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太祖真的亲手杀死宫女、打掉大臣门牙?

作者:千度花谢花飞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之君,于公元960年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做皇帝后,有一段时间里迷上了一个小宫女,以至于经常耽误上朝时间,大臣们意见纷纷,纷纷进谏。后来太祖觉悟了,便趁宫女熟睡时把她刺死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出处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智囊》。在一个表现宋仁宗时期名相韩琦的远见卓识的故事中涉及了宋太祖杀宫女的事情,原文如下(现代文翻译随后):

石守道编《三朝圣政录》,将上。一日求质于琦,琦指数事:其一,太祖惑一宫鬟,视朝晏。群臣有言,太祖悟,伺其酣寝,刺杀之。琦曰:“此岂可为万世法?已溺之,乃恶其溺而杀。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其杀矣。”遂去此等数事。守道服其精识。

【石守道(石介,字守道)编撰了《三朝圣政录》,将要呈献给皇帝。有一天他来向韩琦征求意见,韩琦指出其中几件事,其中有一件是:太祖沉迷一个宫女,延误上朝时间。群臣有意见。后来太祖觉悟了,便趁宫女熟睡时把她杀了。

韩琦说:“这种事怎么可以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呢?已经沉迷于她,却又因为厌恶自己沉迷而杀了她。她有什么罪?假如以后又有宠幸的人,那将杀不完了。”

于是删去这几件事。石守道十分佩服韩琦的远见卓识。】

这件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首先看看这个《三朝圣政录》是本什么书。最后我们再分析宋太祖杀宫女的不合理性。

宋太祖真的亲手杀死宫女、打掉大臣门牙?

宋太祖画像

《三朝圣政录》成书于宋朝仁宗时期,作者石介(1005-1045年),今山东省泰安徂徕人,被后人称作徂徕先生,北宋学者、思想家,青年时期曾师学于名相范仲淹。曾入朝为官,任嘉州判官等职。《三朝圣政录》就是石介任嘉州判官时所著,时年33岁。石介的主要成就在于思想和教育方面,而不是修史。

“圣”有两种解释,一是对帝王的尊称,即“圣上”的意思;二是“圣明”的意思。“政”就是政治、政事。“三朝”是宋太祖、太宗、真宗三代帝王。三朝圣政录,顾名思义,就是记录这三代帝王的政事的意思。其书主旨一方面是记载宋三朝帝王的“太平之业”,为他们歌功颂德;另一方面是“开助后圣”,为以后的帝王做借鉴。从著书的目的来看,这里的“圣政”,解释为“圣明的政治”比较准确。

由于《三朝圣政录》绝大部分内容已经散失,其主要内容已无从考证,只能通过其它方式获取其一鳞半爪,例如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上述的宋太祖杀宫女的故事就见于韩琦的逸事。

另外,《三朝圣政录》还记录了一个流传更广的故事,也是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说的是一个官员因谏宋太祖用弹弓打鸟被打掉门牙的故事。内容如下(现代文翻译随后):

太祖一日后苑挟弓弹雀。有臣僚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柄撞其口,两齿坠焉。回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此齿去讼我也?”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太祖有一天在后花园里用弹弓打鸟雀。有一个官员叩见,说有急事上奏。皇上急忙出去见他,等听完他奏的内容,不过是平常事而已。太祖说:“这事急什么?”他说:“也比打鸟雀急。”太祖大怒,拿斧头手柄撞他的嘴,掉了两颗牙。官员回头慢慢地捡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大怒,说:“你要拿着牙齿去告我吗?”官员回答说:“臣怎么敢告皇上,自然会有史官记下来。”皇上听了以后,气消了,赐金帛慰劳并让他告退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同样值得怀疑。首先,这个故事光版本就有好几个,笔者找到四个。各个版本按时间顺序如下(各个版本内容大体相同,故不再翻译):

一、宋仁宗朝石介的《三朝圣政录》版,内容上文已述。

二、宋神宗朝司马光的笔记《涑水记闻》版,内容如下: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说,赐金帛慰劳之。

《涑水记闻》是司马光记录的从宋太祖到宋神宗朝的逸闻轶事,其内容都是听别人所讲述的,所以叫“记闻”。

宋太祖真的亲手杀死宫女、打掉大臣门牙?

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

三、明代成化年间陈道、黄仲昭修纂的《八闽通志》,内容如下:

张霭字伯云。崇安人。初仕周为靳州刺史,建隆中除侍御史。太祖方弹雀后苑,霭亟请入奏事。及见所奏乃常事,太祖怒,霭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太祖色愈厉,引斧柄撞其口,坠两齿,霭徐拾之。太祖曰:“欲讼朕耶? ”霭曰:“ 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耳。”出为河中府判官。太宗立,召还,官至左司员外郎。

前两个版本对于那个奏事的官员是谁,没有指明。但是这个版本明确的指出是张霭。张霭是现在的福建武夷山市人,《八闽通志》正是福建省的通志。张霭开始做官是在五代末期的后周时期,为靳州刺史。这个版本里的“太祖”不知是指后周的开国之君“周太祖”郭威,还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个版本还指出发生这件事之后被太祖外放做了判官,直到太宗朝才被召回京。

