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场边境兵祸,一个铁面御史,锻造出半个世纪从无败绩的关宁铁骑

作者:大文创之淘历史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taohistory) t君带你淘历史涨姿势~ 本文作者|余显斌

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驰骋沙场,铁血来去,如一把屠龙刀,寒光闪闪,无人可敌。可关宁铁骑在万历年间并非如此无坚不摧,它的锋利得益于一场军中腐败案。

关宁铁骑一直隶属于蓟辽总督管辖,作为大明朝东北的铁卫,受到朝廷高度重视。到了万历后期,国政日非,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大臣们更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此风蔓延,连边疆驻军也纪律涣散,赌博成风,蓟辽军队更是成为一支典型的豆腐渣军队,一碰就碎。

一个名叫小阿卜户的鞑靼将军清楚地看到对面大明军队的窝囊样子,觉得不狠揍他们一把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刀功,于是瞅着一个机会,带着他的百十名草原健儿在一个夜晚,借着隐约的月光,突然袭击了蓟辽总督下属的黑峪关。偷袭十分成功,鞑靼士兵闯入关内,烧杀抢掠,杀数百人而去。而此地守军或在睡觉,或在赌博,根本来不及有什么动作。

一场边境兵祸,一个铁面御史,锻造出半个世纪从无败绩的关宁铁骑

守关副将陈文治在赌桌上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吓傻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无可奈何之下,他只有把情况反映给当时的蓟辽总督周咏。周咏听说后,也吓得目瞪口呆。

那是大明朝“一条鞭法”实施后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大明朝“十年内海寓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著名的救时首辅张居正离世仅仅一年,朝廷内部已然开始腐败,慢慢趋向“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的状态,可对外仍然摆着一副气势昂扬的姿态。盛世之时,边防重地竟然被一支小小的外族部队偷袭,还死伤这么多人,朝廷知道了,他们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周咏和陈文治二人商量后,都害怕因为自己的懈怠导致此事受到朝廷处罚,于是,两人决定采用“捂”的办法,将那些被杀同胞的尸体掩埋起来,并假报战功,告诉皇帝,自己奋勇杀敌,舍生忘死,终于打败了敌人,大获全胜!朝廷接到奏报,自然马上下旨给予嘉奖。

一件军中腐败案就这样悄然形成了。

事情本来就这样过去了,周咏和陈文治不但没受到惩处,还得到奖赏,高兴得有些找不着北了。他们没想到,其中出现了一点儿小插曲,让他们的美梦破灭,化为血光之灾。原来,黑峪关有个百姓幸免于难,他在兵灾之后再也不敢在当地住了,一口气逃难到都城,投亲靠友去了。

他的亲友来头很大,是一个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感到很奇怪:天下一片清平,你逃哪门子难啊?你这不是朝圣上脸上抹黑吗?这个百姓便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监察御史。

这个御史一听,更奇怪了:那儿不是刚刚取得大胜,百姓毫发无损,一个个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吗?怎么会这样啊?御史细问之下才知道,蓟辽总督周咏竟然掩盖败仗、虚报战功、蒙骗朝廷!

御史就是抓违纪事件,专干纠察工作的现在遇见这样令人愤慨的事情,他当然不能放过。当晚,他就伏案疾书,写下奏章,第二天一早上朝就交给了朝廷。

那时,万历还没有彻底罢工,工作还较为负责,算得上一个较为称职的大boss。他接到奏章,马上交给大臣商讨。朝廷一下炸开了锅:蓟辽总督周咏竟然将军纪国法视同儿戏,蒙骗朝廷,骗取赏赐!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处理,这支队伍就废了,更别说保家卫国了!大家议论之后一致要求查清真相,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万历听了,也认为有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派谁去查,才能不负朝廷重托。大家众说纷纭,万历最终站出来拍板,派右佥都御史江东之去。至于原因,就是万历一向知道江东之非常忠直。

忠直的江东之此前做过两件事,震动了朝野。一件是他刚刚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巡视皇城的时候,遇见一个态度嚣张的锦衣卫指挥,竟然违背规定,骑着驴子擅自出入东安门。江东之随即按律将其逮捕治罪,驴子也交给了有关部门处理。这个锦衣卫指挥并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关键是他的义父冯保厉害。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和万历的关系非常亲密,张居正上台就是他力荐的。张居正当上首辅后,冯保更是权倾内外,没人敢得罪。

江东之惩治这个锦衣卫指挥,就等于得罪了冯保,也间接得罪了张居正,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做了。

还有一件事,江东之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张居正。张居正对某个大臣十分不满,某巡抚和另一个御史决定巴结一下首辅,联合起来给那个大臣穿小鞋。江东之知道后,马上上奏章弹劾这两人。当江东之第二天拿着奏章,气呼呼地准备上朝时,那个巡抚已经知道了消息,拦住他问:“你准备弹劾什么事啊?”江东之毫不避讳,大声回答道:“言公杀人媚人耳。”我要弹劾你为了取媚首辅,准备诬杀大臣!江东之这一句话让一个阴谋大白于天下,最终那个巡抚的阴谋落空,自己也被罚戍边。

张居正是一个政治家、改革家,可他公认的短板就是爱报复人。江东之在他执掌大权时能这样逆流而上,实在了不起。也正因为江东之这样的品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大臣们听了万历的建议,一个个都点头,认为让江东之去查这件事是最为合适的。

