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沂高考学子王玲玲:此时不负韶华 做更好的自己

临沂高考学子王玲玲:此时不负韶华 做更好的自己

王玲玲

说起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家脑海里第一印象都是每天大量的时间伏案学习,哪怕是在周末、假期的时候也不会放松,可王玲玲不是这样,不是她不想,而是因为没条件。

困难已过去,未来会更好

王玲玲的父母都来自农村,家庭经历了父亲生病、做生意失败等种种变故,所以在生活中,王玲玲要承担的比同龄人更多。每次大休或者放假回家,当别的同学在放松或学习的时候,她却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做家务。据她的班主任孙刚老师回忆,有一次假期开学早,学校要求早早进入学习状态,而王玲玲却经常迟到,这种反常的情况引起孙老师的注意,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王玲玲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当地打工,年幼的妹妹上辅导班无人接送,王玲玲只能把照顾妹妹的任务接过来,孙刚老师被她所感动,只能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虽然王玲玲的家庭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她的家庭氛围相当融洽,父母的鼓励让王玲玲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王玲玲说:“每个人都有好胜心,以前的我在成绩上有自己的执念,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没考好,我当场崩溃,直接请假回了家,妈妈安慰我说,家长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从那以后我不再一直想着考不好怎样,老师、父母会不会失望,而是努力就好。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相信一家人在一起,未来会更好。”

“练”、“巧”和错题集

关于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王玲玲也不例外,她认为学习无外乎“练”、“巧”和利用好错题集。

第一个是“练”。许多人对“题海战术”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很笨很死板的学习方法,但王玲玲觉得“题海战术”很有用。高三上学期王玲玲的英语成绩经刷题由110分左右提高到一轮考试的142分,当时她以为自己“功德圆满”,一整个寒假没有练题,结果开学后做英语题很难进入状态,成绩又有所下降,所以状态只有靠不断做题。

第二个是“巧”。该方法主要用于考试,考试不仅要求质量,还要求速度,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得到最高的分数,有时也要“不择手段”,这点在数学上比较明显。比如选择题,王玲玲认为比较好用的是排除法和选项代入法,数学大题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把最容易得的分握在自己手中,难的题目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毕竟有步骤分。

第三个是错题集。“把错题集先变厚再变薄”是许多老师的建议,但王玲玲是先听讲后独立整理,这样比抄一遍在错题集上强,最后能复习多少就复习多少。

另外,王玲玲在学习上不喜欢拖延,她会找一个小记事本把一天的任务记下来,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一天的任务完成后就把这张纸撕下来,这样不仅条理,还很有成就感,能更积极地完成任务。

学会忘记,专心努力

面对高考,学习好的同学担心三年优秀毁于高考一役,学习不好的同学担心自己没有涅槃重生的机会,越临近高考,越容易产生许多怀疑、胆怯、暴躁的情绪。对此,王玲玲有话要对新高三的学生说。王玲玲认为这样只会让事情更糟糕,她的建议是“忘记”——忘记后果、忘记疑虑,让自己专心于复习,即使不知道努力是不是有回报,但作为学生能做的只有努力,在精神上蔑视高考,在战术上重视高考,站在足够的高度才会更清晰地认识到高考在人生中的地位。

关于以后的规划,王玲玲表示:“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上中山大学,我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也能以学业为重,并积累社交经验,让自己学会与人交流,然后继续上研究生、博士,最后留校任职。高中三年,痛并快乐着,美好的人和事也会珍藏于心,我也将继续努力,不负韶华,勇敢前进,做更好的自己。”

记者 宋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