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前三生路。
————《牡丹亭》
《你的名字》从日本火到了中国,男生女生穿越时空的爱恋,你的中二病加我的少女心就可以救大厦于将倾。看完了莫名觉得,这就是年少纯情版的《倾城之恋》啊,只不过一个是青涩少年满心忐忑的试探真心,另一个是成年男女互相套路的步步为营,最后,都在一场浩劫的背景下袒露心声,happy ending。
新海诚,或张爱玲,也许文艺领袖们都深知一点,为了烘托出爱情的伟大,就需要依靠死亡的隐喻,或者说,这是一种必须?没有末日浩劫下的生死不负,如何证明我爱你?
so,如何证明我爱你?
我可以在微信上撩你,我可以在烛光晚餐中套路你,我可以开出条件诱惑你,我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list衡量你:车子,房子,票子;身高,体重,三围……
可悲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匹配程度是可以量化的,获取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持续时间是有赏味期限的。
《你的名字》里,两个宿命般相遇的少年跨越时空交错的三年,在城镇毁灭的傍晚,坦露心迹。
《倾城之恋》里,范柳原在香港陷落之时才认清自己的心,愿意和白流苏相守终生。
可是现实生活中,哪会有陨石撞击村子,日军也不再轰炸香港,太平盛世,一片繁荣景象,再没有生死交关。谁会去硬是营造一场生离死别,那么作,那么矫情。
可是,若不是以倾一座城为代价,怎么证明我爱你?
我要怎样验证你的爱,是矢志不渝的深情,还是浅尝辄止的喜欢?
我要怎样相信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非你不行,还是满足条件下众生皆可?
没有将对我的爱置于你的生命之上,没有在死亡背景下的不离不弃,究竟要、如何、证明、我爱你?
现在的爱,来得快,去得也快,无法验证,难以确信。
所以愈发显得动画里的少年爱情多么可贵。
电影里,两个少年的人生轨迹在命运的拨弄下缠绕在一起,糸守镇和东京也罢,三年的距离也好,哪怕你已经死于陨石撞击,我也要扭转时空救回你,所有的问题都抵不过一句“我喜欢你”;
荧屏外的我们,他微信上撩着素未谋面的妹子,她睡前给不同的暧昧对象发了同一句晚安,他在相亲网站上发布自己p过的照片,她后半夜小心翼翼地翻着男友的手机……然后同时为这么一场幼稚到不可救药的动画片,鞠一把热泪,唏嘘一下人生,发一条朋友圈。
一部动画片,改变不了什么,现实的洪流裹挟着我们急速向前,熙熙攘攘。也许早已没有了慢下来的余地,做不到一生一世一双人。
讽刺的是,我们已经不相信爱情,可我们却还愿意相信爱情。
毕竟我们愿意流一滴泪,愿意为这种爱情感动,逐渐麻痹的心还愿意再捡一捡我们曾觉得矫情无比的话: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你爱的人,他会穿越这个世间汹涌的人群,一一地走过他们,怀着一颗用力跳动的心脏,捧着满腔的热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你要等。
不需要智计百出,不需要千帆阅尽,就简单地相信,你会有一个宿命般的爱人,告诉你: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