江东之接到皇帝的圣旨,当天就回家准备行李,打算第二天出发。

可他还没有开始行动,有人就提前行动了。

这个人也是一个大臣,史书有时也为大员讳,没有说出这人的名字,他就像一个阴影,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过。这个无名大臣和蓟辽总督周咏关系很铁,很可能也没少接受周咏的贿赂。因此,听到周咏有了麻烦后,朝会刚刚结束,这个大臣就急急忙忙赶来拜访江东之。两人坐定,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这个大臣就迫不及待地“告诫”江东之,戍边将士不容易,应该宽大为怀。

江东之默默无语。他知道戍边将士辛苦,可这并不能成为某些将领为所欲为的理由,也不能成为某些人冒功领赏的借口,更不能成为他们虚报战功的原因。

见他不答应,那个大臣无奈之下,单刀直入,要求他去了以后高抬贵手,将这件事不了了之,别弄得流血五步,人心惶惶。江东之生气了,呼地站起来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对那个大臣说:“我虽想答应你,可我的良心不答应,不肯辜负朝廷,我也没有办法!”

那个大臣长叹一口气,只有站起来一揖,灰溜溜地走了。

第二天,江东之骑着马,千里迢迢,奔向遥远的黑峪关。他不知道,几乎同时,也有一匹马千里迢迢地奔向黑峪关,将朝廷即将派人来严查的消息带去了。

等到江东之跋山涉水来到黑峪关,只见那儿断壁残垣,遍地荒凉,呈现出一片刚刚发生过战乱的迹象。他四处寻找存活下来的百姓,打听清楚了情况:这儿确实曾被小阿卜户攻破,还有很多百姓被杀,很多房子被毁,很多财物被抢。可是,周咏和陈文治听了他的话,都摇着头,说绝对没有这事—杀人有尸,那尸体呢?

一场边境兵祸,一个铁面御史,锻造出半个世纪从无败绩的关宁铁骑

江东之说不出话来。这两个人看来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江东之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先找到被杀者的尸体,这样周咏等人才会低头认罪。可是,茫茫边塞,到哪儿去寻找被杀者的尸体呢?

他走遍各处,只见萧瑟荒凉,渺无人烟,那些死者的尸体仿佛一夜间蒸发了。陈文治陪同着他,在一旁呵呵地笑着,不停地劝他,这儿根本没有百姓被杀,你就别费心了。可江东之坚决不答应,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给朝廷、给百姓一个交代。

那天,他漫步来到一块菜地边,突然站住,仔细观察起菜地来:菜地长满了青葱肥硕的蔬菜,绿油油一大片,可是地面却是刚刚翻过的。他想,这样的地应当是老土,怎么会是新土呢?他眼前一亮,立刻命人翻土。手下人用锄头挖地,挖到深处,九具尸体出现了,每一具都明显是受创伤而死的,显然是遭受兵祸了。

原来,在江东之快要到达的时候,周咏和陈文治也接到了那个无名大臣的密信。二人一时慌了神,他们商量之后觉得当前最主要的事就是赶快将尸体藏好。可是,那么多尸体,该怎么藏啊?

二人终于想出一法:派人将尸体深埋在地下,然后在上面垫上土,再栽上蔬菜,掩盖住一切。他们想,朝廷大员绝不会想到嫩绿的蔬菜下面会有死去的冤魂。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江东之会快马加鞭,来得那么快,以至于土地还没干透,还显现着新翻的样子。他们更没想到,江东之来后,并非像其他官员那样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地探查、走访,眼光又是如此敏锐,最终洞察了他们的猫腻。

九具尸体被发现,陈文治顿时瘫坐在地上,再也说不出话来,“于是诸将胆落,皆叩头输服”。其他被杀者的尸体在他们的供述下,也被一一找到。一个军中大案就这样水落石出。

江东之冷哼一声,下令将一干嫌犯看押起来,自己回到军营,当天就写下一封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到朝廷。朝廷接到奏章,马上开会商讨,处理意见也拿出得十分迅速,几天后就发往军前,当众宣读:玩忽职守的副将陈文治等人,依照军法处以死刑;至于蓟辽总督周咏等人则给予降职处分。

一场边境兵祸,一个铁面御史,锻造出半个世纪从无败绩的关宁铁骑

消息传出,蓟辽边军顿时肃然,再也不敢玩忽职守,赌博、懈怠军务等情况更是销声匿迹。

从此,这支军队的风纪焕然一新,战斗力也随之暴增。在明末清初的舞台上,这支军队铁马秋风,号角声震天,横扫东北、中原和云南各个战场,半个多世纪里几乎从无敌手。

它的无敌刀锋,有人说是一代名将袁崇焕锻打成功的,有的说是祖大寿锻炼而成的。其实,袁崇焕来时是1623年,比江东之晚到了四十多年,袁崇焕正是凭借着这支铁军,一战将努尔哈赤击成重伤,那时,这支军队早已锋利无敌了。祖大寿统率此军更晚于袁崇焕。这支铁军的真正淬火者是一个文官,御史江东之凭借着铁一般的纪律,在1583年就已经将它锻打成钢。

阅读更多:

张作霖大夫人,生死相随惨遭抛弃,因两件事终生不入帅府|淘人物

乾隆十三年发生了什么?乾隆骤然变得残忍嗜杀、人人畏惧|淘清朝

父亲空难身亡,他发明此物全球飞机必装,却拒绝申请专利|淘天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