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乱世儿女,再会难期。
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曾经,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一封家书,承载着多少刻骨铭心的爱恋和无限殷勤的嘱托......
这是两封从百年之前的硝烟战火中寄来的家书。一封由妻子写给前线的将军,一封由即将出征的义士写给已怀身孕的妻子。其中一封被日本人写入教科书,以警示军人当英勇战斗,不可贪生怕死。另一封家书,百年后,被改拍成电影――《百年情书》,至今让人感动不已。

叶志超遁逃
1894年6月,清朝直隶提督叶志超奉命前往朝鲜协助平定东学党叛乱,与寻衅而来的日军不期而战。9月15,在关键性的决战平壤之战中,双方自白天激战至傍晚,未分胜负。日军粮草不足,后援难继,准备退兵。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清军主帅叶志超竟然挂起白旗,临阵怯战,开门逃跑了。叶志超跑的很快,以每天一个马拉松的速度,六天时间一口气“狂奔五百余里”!直到过了鸭绿江才敢停下来。因为主帅逃亡怯战,军心大乱,平壤城破,士卒被一路追杀,死伤殆尽。日军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一封叶志超妻子给他的家信。“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大意是嘱咐自己的丈夫,你从一个小兵干到一品武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咱们家里又不缺钱,该好好享受生活了,打仗不要拼命,你年纪也大了,打仗一定不要冲在前面,在后面保护好自己......叶志超也果然谨遵夫人教诲,临阵苟且偷生,败军辱国。
1911年4月24日夜,黄花岗起义前三天,革命志士林觉民情知此行九死一生,早就抱定必死之心。于是在手帕上给妻子陈意映留下了最后一封信――《与妻书》,又称为《与妻诀别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三天后,起义失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英勇就义,年仅24岁。
名编壮士籍,不可衷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女人为爱情而生,军人为祖国而生!我们不愿指责一名妻子顾惜自己的丈夫。然而,在民族大义与个人感情面前,军人,当知取舍。军人有铁骨铮铮,亦有万千柔情。然而,怎奈“此身既已许国,再难许卿”......一封百年前的家书,尘封已久,却感动如新。
作者:丁礼礼
获取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我们的天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