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公司该学的智慧:Facebook如何让竞品共存

大公司该学的智慧:Facebook如何让竞品共存

研究结论:

2. 移动广告是facebook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总体收入68%以上。发展移动业务意味着更广阔的商业前景;

3. facebook计划将messenger发展为平台级服务,whatsapp则继续坚持核心的通讯功能,与messenger形成差异,避免因为功能重叠而造成内部竞争损耗;

4. 资本市场对facebook的战略给予积极反馈,外部分析预测2020年messenger和whatsapp将为facebook带来90.51亿美元的回报。

序 • 为啥互为对手的messenger和whatsapp能共存?

facebook messenger是个“顽强的存在”。

大公司该学的智慧:Facebook如何让竞品共存

在app store上,它恶评如潮,一星评论比比皆是,但facebook从未放弃对它的支持。

就在上周,facebook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messenger帐户和facebook帐户的分离。无需使用facebook帐号,messenger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号注册账号进行登录——messenger彻底摆脱facebook的限制,开始拥抱更多用户。

去年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的whatsapp,今年也开始释放更多能量。whatsapp在今年2月推出网页版服务,实现多种场景下的即时沟通;两个月后,它宣布每月活跃用户达到8亿,同时预测今年年底将突破10亿。

作为即时通讯应用,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都有着令同行艳羡的发展活力和商业前景,然而当回到它们的所属公司时,一个问题开始浮现:

——为何facebook允许互为对手的messenger、whatsapp同时发展?

一 • facebook的移动产品:除了messenger,亲儿子基本都“挂了”

2012年,facebook上市时曾因为移动布局不利而被华尔街看衰,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股价在10天内缩水25%以上。在随后几年里,facebook连续推出数十款移动应用,但形成规模的只有messenger。

facebook效仿taptalk推出的聊天应用slingshot在上线第二天曾进入app store免费榜前50,但随后下载量直线下降,不到一个月就跌出免费榜前1000。facebook在此之前推出的新闻阅读应用paper和桌面应用home基本是同样的命运。

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统计的下载量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第二季度,facebook自行开发的应用仅facebook和messenger的下载量超过1亿次。主打群聊的groups、阅后即焚服务poke的下载量均未超过千万,部分应用的下载量甚至不到10万次。

大公司该学的智慧:Facebook如何让竞品共存

在facebook所有移动产品中,除本体应用外,用户量过亿的产品只有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而后两者均为收购所得。

二 • 移动广告是facebook的核心收入 68%的收入都靠它

移动化已经被众多公司证实是下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关键,facebook也同样如此。

最新财报显示,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为14.4亿,其中移动端每月活跃用户达到12.5亿。和去年同期相比,facebook移动端月活用户增长24%,增长率约是整体用户增长率的2倍。

在另一边,移动端广告正在成为facebook营收的核心来源。自2012年第二季度开放移动端广告投放至今,facebook移动广告收入始终呈现大面积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移动端广告收入达到2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

相比之下,facebook非移动端的广告收入基本保持不变,游戏、支付等其它业务的收入也表现平平。

大公司该学的智慧:Facebook如何让竞品共存

用户是广告投放的基础。随着移动端广告占比不断扩大,facebook合并messenger、whatsapp的可能性更加微小。他们正在遵循前人验证过的正确做法,努力将messenger、whatsapp差异化发展,吸纳更多用户,以此增加移动广告收入,获得更加收益。

三 • messenger vs whatsapp:一个变成平台 一个保持简单

facebook在很早之前就试图将messenger打造为平台计划服务。一年前,facebook挖来paypal ceo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令其移动通讯业务。在同一年,facebook messenger丰富基础服务,加入语音消息、语音通话、转账等多项功能。

在今年3月举行的f8开发者大会上,messenger平台化服务正式对外推出。扎克伯格宣布已有40多项服务接入到messenger平台,它们包括:

- 能够丰富好友聊天的工具型服务。ultratext允许用户发送闪光文字,camoji支持用户将照片转换成gif动态表情,除此之外,还有应用能够将聊天中的文本信息转换为歌曲;

- 内容型服务,包括体育网站espn、天气服务网站twc、gif图片搜索引擎giphy等。尽管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媒体介入,但facebook在5月推出了“instant articles”媒体平台,鼓励媒体通过该平台发布内容全文。预计“instant articles”的媒体内容接入到messenger平台只是时间问题;

- 电商服务,服装零售商zulily和everlane均是首批接入facebook messenger平台的电商企业。通过facebook提供的messenger on business服务,用户能够快速完成交易、联系商家、提交/修改订单、查询快递。尽管目前尚不确定是否支持直接向商家付账,但支付功能的开通应该只是时间问题——messenger在此之前已经开通了用户间的转账功能;

大公司该学的智慧:Facebook如何让竞品共存

和facebook messenger不同,whatsapp依旧坚持简单的通讯功能。今年f8开发者大会上,whatsapp创始人明确表示暂时不会开放服务。whatsapp快速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提供核心功能的同时,又能保持简单专注,对facebook来说,whatsapp的简单风格能够和平台化的messenger形成差异,避免因为功能重叠而造成内部竞争损耗,因此允许二者同时发展便不难理解。

结语 • messenger和whatsapp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作为热门的互联网产品之一,通讯应用具有天然的高频使用属性。statista今年3月的统计显示,全球移动通讯应用中,有8款应用的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除了国内熟知的微信、qq,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同样位列其中。

移动通讯应用庞大的用户量意味着无限的商业机会,广告、电商、支付、游戏……都可以基于移动通讯展开——某种程度上,它的商业价值只取决于你的想象力。

今年4月,facebook宣布whatsapp每月活跃用户突破8亿;3个月后,messenger的每月活跃用户也达到了7亿。然而和它们庞大的用户量相比,whatsapp至今只为facebook贡献4900万美元收入,而messenger没能带来任何收入。

商业化开发迫在眉睫,messenger的平台化策略就是重要一步。资本市场对facebook的战略给予积极反馈,德意志银行在6月的一份报告中将通讯应用视为facebook下一波的创新重点。分析师在报告中称,随着大规模货币化的进行,预计2020年messenger和whatsapp将为facebook带来90.51亿美元的回报,占facebook广告收入的17%。

app store上messenger的恶评依旧,但它的价值正在不断放大。facebook显然不会为外部评论困扰,messenger、whatsapp并驾齐驱的发展策略预计将长期执行。事实上,早一年前,扎克伯格就曾对messenger和whatsapp的发展作出极为准确的判断,他说,“messenger像是朋友聊天的工具,whatsapp则像是短信的替代品。虽然听起来差不多,但这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每一个都十分巨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7-24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