经怀了身孕,到莫斯科四个月的时候就生了个儿子。但是祸从天降,她的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因为肺炎夭折了。这对她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正是因为这件事,她后悔了。她觉得是自己的固执连累了自己的儿子,精神很崩溃,再没有一点往日的神采。
可是,这件事情过去没多久,贺子珍还在因为失去儿子而痛苦的时候,就又听到了毛泽东再婚的消息。从此以后,她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再也对任何的事情提不起兴趣。贺子珍开始埋怨自己,埋怨自己为什么当初执意要离开延安,离开毛泽东。这件事始终是贺子珍这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在国内得知贺子珍的痛苦之后,毛泽东为了缓解贺子珍的痛苦把女儿李敏送来贺子珍身边,在女儿的陪伴下,贺子珍才渐渐感受到喜悦之情。
贺子珍和毛泽东一共有六个孩子,但是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有李敏一个。于是李敏也就成了贺子珍和毛泽东之间唯一的纽带,给贺子珍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慰藉。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
消息来得太突然了,此时的贺子珍正在上海养病,得到消息后的她半天没有反应,仿佛跟自己没有关系似的,这让女儿李敏很是意外。但过了一会贺子珍又开始自言自语起来,似乎无法接受毛泽东已经去世了的事实。她突然就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难过的说着:都没能好好地再见上一面怎么就走了呢?
尽管悲痛不已,但贺子珍的生活还要继续,在好不容易振作了起来后,命运却再次给她开了个玩笑,她因中风导致了瘫痪,从此卧床不起。不过她并没有倒下,得知消息的老战友们都纷纷前来探望,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贺子珍的心情好了许多,看着这些老战友,贺子珍陷入到了深深地回忆中,不由得想起了既是战友又是爱人的毛泽东。
此时的贺子珍身患重症,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见一见毛主席。悼念一下曾经的战友和爱人。这也是贺子珍内心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促使着她积极面对生活的动力。
其实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从苏联回国的贺子珍就想去见见毛主席。当时毛主席也答应让她来北京见一面。但因为组织上的原因,火车还没到北京,就听组织安排转去了上海。她并没想到,这个愿望在今后的十几年里再也没有实现过。
再次相见已经是1959年了。毛泽东和阔别多年的贺子珍在庐山上短暂地见了一面。此时的贺子珍已经被病魔折磨得苍老了很多,往事历历在目,再多的只有心酸和遗憾。
时隔22年,终于见到了毛主席。但是整个见面过程却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她还有很多话都没有好好讲,就又要分别了。
虽然这次会面看似了了心愿,但贺子珍的忧愁并没有因此减少。他们的会话内容也无从考究。只是从那以后,贺子珍依然是被病魔缠绕,但变得深入简出,女儿李敏一直陪着她在上海安心养病。
再后来病情逐渐好转,贺子珍就想着再次去一次北京,但是她的申请并没有得到组织的通过,于是只能强忍着想去北京的心情。
紧接着就得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贺子珍的愿望彻底破灭了。
1979年6月,《人民日报》的一则简短的消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给贺子珍的生活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贺子珍的战友们的提议下,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这个消息对重病在床的贺子珍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安慰。她由衷地感谢党和国家对自己关怀,感谢中央始终记得她。
很快,她便从喜悦中冷静下来,因为她还有心愿未了。她小心翼翼的说出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向中央提出了3个要求:“我想去北京,想看一看毛主席,还想去看看天安门。”本来想着又会像往常一样不会被通过,但没想到的是中央得到消息后立马接收到她的请求并表示:同意!
很快,党中央便用专机把贺子珍从上海接到了北京。在新中国成立了30多年以来,她终于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这位中国革命路上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女英雄,她本来早就可以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新中国首都居住。但造化就是这样的弄人,在很多年后,她才亲眼看到了天安门。
来到北京之后,中央安排她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病房休养。女儿李敏为了让她在北京生活的舒服一些,忙前忙后。在送她去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大家生怕会出意外,都在她身边陪伴着她,担心她会在毛主席纪念堂哭出来,纷纷安慰着她。虽然此时的她口齿已经不是很清晰了,但还是认真得点了点头。
她在轮椅上坐着,由女儿推着她走进纪念堂。在进去的一瞬间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开心地和女儿一起跟毛主席像合照。但是当轮椅缓缓推进瞻仰厅,再次见到毛泽东时,贺子珍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时隔20年了,再见故人,只是已经天涯相隔,两个世界了。尽管女儿告诉自己不能哭,但贺子珍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因为她知道,自此一别便是永远了。
这一刻,贺子珍打开了心结。她曾经的战友,曾经的爱人,曾经的遗憾,曾一起走过的井冈山,曾一起走过的慢慢长征路,只会永远的封存在记忆里了。
之后,贺子珍又去参观了毛泽东故居,走进去的一瞬间情绪再一次无法控制,在毛泽东曾经住过的房间里哭泣起来。
后来的一段时间,贺子珍在北京住了下来。在她刚来的那几个月,情绪是很愉快的,虽然中间因为见到毛主席难过了一段时间,但整体来说,待的还算是称心如意。
但她还是决定返回上海,因为那里才是她生活习惯了的地方。在贺子珍决定返回上海后,中央也很快地批准了她的请求,并告诉她欢迎她随时回来。
然而贺子珍这次返回便再也没有离开过上海了。
因为她亲眼看见了北京天安门、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的工作室以及毛主席的住所,愿望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