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崇陵的昆玉山,横跨牟平和文登的边界,犹如胶东半岛的高脊梁,远离潮水,雄伟四重奏。这是中国共产党特别委员会的发源地;"一一四"暴动是源头和总部吗?这里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古东游击队",由徐世友、迟浩田、李耀文三位开国海军上将,以及一大批杰出的开国将领。
1935年6月的一天,在东北暂时躲避敌人被俘的共产党员余德水接到一封信,说:"我们都很忙,老百姓用砖砌房子,我们都在烧窑......"取好水后,我们赶回胶东。此时,在昆玉山上,同志们正在紧张地准备做一场震撼世界的事件。
1935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古东特别委员会在文登、荣成、牟平、海阳等县组织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114次暴乱,暴乱势力被称为"中国工人、农民和红军古东游击队",防暴指挥部设在昆玉山无污寺。
11月28日,以俞德水为首的东路军和成伦率领的西路军分别在牟平县和文登县发生骚乱。叛乱分子一路战斗到地球,瓜分财产并夺取地主的枪支。12月1日,两支叛军在松角村相遇。2日下午召开师会,宣布成立海阳、牟平两个旅,并决定在青山进行游击战。
会议还没结束,突然被国民党军第81师的一千多人包围着。暴动队赶紧打,一边组织后退,一边西山撤退,队伍在途中被解散,张先和等牺牲,程伦、曹云章等人被俘,武装暴乱最终因为敌人强我弱而失败。然而,作为土地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最大规模的武装斗争,114起义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播下了革命的火焰和希望。
暴动失败后,为了保全革命势力,于德水、王亮等暴乱幸存者来到昆禄山,"昆庐山红军游击队"诞生了。山上没有家,所以住在山洞里;没有枪,拿起一把大刀。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昆玉山游击队仍然试图遏制敌军。在游击战过程中,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里的红军生活和战斗越来越多。
20世纪50年代,作家冯德英根据余立水在昆玉山地区的革命事迹和经历,创作了小说《苦花椰菜》和《山菊花》,生动再现了辉煌的革命岁月,玉德水、昆玉山的英雄事迹立即为更多人所熟知。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我一到延安,就知道昆玉山,我知道水......"这是因为在土地革命后期,江北只有两支红军队伍,一支是刘志丹领导的陕西甘边红军,另一支是俞德水率领的昆玉山红军。
1937年12月24日,昆禄山红军挥舞天伏山,参加天府山起义,参加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世军",在胶东建立了由我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第三军"逐渐发展成为四军的强大建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