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晶莹(陶子)曾经是台湾最红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之一,从早年的《好彩头》《恋爱讲义》到后来相当火爆的《超级星光大道》《大学生了没》,她从业的26年间,在9家电视台主持过30多档节目。不过2016年底,她淡出了电视圈,专心做音乐和写书,在主持人这个岗位上算是“失业”了。跟她境遇差不多的还有台湾的综艺天王吴宗宪,而小s和蔡康永这对金牌搭档,《康熙来了》停播之后,在台湾也已经没有常驻节目了,工作的重心都转到了内地。
陶晶莹主持风格泼辣搞怪
陶晶莹
台湾综艺的黄金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当年内地网民集体围观《我猜》《康熙》《国光》的盛况不复存在。反过来,这几年内地综艺节目超强的阵容、超炫的舞美让台湾的网友羡慕不已。为什么短短十几年时间,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陶晶莹失业后曾写过一篇文章《是电视台炒了我还是我炒了电视台》,很深入地讲到了台湾综艺没落的原因。
陶子说,台湾电视台原来是三强鼎力,中视、华视、台视三家独大,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动辄20%、30%以上,那时候电视台的员工年终奖领20个月薪水都是正常的。
但是后来岛内冒出了一两百家有线台,瓜分了大量收视人群,各个电视台节目收视率只要能破一就算不错了。与此同时,三大台的广告也被瓜分了。台湾人口总共也就2000多万,广告这块饼本来也就那么点大,那么多电视台来抢,一家又能分多少?
有线电视台收点有线费、点播费勉强可以生存,但公共电视台完全是靠广告生存的,没有广告,就无法支撑节目制作,也养不起人,台内员工日子不再好过,于是台湾电视人在90年代末期大量移往内地交流合作,人才大量流失。
台湾电视公司都是私有的,广告收入锐减之后,电视台主管一坐下来也只顾着削减预算,而不问节目的创意、规模。陶子说,她出道的时候,真的还见识过大舞台、大道具、大卡司。但这十年来,台湾的综艺基本没有这样的节目了,要不就是做一些纯外景的节目(不用搭舞美,省钱),要不就是一些规格非常小的棚内节目,以“谈话型”为主。这些谈话类节目除了娱乐八卦,便是家庭鸡毛蒜皮小事,毫无深度可言。就算是陶子主持的红极一时的《超级星光大道》,也是在很有限的预算下做出来的。
超级星光大道捧红了胡夏、萧敬腾、杨宗纬等人
与此同时,内地电视台综艺节目在2000年以后急速窜起,到《超级女生》整个制作水准已经非常高了,而后来在台湾十分走红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内地节目更让岛内观众大为惊叹。无论舞台规模、乐队编曲、音响设备、美术灯光、混音成音都和台湾节目有天壤之别。近年内地流行的真人秀,制作之精良,卡司之强大,更是台湾综艺远远无法达到的。
内地综艺之所以崛起,刨去人才、技术、理念各方面提升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广告市场太大了,一个顶级的大型综艺节目光是冠名费就能卖个两三亿,再加上各种特约赞助、指定产品、植入等等,收入是非常惊人的。当然制作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其中最明显的是明星酬劳极速膨胀。现在内地综艺一集投资千万,一季投资上亿已经是家常便饭。而台湾节目呢,按陶子所说,现在一集节目能投资百万台币的几乎没有了,一百万台币不过20几万人民币,这点钱在内地请一个二流明星做一期节目都不够。
这几年,年轻观众大量转移到网络收看不同内容,台湾电视节目收视率一直在下滑。电视台也不停缩手,情愿买别人现成的电视剧或综艺来播而不愿花大钱自制,恶性循环的状况下,电视台已经大量裁员缩编,要砍节目也是从成本最高的下手,有些电视台居然还先砍收视不错的招牌节目。像《康熙来了》这种节目,被砍掉的原因不是因为收视率不好,而是小s和蔡康永的身价越来越高,台湾电视台已经请不起了。他们来内地做几期节目的收入可能比在台湾做一年都高,谁还愿意留在那里?
做了十二年的《康熙来了》2016年停播
商人都是逐利的,电视公司没有广告只能裁人砍节目这也能理解,不过陶子说,台湾这些电视公司老板是胸无大志、自废武功,因为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难怪台湾电视已面临穷途末路。如今的情况是,老板不愿投钱做精品节目,而资深有经验或是有创意敢冲的制作团队已是凤毛麟角,老人凋零、新人没有训练的机会。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想让台湾综艺重现辉煌已经不可能了。所以,陶子“失业”,即是形势所迫,也是她自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