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前言

斯韦思林杯是世乒赛分量最重的一座奖杯,代表着男子乒乓球团体实力的最高水平。从1962年北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至2018年,中国男乒已经21次捧得斯韦思林杯,成为威震世界乒坛的一支梦之队,期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运动员以外,也涌现出了一批大放异彩的天降奇兵,他们或者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武器,或者是初次参加世界大赛的后起之秀,或者是临危受命的非主流陪练,但在祖国需要面前,都表现出了中华男儿不畏强手、敢打敢拼的亮剑精神,为中国男乒屡夺斯韦思林杯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让大家永远记住那些为国争光的乒乓健儿,小编汇总了近60年来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决赛中那些不太为人熟悉的十大奇兵,同球迷们一起重温当年夺杯史上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排名不分前后,以年代顺序为准)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一:张燮林(上海)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由中国队迎战日本队,中国直板削球运动员张燮林成为了这场决赛的风云人物,作为当时乒坛仅有的一位直拍削球打法的奇葩、世界上长胶第一人,他的出场使捷克斯洛伐克观众充满了好奇心。在这场令人瞩目的冠军争夺战中,张燮林作为中国队的第一主力闪亮登场,他以两个2:0非常轻松地击败了日本两名世界冠军,四局比赛只让对手赢了33分(21分制),平均每局只让对手得8分,他那神出鬼没的削攻打法打得日本弧圈高手晕头转向、狼狈不堪,为中国男队第二次蝉联斯韦思林杯立下头功。从此以后,“乒坛魔术师”的美称不胫而走,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二:梁戈亮(广西)

提起梁戈亮这个名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乒坛可谓如雷贯耳,他是那个年代成绩最好的中国男选手,曾经夺得过6枚世锦赛金牌,这位裁缝家庭出身的乒坛奇才与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不同,他采用正面反胶、反面长胶的横拍削攻打法,长抽短吊、灵活多变,被称为最具观赏性的中国横拍选手,在世界乒坛更是颇负盛名。第31届世乒赛的举办地日本的名古屋市成了他一鸣惊人的风水宝地,当时年仅21岁的他作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第一次作为主力上阵,在半决赛中,干净利落地拿下阿尔塞和约翰逊,为中国队以5:3战胜瑞典队立下大功。在决赛对阵东道主日本队的比赛中,他又爆冷击败了日本世界冠军伊藤繁雄,为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赢下关键一分。从这场比赛开始,一直到七十年代末,他正式开启了在世乒赛上大杀四方、披金挂银的辉煌时刻。

奇兵之三:李景光(河北)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锦赛是国乒连续缺席两届世锦赛后的首次亮相,而初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新秀李景光作为中国队的主力出现在决赛赛场,对手是连续蝉联两届斯韦思林杯的日本队,在队友梁戈亮和庄则栋丢掉两分的不利情况下,李景光上演乒乓球场上的帽子戏法,力挽狂澜,连续击败木村兴治和伊藤繁雄,一人独得三分,其中最后一盘对阵伊藤繁雄的比分竟然是21:3和21:6,创造了世乒赛男团决赛史上无人超越的记录,为中国队以总比分5:2击败日本队立下大功,从此成为亿万国人心目中的第一抗日英雄。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四:陆元盛(浙江)

被称为“魔杖”的横拍削球名将陆元盛,是上世纪70年代赫赫有名的牛皮糖,他的长胶倒板发球、抢发以及削球是他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那些进攻凶猛的对手往往被他那种变化多端、韧劲十足的防守激怒导致方寸大乱,最后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在1975年加尔各答第33届世锦赛男团决赛中,他第一次作为主力出战中国队和前南斯拉夫队的比赛,前南斯拉夫队中都是以善拉弧圈球闻名的力量型选手,而教练派陆元盛上场就是利用他以柔克刚的打法挫败南斯拉夫人的锐气,结果不出所料,南队第一主力舒尔贝克遇到了身材矮小的陆元盛,其猛冲猛打的弧圈球打法受到了全面克制,第一局以10:21速败,第二局舒尔贝克展开反扑一路领先,陆元盛没有丝毫慌张,他及时变换节奏顶住了舒尔贝克强烈的冲击,最后以21:19结束战斗,从而以2:0击败了世界冠军舒尔贝克,为中国队时隔四年后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拿下了宝贵的一分。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五:许绍发(吉林)

在1975年加尔各答世锦赛上,除了上文所说的陆元盛以外,中国队还冒出了另一个惊世奇才,他就是直板快攻名将、高抛发球的鼻祖许绍发,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抛发球的第一人,他可谓大器晚成,在他30岁的高龄才出现在第33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上,在同欧洲新生力量瑞典队的半决赛中,他一人独拿两分,先以2:1击败本格森,又以2:0力擒托尔舍尔,为中国队挺进决赛尊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同前南斯拉夫队的决赛中,在关键的第八盘迎战世界冠军斯蒂潘契奇,最后许绍发依靠神出鬼没的高抛发球和强有力的正手快攻赢下了以大力弧圈著称的斯蒂潘契奇,为中国队最后以5:3战胜对手尊定了胜局,为低谷中崛起的国乒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六:蔡振华(江苏)

