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奔三技术男:聊聊从华为裸辞后的一点感悟(转)

关于离开

我的离开,有长期出差几乎只有法定节假日才能回家这样的因素在,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工作本身。2011年社招进来,从java+flex开发到mde,再后来转se,在华为来说,这个节奏不算多快但也不算慢,走得挺稳当,与领导、同事相处也很融洽。也许,就这么一直走下去,人生也不会太差。

只是,渐渐会有一些不安,得空反思,发觉自己在做的这些事于个人成长而言价值不大。

人太浮于事,如同浮萍,随波逐荡。今年年初,决心离开南研所,并离开南京这座城市。

这番话说出来有些沉痛,我2004年到南京,读书、恋爱、工作、生活,已十年有余,说南京是第二故乡也不为过,因此这一次离开,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虽有依恋,但走得义无反顾。

走出华为才知道的一些坑

真正关心你为什么从华为离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打算进华为的人;

打算离开华为的人,更关心离开华为后你去了哪里,去的路上有什么坑。

我来说说这些坑

但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敏捷项目管理等方面来说,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产品岗的定位相符。然而由于以往做的不是纯互联网产品,有的公司不愿意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华为出身,跨领域找工作并不见得那么好找。

在脉脉上我曾发过一条实名动态,引起了不少求职者的共鸣:“太多的招聘方过多地关注求职者曾经是什么,而忽略了未来能成为什么”。

其实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做得可圈可点,在相近意义的事情上,通常都会做得不错,甚至更大范围的事情上,也值得托付。

还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坑,之前在心声有写过:华为的信息安全很牛x,但是导致开发氛围比较沉寂,与外部隔绝。很多互联网公司要求看你的技术文章,github代码、stackoverflow/邮件组/quora/segmentfault等网站的活跃度及回答,我除了个人博客(说得好像经常更似的),其它平台都没有深入过,大家引以为戒。

正确求职的姿势

传统招聘网站(51job、智联):招聘信息相对齐全,全行业、大小公司都有,没有针对性,对于求职者信息筛选的成本比较高。

我一般是用来检验简历修改的效果,刷新后看有没有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时间宽裕时也会给中意的企业投递简历试试。

猎头网站(猎聘网):主要有猎头岗位、企业岗位,也在做高端职位的招聘,猎头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发布的岗位有重复、待遇虚报。

我一般只看企业发布的岗位,没有精力为猎头们提供陪聊服务。

互联网招聘(拉勾、内推):垂直招聘,信息获取便捷,但企业覆盖不够全面,有些岗位搜索不到。

个人建议还是直接找目标公司的内部人员推荐,直达用人部门,靠谱系数最高,可以避免被hr误下杀手。

人才竞拍(100offer):角色反转,求职者发布简历,企业向求职者发起面试邀请。主导权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挺好!

虽然主要服务对象是中高端程序员,我也还是去体验了一把,一周内接到6个企业邀请,待遇相对比较好,企业实力也都不错。

此外,100offer提供面试接送(uber——接我的是passat)、入职奖金(3k——据说成功入职就有,可惜我没拿到),壕气侧漏!

最后,扯点闲话

08年大学毕业,迄今七年,共有两份工作经历,都在大公司。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步伐稳健,但两次辞职,都是裸辞,并且空窗期都留得相对较长,用来旅行和学习。工作上的很多事情往往没有时间和能量去做到精益求精,譬如我会用jquery,它简洁、高效,但我并不知道为何可以这样;再如hashmap、hashtable主要区别在于线程安全与否,但原理是什么我还不清楚……因为这些,感觉自己像个破筛子一样,有许多窟窿,正好趁此机会补补。不过裸辞并不是一件值得学习的事,一方面,外面的机会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那么好;另一方面,人一旦舒舒服服窝在家里,勤奋程度与学习效率都有所折减,这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