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相思莫相負,
牡丹亭前三生路。
————《牡丹亭》
《你的名字》從日本火到了中國,男生女生穿越時空的愛戀,你的中二病加我的少女心就可以救大廈于将傾。看完了莫名覺得,這就是年少純情版的《傾城之戀》啊,隻不過一個是青澀少年滿心忐忑的試探真心,另一個是成年男女互相套路的步步為營,最後,都在一場浩劫的背景下袒露心聲,happy ending。
新海誠,或張愛玲,也許文藝領袖們都深知一點,為了烘托出愛情的偉大,就需要依靠死亡的隐喻,或者說,這是一種必須?沒有末日浩劫下的生死不負,如何證明我愛你?
so,如何證明我愛你?
我可以在微信上撩你,我可以在燭光晚餐中套路你,我可以開出條件誘惑你,我可以列出一串長長的list衡量你:車子,房子,票子;身高,體重,三圍……
可悲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比對程度是可以量化的,擷取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持續時間是有賞味期限的。
《你的名字》裡,兩個宿命般相遇的少年跨越時空交錯的三年,在城鎮毀滅的傍晚,坦露心迹。
《傾城之戀》裡,範柳原在香港陷落之時才認清自己的心,願意和白流蘇相守終生。
可是現實生活中,哪會有隕石撞擊村子,日軍也不再轟炸香港,太平盛世,一片繁榮景象,再沒有生死交關。誰會去硬是營造一場生離死别,那麼作,那麼矯情。
可是,若不是以傾一座城為代價,怎麼證明我愛你?
我要怎樣驗證你的愛,是矢志不渝的深情,還是淺嘗辄止的喜歡?
我要怎樣相信你的愛,是獨一無二的非你不行,還是滿足條件下衆生皆可?
沒有将對我的愛置于你的生命之上,沒有在死亡背景下的不離不棄,究竟要、如何、證明、我愛你?
現在的愛,來得快,去得也快,無法驗證,難以确信。
是以愈發顯得動畫裡的少年愛情多麼可貴。
電影裡,兩個少年的人生軌迹在命運的撥弄下纏繞在一起,糸守鎮和東京也罷,三年的距離也好,哪怕你已經死于隕石撞擊,我也要扭轉時空救回你,所有的問題都抵不過一句“我喜歡你”;
熒屏外的我們,他微信上撩着素未謀面的妹子,她睡前給不同的暧昧對象發了同一句晚安,他在相親網站上釋出自己p過的照片,她後半夜小心翼翼地翻着男友的手機……然後同時為這麼一場幼稚到不可救藥的卡通片,鞠一把熱淚,唏噓一下人生,發一條朋友圈。
一部卡通片,改變不了什麼,現實的洪流裹挾着我們急速向前,熙熙攘攘。也許早已沒有了慢下來的餘地,做不到一生一世一雙人。
諷刺的是,我們已經不相信愛情,可我們卻還願意相信愛情。
畢竟我們願意流一滴淚,願意為這種愛情感動,逐漸麻痹的心還願意再撿一撿我們曾覺得矯情無比的話:
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一個你愛的人,他會穿越這個世間洶湧的人群,一一地走過他們,懷着一顆用力跳動的心髒,捧着滿腔的熱和沉甸甸的愛走向你,抓緊你,你要等。
不需要智計百出,不需要千帆閱盡,就簡單地相信,你會有一個宿命般的夫妻,告訴你: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