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背诵二十年的《静夜思》竟然是盗版?揭开《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作者:男神壮总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天气晴。李白,字太白,26岁的李白,到了扬州,望着窗外的明月,想起了家,写下了它。“看着床前明月的光影,还以为是地上起了霜,天气转凉了,月明星稀,抬头看看远处的山川明月,突然红了眼眶,低头想起了故乡。”转身提笔,挥挥洒洒,写下了千古名句“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没错,我们背了这么多年的《静夜思》,不是李白的原版,据有关文献记载,明朝赵宦光、黄习远修改第三句为“举头望明月”,清朝康熙沈德潜修改改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到了乾隆皇帝二十八年的时候,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取了前两位的改动,形成了今天的《静夜思》。两个版本各有千秋,在这里就不做评价,我们应该记得,这首诗原版真正的样子。

言归正传,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元十二年,24岁的李白,在大唐的盛世,感受到了这世间的种种美好,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离开家乡,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仗剑走天涯的旅程,一路经成都、重庆向东走去,于开元十四年春到达扬州,转瞬到了秋天,染病,一个人的时候,在陌生的环境,寒冷的初秋,偶感疾病,种种,最终,李白在那个夜晚,创造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名句。

可以想象当时的李白,风华正茂,一身正气,一心想为国鞠躬尽瘁。千百年来,无数人评论,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报国无门?还是一门心思想做官?单纯的酒蒙子?一个标准的富二代?我们都不得而知,这就是历史,我们只能从他留下的作品来说,他是个伟大的诗人。

经历短暂的思乡哀愁后,年轻的李白,依然会仗剑走天涯,重新出发,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以后的路,会有这么的难走,会有这么艰辛。

预知后事如何,点个关注,且看下回分解!

后记:

我已经不记得,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几岁,我也不记得我第一次背下来这首诗是几岁,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我背下来的第一首诗,想了好久,就用它来开篇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