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如何转身?

作者: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近日,有报道称:“多个省份的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城商行进行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其对理财的规模进行管控,保持现有规模,不得提高。”《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多位银行人士确认了这一消息。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举旨在督促有能力的地方城商行积极申请理财公司,加快做好理财转型工作。

一边是理财规模管控,另一边是加速净值化转型,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中小银行理财业务何去何从备受业内人士以及投资者的关注。

规模管控

记者多方求证到,只有部分银行收到理财规模管控的指导,要求“保持现有规模,不得提高”。另有多家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正常发行,未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更早之前,有消息称:“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逐步消化。”

尽管“控制理财规模”的消息并未覆盖全部城商行,然而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如何开展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2021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数据显示,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存续理财规模分别为37801亿元和10541亿元,分别较年初下降了7.13%和3.67%,中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呈现收缩趋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窄,一方面是净值化转型对系统、人员提出较高要求,中小银行无法提供相应“配置”;另一方面,理财估值法的调整使得理财产品真正净值化,中小银行的收益率竞争力减弱。

“以前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相比大行,通常能提供较高的收益率。但随着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转变,较高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将退出。而从净值化赛道来看,中小银行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系统方面都不具备优势。”长三角地区一位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分析。

同时,该金融市场部负责人也坦言:“按理说,农商行的理财规模体量更小,更应该被指导。不过,截至目前,我行并未收到相关消息。”

逐步规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就开始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中小银行持续压降间接投资业务、异地非标业务和地方金交所业务。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分析,其背景可能是因为监管部门认为中小银行不具备开展理财业务和投资类业务的能力,正是因为投研能力跟不上、导致中小银行开展的这些业务本质上都被做成了类信贷业务,即监管部门认为正是这些非信贷类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让中小银行无法专心做主业。

任涛进一步指出,监管部门在推动商业银行成立理财公司的同时,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监管会越发严格(如银行理财与理财公司的销售端、投资端以及产品端均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后,银行体系内部开展理财业务的合规风险很值得关注,后续设立和未设立理财公司的商业银行亦将会形成明显的剪刀差效应,后者理财业务的生存空间会不断被挤压,直至消亡。

在一些人士看来,“代销”将成为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之一。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子鑫指出,中小银行代销其他理财公司产品,能够更好地完善自身产品种类不全的劣势,以便更全面地满足客户投资需求,有助于增强存量客户黏性,在补充自身产品线的同时获取中间业务收入。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