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最强侄儿是谁:无视司马懿后人,堪称东吴版姜维?非诸葛恪

作者:白马晋一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

他是诸葛亮的侄子,和夏侯霸有着相同的遭遇,最终做了东吴的姜维……

看到笔者的这个导语,相信很多读者第一印象会想到的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的确,孙权在风烛残年从诸葛恪身上看到了年轻时期周瑜的影子,周瑜在刘备难逞其志,因为周瑜已经想拿下荆州之后再拿下益州,和曹魏政权搞南北朝。但因为在打荆州的南郡时,肚子中箭,箭伤,加上听到孙权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南郡借给了刘备,就一命呜呼死了。周瑜死后,孙权忌惮只想自保的江东士族,拿下荆州后再无北伐和西征的雄心。

但是北边曹魏的威胁不去除,江东将永无宁日,本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是孙权的长子孙登的玩伴,看着诸葛恪和孙登的海誓山盟,孙权彷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周郎,就暗暗培养了诸葛恪20多年。人生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已到暮年,公元245年,陆逊去世,65岁的孙权让43岁的诸葛恪接替陆逊。

诸葛亮最强侄儿是谁:无视司马懿后人,堪称东吴版姜维?非诸葛恪

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诸葛恪打退曹魏多次进攻,平定南边的山越民族,辅佐孙权处理政务,但是为人也越发膨胀,刚愎自用,虽然孙权发现他越来越不像周瑜对他心甚忌之,但他对孙权还算是忠心的。而曹魏这边,72岁的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而在寿春前线的79岁的抗吴老将王陵拥立楚王曹彪在寿春反叛司马懿。被司马懿拿下,史称淮南一叛。司马懿拿下王陵后想顺淮河进长江直捣江东腹地,一举灭了东吴,但是被诸葛恪一场东兴之战给打跑了,此战之后,诸葛恪威望达到顶点,而司马懿一病不起,司马师开始执掌魏国朝政。

而3个月后,孙权即将撒手人寰,而这个时候孙登已经去世,太子是七子孙亮,孙权就想换掉诸葛恪,但是弟弟孙骏坚持为诸葛恪作保,所以宣布孙峻和诸葛恪托孤辅政后去世了。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

诸葛恪这些举措其实都是为北伐做准备,但是两年后一场新城(今合肥西)之战的失败,让诸葛恪把江东士族大家得罪光了,不单如此,吴国皇帝孙亮和辅政的孙峻也越来越看不惯诸葛恪,大家一合计,就在宴会上把他砍死了,享年51岁。

但是诸葛恪不是笔者所说的诸葛亮的侄子,笔者要说的是诸葛亮的另外一个侄子,他是谁呢?且听笔者接着往下说,就在诸葛恪被砍死的一年半后,寿春地区毋丘俭和文钦看到司马师擅行废立四处杀人,就惶惶不可终日,联合东吴发动了针对司马师的叛乱,向东吴献出寿春,吴国丞相孙峻派人接应,但是毋丘俭和文钦的士兵家在北方,而司马师又亲自来平叛,毋丘俭和文钦的反叛很快被扑灭,史称淮南二叛。而剿灭淮南二叛的主将就是曹魏方面和东吴战斗了几十年的诸葛诞。

诸葛亮最强侄儿是谁:无视司马懿后人,堪称东吴版姜维?非诸葛恪

说到这个诸葛诞,史书虽没说他哪一年出生,但可以估算出他是小诸葛亮二十岁以上的堂弟。他的长子叫诸葛亮,不,刚开个玩笑,叫诸葛靓。诸葛靓是司马昭儿子司马炎的玩伴,而诸葛诞也深得司马师信任,不过司马昭不待见诸葛诞。而诸葛诞的好友夏侯玄是司马师大舅哥,却被司马昭以谋反的罪名给杀了,更加加重了司马昭和诸葛诞的嫌隙。

好景不长,淮南二叛后,司马师的眼睛掉出眼眶,在剧痛中去世,诸葛诞惶惶不可终日,把长子诸葛靓送到东吴去当人质,在寿春发动淮南第三叛,司马昭帅26万人马攻诸葛诞,想顺便直捣江东腹地。诸葛诞本来想算准用淮水的洪水淹没司马昭大军,但是洪水没来,寿春城破,寿春城刚破,洪水来了,司马昭灭吴的计划不得已搁置。

淮南三叛结束后,可以说诸葛靓的遭遇和夏侯霸就很是异曲同工了。此后,诸葛靓就在东吴得到重用,多次挡住曹魏,晋朝的试探性进攻。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还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诸葛亮最强侄儿是谁:无视司马懿后人,堪称东吴版姜维?非诸葛恪

但是笔者认为,孙皓不傻。应该是他很多政策尤其是北伐政策招到了江东大族的反对,那好,我不北伐了,放纵自己行不行,也不行,江东大族又说他闲话,也害怕孙皓一放纵,曹魏或者晋朝又杀过来了。真是放纵自己也不行,不放纵也不行,跑到武昌还被你们烦,烦不烦哪,杀。

笔者觉得,诸葛靓应该是明白孙皓的心情和处境才对孙皓这么忠心的。曾经在朝堂上,孙晧问诸葛靓:“你的字为仲思,你思的是什么呢?”诸葛靓答:“家思的是孝敬父母,侍奉君主思的是忠诚,交友思的是诚信,如此而已!可见孙皓对诸葛不是一般的信任,就像刘禅信任曹魏降将姜维一样。”

当晋军从荆州,扬州,淮南,益州四个方向进攻东吴时,诸葛靓在扬州和淮南死命挡住晋军,最终失败。诸葛靓在东吴最要好的朋友是东吴丞相张悌,他阻止晋军尽力了仍旧失败,带几百人撤退时,遇到张悌并邀他一同离去,张悌不肯,说道:“仲思,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我还是孩童时,就常常担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现在可以以身殉国,不要再拦住我了。”诸葛靓也流泪不再牵他,才走了一百来步,就见到张悌砍死好几个晋军血洒疆场。

最终孙皓投降,但是诸葛靓因为父仇坚决不做晋朝的官,晋武帝司马炎却是非常想念儿时的玩伴的,诸葛靓在其姐琅琊王妃(司马炎叔叔司马秞的老婆)诸葛氏那里,于是前去相见。诸葛靓知晋武帝来,逃到厕中,但晋武帝追去与他相见,并说:“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交情吗?”诸葛靓流泪涕泣:“我没能作到往身上涂漆,把脸上的皮刮下来,又见到了圣上您的面容,我实在是又愧又恨。”

而诸葛靓始终不面朝洛阳而坐,司马炎也就随他了。时人称诸葛靓为至孝,八王之乱前再没有诸葛靓的记载,应该是早于司马炎去世了,毕竟对父亲的仇,对儿时玩伴的无奈在心间,忧则伤身,忧则伤人,估计活不久,史书虽没说诸葛靓丽的生卒年月,但说了司马炎的,司马炎236年出生,三国结束时44岁,那么以此推测他做人质时应该是20岁左右,去世不超过50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