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作者:纵横录

自北宋度支员外郎宋迪创制《潇湘八景图》以来,诗画母题经由惠洪、苏轼、周敦颐、司马光等人的品题传诵,成为文化史中流传甚广的经典意向。进而,关中、洛阳、燕京、金陵皆为历代文人笔下寄情吟咏的对象。

一、金陵八景到金陵十景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经历过六朝风雨的洗礼,更能触动文人的敏感心绪。洪武年间,士人史谨在《独醉亭集》中首次以七言律诗歌咏“金陵八景”,并依次题为“钟阜朝云” “石城霁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天印樵歌”“秦淮渔笛”“乌衣夕照”“白鹭春波”。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钟阜朝云

[钟阜朝云]山形高立翠笑蓉,岩际晴云万朵封。起映朝阳成五色,化为霖 雨锁千峰。飞扬或乱松间鹤,舒卷长隨洞底龙。欲访招提无处觅,数声惟听隔林钟。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石城霁雪

[石城霁雪]石露苔痕雪渐晞,晨光相映晃朝衣。千章璃树为幢列,一路彤云映日飞。阵影度壕鸦散墨,女墙开冻玉生辉。忽乘瘦蹇寻梅过,多少人家尚掩扉。

[龙江夜雨]黑云拖雨过长汀,恍若彌珠散紫清。声到枕边惊蝶梦,风回蓬 底带龙腥。渔灯隐隐孤村暗,芦叶萧萧两岸鸣。已觉夜深还浙沥,满怀羁思不堪听。

[凤台秋月]万里无云月正中,倚阑人在广寒宫。数行雁落天边影,一曲笙 传鹤背风。香拂几筵飘桂子,露含光彩滴梧桐。夜深转觉清无寐,卧看冰轮碾碧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天印樵歌

[天印樵歌]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 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 有时一曲傍抹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 角 歌。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秦淮渔笛

[秦淮渔笛]一汀红蓼缀残霞,两两渔舟泊浅沙。横笛共吹无调曲,隔林惊 散并栖鸦。声回野岸沈蛟室,响拂江风起浪花。多少天涯未归客,夜深听罢却思 家。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乌衣夕照

[乌衣夕照]深巷迢迢接九垓,巷南巷北尽楼台。帘栊自放斜阳入,王谢难 随燕子来。花斗春光云锦簇,山含暮景画图开。几番醉拂吟鞭过,树影重重压翠苔。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白鹭春波

[白鹭春波]一江晴绿漾徵波,顷刻平堤雨夜过。暖汎桃花随画鹋,倒涵树 影拂银河。群鸥卧藻堆残雪,双鹭窺鱼立细莎。何日系舟杨柳岸,酒酣濯足听渔歌。

倘若在地图上环顾这八处景致的具体位置,它们均与长江或秦淮河所流经的 区域息息相通,彼此关联。史谨自幼博古好学,亦工书画,少从倪瓒、高启、偶桓、杨维桢等人交游,是顾瑛玉山草堂的座上客。现有史料无法证实史谨是否创 作过以“金陵八景为主题的画作,但他的诗歌却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影响。

隆庆年间,布衣诗人黄克晦游历南京,创作了一套《金陵八景》图册,现藏江苏省美术馆,每开主题为“钟阜朝云”“秦淮渔笛”“天印樵歌”“石城霁雪”“龙江烟雨”“凤台夜月”“白鹭春潮”“乌衣夕照”(“钟阜朝云”和“龙江烟雨”现已散佚)画家选取的表现对象,竟与史谨的“金陵八景”完全一致,仅个别标题存在文字差异,可见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

文人群体以诗画雅集的方式,建构城市风景的自觉意识,显然与明代中叶以来旅行风气的逐渐盛行有关,黄克晦的人生壮游仅是其中的一叶扁舟。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重要都城,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重镇,自然会成为文人旅行的热点地区。文徵明在游历南京之后,就曾绘有《金陵十景 》,“画法精细古雅,详其笔趣,盖盛年作也。”只可惜这套作品现已失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二、金陵十八景到金陵二十景

