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源 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驻台观察员
昨晚,中国国民党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高雄市市长韩国瑜在新北三重的首场造势轰轰烈烈,我和同事们近距离对这场活动进行了观察,在这里也有一些感想和思考想和大家分享。
若说民调可以通过政党的操控和问题的设置来影响结果,那么造势现场的支持者数量就是实打实的客观存在。近来岛内多家机构所做的民调显示,韩国瑜与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民调出现了“死亡交叉”,绿营揪住韩国瑜的失言不放,加上“韩黑”无了无休的攻击,让“韩粉”们一肚子怨气。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投石问路”,韩国瑜阵营将这样一场原本在十月才会进行的“造势活动”,提前到了九月的中上旬,仅仅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让不少上台发言的嘉宾都直呼“太仓促,来不及动员”。
这场活动开始前,岛内媒体预估会有二十万左右的人潮,如今看来这个数字显然有些保守。每逢选举造势,捷运站和小吃摊往往是检验人潮的最好观察点。昨天下午五点不到,三重捷运站就已经人潮汹涌,手扶梯不得不停驶,甚至到了需要进行人群分流的程度;
进入到活动现场,更是人潮汹涌,感觉人被人推着走。而造势现场的小吃摊在活动开始前一天就生意红火,哪怕已经多次补货,还是有商家抱歉而无奈地对外表示:“卖了太多,已经没有餐具可以供客人使用……”根据主持人最后公布的数字,现场人数达到三十五万人,在三重这个曾经辅选民代失意跌倒的地方,韩国瑜似乎重新站了起来,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人气成绩单。
固然韩国瑜的基本盘稳固,“韩粉”忠心不二,但随着这场活动的进行,我还是能从一些小小的细节看出变化。去年岛内县市长选举,“韩流”席卷全台,韩国瑜所到之处众人皆不愿离开,可谓全神贯注。但是这一次,韩国瑜讲话时现场观众的呼应稍有减弱,甚至还出现了“韩粉”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情况。临近尾声,台上的韩国瑜等人还在献歌时,也有不少支持者选择静静地收好椅子起身离开。
不可否认,流程安排以及场地租用时限某种程度影响了支持者的情绪,然而从韩国瑜发言的本身来看也存在一定瑕疵——也许是因为太在意对手阵营和“韩黑”攻击,这次造势韩国瑜沿袭了去年“九合一”选举时的方法,就“讨厌民进党”和“反抹黑”不断举例,为台下的支持者打预防针。
也许这一类喊话一开始会让听众有所共鸣,但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而当提及做为候选人如何履职时,韩国瑜也是多采用与现任施政者蔡英文对比的方式,能落到实处的话听起来少了,描绘蓝图的遣词造句也略显空洞。虽然,现场的支持者大多并非经济选民、知识选民,对政策、愿景未必能够有感,但最后带来的反效果却是,韩国瑜为了激起支持者的回应,说了一些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的话,也许一时有人觉得韩国瑜“斗得猛听得爽”,但再怎么用“庶民”做前缀,毕竟选的是一个“高阶政治人”,一时言语上的所谓“爽度”,可能一再降低自身格局不说,之后恐怕又会因此招致一身麻烦。
另外,造势现场支持者的年龄族群分布,确实仍有年纪偏大的现象,在年轻族群上的动员乏力,是韩国瑜接下来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不止年轻族群,中间选民、“知识蓝”和“经济蓝”民众,他们最介意的,恐怕是一介“失意政客”摇身变成了市长,“得到太快,还来不及兑现诺言,却又想要得到更多”。
在新北造势的现场,我们听着台上来来去去的政治人物竭尽全力细数对手阵营的不是,声嘶力竭拉票喊口号,看着台下激情四射的支持者振臂呼应仿佛不知疲倦,也不知道真的能入耳且入心的话有多少。
几个月来,各路有意竞逐2020人马的报道充斥岛内的媒体与网络,鸡毛蒜皮的无聊事都能制作成新闻报道,不过反复播放,却鲜少听闻他们究竟有什么施政的成果或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愿景。
岛内舆论界直言不讳,媒体对这场2020选举的重视,反映出台湾民众对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重视,因为这个位子上掌握着最多的资源,主导着台湾政策的方向,无论哪个政党或个人,打赢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战,就等于将肩负起台湾2300万人的命运。而在一次次的选择和背离间,看似岛内民众是行使了“选择的权力”,实际上失去的却是理智和尊重,再加上台面上政治人物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能让人叹一句,选举是一场迷思,更是一团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