随着35届世乒赛中国男团的全线失利,1981年诺维萨德世锦赛就成了国乒是否能够重振雄风的一次大考,最后国乒赢得了世乒赛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赢得了全部七项冠军和全部五个单项的银牌,其中初次参赛的江苏运动员蔡振华表现尤为出色,其两面不同性能的快弧打法和旋转多变的发球令欧洲选手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在同匈牙利队进行的男团决赛中,他在第二盘出战当时如日中天的克兰帕尔,两者交锋勇者胜,在速度更快、动作更小、作风更顽强的蔡振华面前,克兰帕尔很快就以16:21、10:21败下阵来。在关键的第六盘较量中,他又以2:1打退了悍将盖尔盖伊的疯狂进攻,为中国队最后以5:2战胜匈牙利队,重新捧得斯韦思林杯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七:谢赛克(广西)

1981年世乒赛是国乒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届,除了蔡振华的惊艳表现以外,还有一位乒乓神童横空出世,他就是当时年仅20岁的左手直板快攻选手谢赛克,这位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成了夺回斯韦斯林杯的关键人物,他作为国乒第一主力登场,在施之皓丢掉两分的不利局势下,接连击败盖尔盖伊和约尼尔,将比分反超,谢赛克表现出与他年龄称的沉稳和老练,依靠迎前盖打弧圈球的绝技,打得克兰帕尔毫无脾气,从而以2:0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整个决赛中,他一人独得三分,成为了中国队历史上继李景光之后第二个上演帽子戏法的乒乓球运动员,说他是中国队重夺斯韦思林杯的第一功臣毫不为过。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八:陈新华(福建)

在1985年世乒赛上,素有“笑面虎”之称的陪练陈新华成为了中国男队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他横握球拍,采用削中反攻打法,攻杀突然凶狠,削球又稳又转,经常采用杂技般的动作和对手周旋,不管输赢,脸色总是一副戏弄对手的笑容,看他的比赛极具观赏价值,不愧是世界乒坛上一位名副其实的“笑面虎” 。在同日益强大的瑞典队的团体决赛前,他已经被国乒雪藏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国乒对外宣称他即将退役挂拍的传闻,整个把瑞典队忽悠了一把,等到决赛出场时,瑞典人才发现上当了,果不其然,陈新华如下山猛虎一般,以两个2:0轻取林德和瓦尔德内尔,为中国队以5:0大胜对手立下头功。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九:丁松(上海)

三十年前的中国男乒正处于世乒赛史上最低谷的时期,从1989年到1995年连续三届世乒赛都被瑞典人压着一头。到了1995年第43届天津世乒赛,中国男乒重返巅峰的第一仗就从这里打响,男团决赛依然在中国队和瑞典队之间展开。中国队第三主力由从未在世界大赛上露面的怪球手丁松担当,丁松横握球板,削中反攻打法,同陈新华的风格类似,有所不同的是丁松反攻更多,旋转变化更强,技术更加全面,他在关键的第三盘比赛中,发挥了正手抢攻和反手突击的进攻优势,加上他神出鬼没的转与不转削球,打得瑞典老将卡尔松目瞪口呆,一点破解的招数都没有,以21:14、21:11的悬殊比分获胜,将大比分反超为2:1,中国队士气大振,最后以3:2的总比分将瑞典队赶下了冠军宝座,重新又捧回了渴望已久的斯韦思林杯。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奇兵之十:刘国正(湖北)

2001年日本大阪世乒赛男团半决赛可以说是中国男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场比赛,其精彩性和激烈程度堪称历史之最,在这场引人注目的半决赛中,年仅21岁的刘国正演绎了人生中最为闪光的一刻,他在两队打成2:2的时刻出战决定胜负的第五盘,对手是久经沙场的韩国名将金泽洙,作为一个初次登上大赛赛车的年轻选手,无论从经验还是技术实力上都逊色于他的对手金泽洙,比赛过程也验证了这一点,金泽洙总是压着刘国正打,在打到第三局时,金泽洙以19:16领先,刘国正被推到了悬崖边,胜利的天平似乎偏向了韩国人一边,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刘国正并未放弃,他一分一分地追,19平、20平、23平……最后刘国正竟然反败为胜,以25:23拿下了决胜局,从而以2:1为中国队赢得了决定胜负的第五盘胜利,虽然这场比赛不是决赛,但却是世乒赛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场比赛,刘国正表现出的奋勇拼搏、绝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刘国正这个英雄的名字也必将载入世界体育史册。

国乒争夺斯韦思林杯史上的十大奇兵!哪个是你的最爱?

在近六十年的世乒赛征战史中,中国男乒一共21次捧得斯韦思林杯,夺杯的功劳簿里既有声名显赫、实力超群的当家主力,也有甘当绿叶、无私奉献的配角英雄,他们都是男乒多年来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篇幅有限,尚有许多在世乒赛上为国争光的“奇兵们”未收录在内,希望老铁们在评论区加以补充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后让我们一起为国乒加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