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沂聯考學子王玲玲:此時不負韶華 做更好的自己

臨沂聯考學子王玲玲:此時不負韶華 做更好的自己

王玲玲

說起成績優異的學生,大家腦海裡第一印象都是每天大量的時間伏案學習,哪怕是在周末、假期的時候也不會放松,可王玲玲不是這樣,不是她不想,而是因為沒條件。

困難已過去,未來會更好

王玲玲的父母都來自農村,家庭經曆了父親生病、做生意失敗等種種變故,是以在生活中,王玲玲要承擔的比同齡人更多。每次大休或者放假回家,當别的同學在放松或學習的時候,她卻要用大量的時間去做家務。據她的班主任孫剛老師回憶,有一次假期開學早,學校要求早早進入學習狀态,而王玲玲卻經常遲到,這種反常的情況引起孫老師的注意,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王玲玲的父親常年在外地打工,母親在當地打工,年幼的妹妹上輔導班無人接送,王玲玲隻能把照顧妹妹的任務接過來,孫剛老師被她所感動,隻能叮囑她要注意安全,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雖然王玲玲的家庭經濟上并不富裕,但她的家庭氛圍相當融洽,父母的鼓勵讓王玲玲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穩。王玲玲說:“每個人都有好勝心,以前的我在成績上有自己的執念,記得有一次期中考試沒考好,我當場崩潰,直接請假回了家,媽媽安慰我說,家長沒有那麼高的要求,這個成績已經很好了。從那以後我不再一直想着考不好怎樣,老師、父母會不會失望,而是努力就好。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相信一家人在一起,未來會更好。”

“練”、“巧”和錯題集

關于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了解,王玲玲也不例外,她認為學習無外乎“練”、“巧”和利用好錯題集。

第一個是“練”。許多人對“題海戰術”持懷疑态度,認為這是一種很笨很死闆的學習方法,但王玲玲覺得“題海戰術”很有用。高三上學期王玲玲的英語成績經刷題由110分左右提高到一輪考試的142分,當時她以為自己“功德圓滿”,一整個寒假沒有練題,結果開學後做英語題很難進入狀态,成績又有所下降,是以狀态隻有靠不斷做題。

第二個是“巧”。該方法主要用于考試,考試不僅要求品質,還要求速度,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可能得到最高的分數,有時也要“不擇手段”,這點在數學上比較明顯。比如選擇題,王玲玲認為比較好用的是排除法和選項代入法,數學大題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把最容易得的分握在自己手中,難的題目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畢竟有步驟分。

第三個是錯題集。“把錯題集先變厚再變薄”是許多老師的建議,但王玲玲是先聽講後獨立整理,這樣比抄一遍在錯題集上強,最後能複習多少就複習多少。

另外,王玲玲在學習上不喜歡拖延,她會找一個小記事本把一天的任務記下來,完成一項劃去一項,一天的任務完成後就把這張紙撕下來,這樣不僅條理,還很有成就感,能更積極地完成任務。

學會忘記,專心努力

面對聯考,學習好的同學擔心三年優秀毀于聯考一役,學習不好的同學擔心自己沒有涅槃重生的機會,越臨近聯考,越容易産生許多懷疑、膽怯、暴躁的情緒。對此,王玲玲有話要對新高三的學生說。王玲玲認為這樣隻會讓事情更糟糕,她的建議是“忘記”——忘記後果、忘記疑慮,讓自己專心于複習,即使不知道努力是不是有回報,但作為學生能做的隻有努力,在精神上蔑視聯考,在戰術上重視聯考,站在足夠的高度才會更清晰地認識到聯考在人生中的地位。

關于以後的規劃,王玲玲表示:“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會上中山大學,我希望自己在大學期間也能以學業為重,并積累社交經驗,讓自己學會與人交流,然後繼續上研究所學生、博士,最後留校任職。高中三年,痛并快樂着,美好的人和事也會珍藏于心,我也将繼續努力,不負韶華,勇敢前進,做更好的自己。”

記者 宋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