与黄克晦同时的文氏家族文伯仁在尝试类似题材的描绘时,则将南京的古今名胜以史无前例的方式扩展到“十八景”。金陵十八景:一,三山。二,草堂。三,雨花台。四,牛首山。五,莫愁湖。六,摄山。七,凤凰台。八,新亭。九,石头城。十,长干。十一,白鹭洲。十二,青溪。十三,燕子矶。十四,太平堤。十五,桃叶渡。十六,白门。十七,方 山。十八,新林。创作于隆庆六年(1527)的《金 陵十八景》(现藏上海博物馆),与史谨、黄克晦等人的“八景”相比,自有其特殊价值。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量差异,却深刻反映出明代文人对南京城市风景的认识,正在发生潜在的变化。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伯仁绘制 的“金陵十八景”基本围绕 长江、秦淮、湖山、城垣等四大主题展开,且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他将老“八景”中原本较为宏阔的景观意向,落实在更为具体的情境叙事中,以 中 观或微 观的视角,审视城市风景中的人文内涵与怀古意向,令观者产生托怀玄远的想象空间。第二,“十八景”的选择与取舍,固然是明代社会普遍趣味的反映,但依然能够折射出画家个人的主观影响。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朱之蕃

万历、天启年间,以余孟麟、焦紘、朱之蕃、顾起元等为首的文人群体开始引领文坛风雅,他们试图打破传统文人书斋中的书画自娱,而以雕版印行的方式,确立起明代南京城市风景的文化图景。余孟麟,字伯祥,号幼峰,著籍江宁,万历二年(1574)榜眼及第后曾任《大明会典》编修,万历十四年(1586年)担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六年后(1592)升祭酒。就在他声望日隆之时,却上书乞归,遍游金陵山水佳处,每有感于心便援笔记之,后将这些诗作与焦竑、朱之蕃、顾起元等三人的倡和汇集成帙,名曰《雅游编》。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金陵四十景图咏》之牛首烟岚

顾起元《客座赘语》详细记录了这一盛事:余幼峰先生以生平所游览金陵诸 名胜二十处,各著诗纪之,曰钟山,曰牛首山,曰梅花水,曰燕子矶,曰灵谷寺,曰凤凰台,曰桃叶渡,曰雨花台,曰方山,曰落星冈,曰献花岩,曰莫愁湖,曰 清凉寺,曰虎洞,曰 长干里,曰东山,曰冶城,曰栖霞寺,曰青溪,曰达摩洞。

参与“金陵二十景”倡和的四位名士均是南京本地人,其中包括了两位状元、一位榜眼和一位探花。如此阵容豪华的文人集团,确实具有足够的 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三、金陵二十景到金陵四十景

明代士大夫余孟麟的友人朱之蕃在其六十六岁时将陈沂《金陵古今图考》、余孟麟《雅游编》和自己编订的《朱状元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同时付梓,显然是想以 出版的方式,更为广泛地彰显南京城市风景的人文价值和历史内涵。《金陵古今图考》是一部南京城市格局演变的地图集,并配有作者的文字考证。而《朱状元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则把原本属于文人书斋中的笔墨图咏,转变为广为传播的版画形式,并史无前例地将南京的古迹名胜扩充为四十景:钟阜晴云、石城霁雪、天印樵歌、秦淮渔唱、白鹭春潮、乌衣晚照、凤台秋月、龙江夜雨、弘济江流、平堤湖水、鸡笼云树、牛首烟峦、桃渡临流、杏村问酒、谢墩清兴、獅岭雄观、栖霞胜概、雨花闲眺、凭虚听雨、天坛勒骑、长干春游、燕矶晓望、幕府仙台、达摩灵洞、灵谷深松、清凉环翠、宿岩灵石、东山棋墅、嘉善石壁、祈泽龙池、青溪游舫、虎洞幽寻、星冈饮兴、莫愁旷览、报恩灯塔、天界经鱼、祖堂佛迹、花岩星槎、冶麓幽栖、长桥艳赏。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朱之蕃不仅严格继承了史谨、黄克晦 的“金陵八景” 也从文伯仁“金陵十八景”和余孟麟“金陵二十景”中获得灵感,更以自己的眼光进行增订,其中既有秦汉、六朝时期的历史名迹,也包括大明王朝的新建或重修景点。无论是图 像的绘制,还是文字的解说,都浸润着作者对南都这座历史名城的眷恋与热情。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金陵四十景图咏》之天印方山

综上所述,明代是南京城市风 景建构的 重要历史时期。从史谨、黄克晦等人的“金陵八景”开始,尝试以诗画合璧的方式,通过自身的 历史认知和审美体验,塑造城市记忆中足以彪炳史册的精彩片段。文伯仁“金陵十八景”的出现,使得这一图文互释的传统得到 了进一步的 强化与确认。伴随着旅行与消 费观念的日新月异,朱之蕃等人以更为实用的出版传播手段,将“金陵四十景”确立为南京城市文化的景观坐标。这些看似出自个人主观意图的背后,其实都 隐含着文人社会的群体意识。

参考文献:

汤宇星:《明代南京城市风景的建构——从“金陵八景”到“金陵四十景”》,《艺术工作》,2019年第9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