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
县委县政府多功能厅。
曹操正坐厅中央。

蔡瑁、张允哈腰弓背,额头冒汗,立于厅内。
曹操问蔡瑁:“现在,荆州有多少钱粮和军用装备?都是谁在管领?”
蔡瑁颤抖,回答:“坦克部队五万,步兵十五万,海军八万,共二十八万人马。国库设在江陵,粮食也大多储存在江陵。”
曹操厉声又问:“有多少驱逐舰?现任海军司令是谁?”
蔡瑁俯身回答:“驱逐舰、护卫舰等各类战舰加起来大概七千多艘,目前,由我担任海军司令。”
……
室内,鸦雀无声。
约2分钟停顿。
曹操发话:“我提议,任命蔡瑁为我军海军司令,授中将军衔;张允为海军副司令,授少将军衔。请在座的各位讨论这个提议。”
“总司令英明!”
曹操幕僚异口同声。
曹操的部下就是这样,只要是曹操在会上提的决议,都是异口同声地赞成。
没有杂音。
曹操喜欢这样的状态。
蔡瑁、张允满面红光,乐呵呵地返回荆州市委市政府处,把曹操任命他俩为海军正副司令,任命刘琮为省委书记的意思,如实转述给了刘琮。
刘琮听后,甚是高兴。
当天就安排了一场盛宴,以示庆贺。
樊城。荀攸在私下与曹操散步时,疑惑地问曹操:“总司令,您没看清楚蔡瑁、张允这两个人的人品,这俩人都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之人,让他俩执掌海军,不把部队给带坏了?”
曹操大笑:“你讲的我会不知道吗?目前,我们没有海军,也不懂如何训练水兵,不用蔡瑁,谁能训练水兵?现在用他,不过是权宜之计,等他把海军训练好了,直接杀掉!”
陪在曹操一旁的荀攸,顿时觉得后背骨凉飕飕的。
蔡瑁的名声很臭。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蔡瑁的臭名声,竟能飘到曹操的许都。
蔡瑁的名声臭在哪里?
臭在唯利是图。刘备到新野后,蔡瑁为了保刘琮继承刘表荆州主位,以便自己获取更多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多种手段,多次斩杀刘备于无准备之时。
刘表死后,为了不让刘琦继位,直接把刘琦挡在城门外,不让刘琦送其父刘表最后一程。何其缺德。
而在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恐无力抵抗的蔡瑁,走逼迫刘琮投降于曹操。
这真是,哪里有利倒向哪里,不顾他人、不顾祖宗。
所以,曹操知道这样的蔡瑁不能用,真用,真有可能把曹操自己都要被卖掉。
但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曹操也只好选择先用其才,先用后杀,不留后患。
从曹操对待蔡瑁的态度,看清领导用人的态度:用忠诚之人,用有才华之人,绝不用“小人”。
一、对上忠诚。忠诚的定义很宽泛,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食人俸禄、不存私心”。怎么说?给谁打工,就要做有利于“给你发薪水之人”的事,而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背信弃义,甚至害自己的老板。
这种害人的事情一做,坏事很快就传遍天下。也许,在当时会觉得自己获得了一些好处,可最终,却会因此而背负坏名声。相当于,得一时小利,失一生大利。
得不偿失。
二、与人为善。在善的过程中,行善之人很可能越善越吃亏甚至被污蔑。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在这样的社会里,做善人、行善事,是件很困难的事。
但不管怎样,行不了善,最起码要做到,不去害人。害人实则害己。通过害人暂时获得的一些,终将在另一个地方赔更多,或者说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