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大学2019级社会学团支部前往永泰县赤锡乡进行一系列座谈、调研与实践活动,从文化、生态、人才、产业振兴出发,追寻赤锡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足迹,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探寻状元文化,助力区域旅游
团支部来到赤锡乡参观郑侨文化园暨闽台青少年研学基地,了解了郑侨文化的历史来源与当地“状元文化”内涵,初步探索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内隐逻辑。
在副县长刘峰松、县直有关部门的介绍下,团支部了解到永泰“七年三度状元来”的故事名扬天下,萧国梁、黄定、郑侨的名字更是成为永泰状元文化的象征。郑侨文化园暨闽台青少年研学基地将状元故事与研学教育相结合,旨在弘扬永泰的状元文化与丰富的地域文化,成为展示永泰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还能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和旅游经济发展。

有关部门向团支部介绍赤溪乡文化
状元文化特色鲜明,增强乡村凝聚力并巩固振兴。新时代文化振兴更要保护文化根源,保住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团支部成员意识到,赤锡乡要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大力宣传好赤锡乡当地的状元文化,以状元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带得走;还要坚持文化自信,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指导下,凝练郑侨精神、赤锡精神、永泰精神,以乡歌征集等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当地文化。
加强生态保护,留住绿水青山
团支部师生随县乡领导于赤锡乡镇府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会,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团队介绍了赤锡乡近年来的整体发展情况,团支部深刻学习到了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团支部师生同县乡领导于赤锡乡镇府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会 团支部师生同县乡领导于赤锡乡镇府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会
据了解,赤锡乡立足乡情实际,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为努力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
团支部师生同县乡领导于赤锡乡镇府合影留念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赤锡乡要立足生态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充分挖掘状元文化、库区文化等资源,培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充分享受美丽乡村幸福感的同时提升经济收入的获得感,实现赤锡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了解赤锡乡的生态治理模式后,团支部成员深有感悟,新时代下我们既要充分挖掘“金山银山”,更应当呵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绵绵芋头意,拳拳故乡情
团支部来到了赤锡乡“芋头王子”企业办公室,对永泰县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代表卢金光进行结构式访谈,挖掘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的联系。
团支部与卢金光先生进行访谈交流
卢金光先生打造“芋头王子”品牌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团支部成员,在访谈过程中,卢金光先生讲述了他艰苦的创业经历以及在助力赤锡乡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问及创业过程,卢金光先生说到,创业之路必定是孤独的,但一定要时刻铭记创业初心,心怀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一定会成为成功创业的幸运儿。团支部员中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赖梦楠同学深有感悟:年轻人创业不光要有冲劲,更要铭记自己的创业初心,绝对不能忘本。
团支部师生同芋头王子创始人于加工厂合影留念 团支部师生同芋头王子创始人于加工厂合影留念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做好顶层设计,需要打通产业节点,针对地方位置优势,讲好当地故事。福大学子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充分利用高校智库资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地上的各乡村共同探索合作道路,科学规划发展蓝图、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为人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
团支部来到赤锡乡“芋头王子”企业加工厂,在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并参与到槟榔芋生产流水线加工的全过程。
实践成员戴上口罩、手套、卫生帽,参与到槟榔芋生产流水线加工中的每一环节,从削芋、切芋、搬芋、检芋到最后的包装塑封。通过与流水线工人的访谈中了解到,“芋头王子”企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近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赤锡乡产业振兴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芋头王子”一方面收获了创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取得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社会效益。
团支部成员体验芋头包装工作
团支部成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芋头王子”的故事,在一下午的劳动实践中,成员体悟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赤锡乡乡村振兴需要选好赤锡故事,讲好赤锡故事,继续打通产业节点,以产业振兴直接推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图/福州大学2019级社会学团支部
文/福州大学2019级社会学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