张霭在《宋史》中无传,但由于是福建人,所以在《八闽通志》中有提及,虽然这个版本记载的时间较晚,但其生平经历较详细。这个版本的可信度应该比前两个高。

四、是明末清初张岱所著的《夜航船》版,收录在《选举部·谏官》类目中,题目叫“拾齿”。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著作。该书记录了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制度等学科知识。原文如下:

宋张霭,太祖方弹雀后苑,霭亟请入奏事。及见所奏乃常事耳,上怒,霭曰:“窃谓急于弹雀。”上以斧柄撞其齿,齿堕,徐拾之。上曰:“欲讼朕耶?”霭曰:“臣何敢讼陛下?但有史官在耳。”

这个版本也明确指出奏事人是张霭,但由于《夜航船》的成书晚于《八闽通志》,不知是从《八闽通志》中借用还是由另外的史料获得。

总览这四个版本,故事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叙述有些许差别。主要区别在于奏事的官员,有的无名无姓,有的指明是张霭。可以推测,这个故事不是出自一条具体的历史记载的史料,至少不是当时记录的,否则不会连当事人的名字都不记载。这个故事应该只是一则口头传闻,到底是否确有其事,或者故事中的太祖到底是不是宋太祖赵匡胤也有疑点。

再者,就算这个故事里的太祖就是宋太祖,但这个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宋太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任性使气、脾气暴躁甚至暴虐的皇帝的形象。太祖打掉官员的门牙后,当听到官员说有史官记录自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的时候,马上用金子赏赐这个官员,与其说是赏赐,不如说是贿赂,防止这个官员说出去。即使宋太祖以后改掉了玩物丧志的恶习,记录这件事也只能损坏皇帝的形象。这和所谓的“圣明的政治”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宋太祖一生的文治武功,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事迹可记吗?

所以,这则故事极有可能是有人杜撰或者张冠李戴安在了宋太祖的头上。

再分析宋太祖杀宫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出处就更少了,笔者只找到冯梦龙《智囊》中的记载。并且这个记载也是引自石介的《三朝圣政录》,但没有证据证明《三朝圣政录》上曾记载此事,是个没有标明“生产厂家”的二手货,真实性更值得怀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宋太祖是个好杀的皇帝,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司马光的笔记《涑水记闻》里有这么一条史料:

太祖初即位,颇好畋猎,尝因猎坠马,怒,自拔佩刀刺马杀之。既而叹曰:“我耽于逸乐,乘危走险,自取颠越,马何罪焉?”自是遂不复猎。

【宋太祖刚即位时,非常喜欢打猎,有一次骑马打猎从马上掉下来了,非常生气,就拔下佩刀把马杀了。随即又叹息道:“我自己沉溺游乐,骑有危险的马,走有危险的路,自己坠马,马有什么罪过呢?”从此再也不打猎了。】

宋太祖真的亲手杀死宫女、打掉大臣门牙?

娇小可爱的宫女形象

对一个皇帝来说,这只是一件平常小事,但是司马光却把它记录下来。目的是说明宋太祖是一个非常自律并且具有反思意识和恻隐之心的皇帝。虽然在盛怒之下还是把马杀了,但是事后也非常后悔,并且终身也没有再打猎,也不是容易做到的。试想,宋太祖连杀一匹马都感到后悔,何况是杀一个活生生的人呢?并且正如韩琦所说,如果以后还有宠幸的人,怎么能杀得完呢?这个道理难道宋太祖想不到吗?

《涑水记闻》还记载:

太祖时,宫人不满三百人,犹以为多,因久雨不止,故又出其数十人。

【太祖时,宫女和嫔妃不到三百人,太祖还嫌多,又因为持续不断地下雨,又放几十个出宫。(希望这种善举能感动上天,停止下雨,以防发生涝灾)】

从这点可以看出,宋太祖是一个沉溺于女色的皇帝吗?太祖宫中的宫女、嫔妃和那些上千,甚至上万的皇帝来说还像一个皇帝吗?还需要大臣进谏吗?

对这件事按照常理来分析,也不可信。

即使宋太祖悔悟了,不想像桀纣一样因被妹喜、妲己所迷而亡国,把宫女逐出宫外就可以了,何必要杀掉,背负一个凶残之君的罪名呢?

即便要杀掉,身为一个皇帝杀一个宫女还需要自己动手吗?对曾经和自己同床共枕过的人,就那么忍心自己动手吗?虽然一个宫女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无异于草芥,但是这种行为,大概也只有惨无人道的暴戾之人才能做得出来。

结语:从公元960年宋朝开国,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到仁宗朝《三朝圣政录》编纂时间公元1038年,已经过了近80年。流传的很多历史故事的真实性都是不能确定的,80年的流传中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历史学者杜撰的现象也很常见。我们要尊重历史人物,不能因为历史人物不能争辩,就不假思索的就认为它是真的,并且引用、渲染、传播。

故事可以漫写,历史不容杜撰。

参考资料:《宋史》、《智囊》、《三朝圣政录》、《涑水记闻》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