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越地球是个啥滋味

穿越地球是个啥滋味

常常见网上有人问,在地球上打个洞,穿越到对面去会是什么感觉呢?这的确是个奇妙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描述一下,打穿地球进行一次穿越旅行是个啥滋味。

有一部叫《全面回忆》的科幻电影,就是采用一列“天梯”从地心穿过,但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写天梯其中的细节。这虽然是科幻片,时空通讯认为只要科学技术达到相当水平,是能够做到的。但目前人类的科学水平是无法做到的,现在世界上探地工程最深的钻井才达到一万二千多米深,离穿越地球载人通过的技术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而地球结构地壳就平均有17千米(包括海洋),大陆部分平均33千米;下面是地幔,厚度有29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然后是地核,半径3473千米,分为内核和外核。

穿越地球是个啥滋味

我们来试着先打一个洞,想象钻那样的洞,穿过地球要解决那些问题。首先,钻头要足够坚硬,硬到能够切割钻石,因为到了地心物质十分坚硬;第二,要能耐高温,打穿地壳进入地幔后温度就越来越高,地幔温度可达1000-3000摄氏度,地心温度可达6000摄氏度,所用的钻探杆和头都必须在这样的高温下不能溶化,而且能够工作;第三,要有及时成型技术,因为一打穿地壳,里面的物质就不是固体的了,处于一种熔融可塑状态,如果不及时成型钻孔就会被随时淹没的不留痕迹;第四,材料要能耐高压,到了地幔,大气压力就有50-150万个,地核大气压力350万个。想想这是什么状态?第五,不可能再用目前的这种钻进设施,每钻一杆都提起来换钻杆,地球直径12742千米,100米长的钻杆也要12万多根,怎么拉起来?所以可以开发一种钻头后面拖着一根纳米电线,或者直接用无线遥控,核动力钻头一直可以钻到对面去;第六,钻进过程中,要克服地球内部地幔和地核并不与地壳同步转动的问题,地幔的岩浆是流动的,而且有对流和上下涌流,虽然流动速度很慢。地核内核和外核转动速度也不同步;第七,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地球结构主要是通过地震波和相关计算分析的,并不一定很精确,在钻探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许多意外,要有足够的预案来应对。

穿越地球是个啥滋味

这只是在地球上钻一个孔要解决的问题,可能还很不全面,大家还可以想想还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要做一个可以载人穿越地球的设备,除了需要解决上述问题,还要解决:一、扩大孔洞,并与地球内部隔绝,包括温度的传递,孔洞里保持真空状态;二、运行的车厢应该是密闭的,能够耐高压的。

人们坐在这样的车里穿越地球会感受到重力加速度失重超重等感觉,当然在制造这个车厢的时候,会用当时高超的技术尽量把这些反应控制在较小程度。这个穿越地心的天梯动力利用了地球重力和地幔地心热力,因此既环保又经济。人们在穿越地球时,因为太快,不能在车窗看到地壳和地幔地心奇观,只能通过传感器传到视频的图像来了解地下的情况。到了地心人们的重力感觉开始反转,所以座席要旋转180度,那将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但上班族每天上上下下已经司空见惯,也就不奇怪了,他们会利用这十几分钟(《全面回忆》里面的天梯穿越地球用时17分钟)短暂的时光,听听音乐或者闭目养神,也可能享受舒适的座椅给予的自动按摩。

穿越地球是个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