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作者:縱橫錄

自北宋度支員外郎宋迪創制《潇湘八景圖》以來,詩畫母題經由惠洪、蘇轼、周敦頤、司馬光等人的品題傳誦,成為文化史中流傳甚廣的經典意向。進而,關中、洛陽、燕京、金陵皆為曆代文人筆下寄情吟詠的對象。

一、金陵八景到金陵十景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經曆過六朝風雨的洗禮,更能觸動文人的敏感心緒。洪武年間,士人史謹在《獨醉亭集》中首次以七言律詩歌詠“金陵八景”,并依次題為“鐘阜朝雲” “石城霁雪”“龍江夜雨”“鳳台秋月”“天印樵歌”“秦淮漁笛”“烏衣夕照”“白鹭春波”。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鐘阜朝雲

[鐘阜朝雲]山形高立翠笑蓉,岩際晴雲萬朵封。起映朝陽成五色,化為霖 雨鎖千峰。飛揚或亂松間鶴,舒卷長隨洞底龍。欲訪招提無處覓,數聲惟聽隔林鐘。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石城霁雪

[石城霁雪]石露苔痕雪漸晞,晨光相映晃朝衣。千章璃樹為幢列,一路彤雲映日飛。陣影度壕鴉散墨,女牆開凍玉生輝。忽乘瘦蹇尋梅過,多少人家尚掩扉。

[龍江夜雨]黑雲拖雨過長汀,恍若彌珠散紫清。聲到枕邊驚蝶夢,風回蓬 底帶龍腥。漁燈隐隐孤村暗,蘆葉蕭蕭兩岸鳴。已覺夜深還浙瀝,滿懷羁思不堪聽。

[鳳台秋月]萬裡無雲月正中,倚闌人在廣寒宮。數行雁落天邊影,一曲笙 傳鶴背風。香拂幾筵飄桂子,露含光彩滴梧桐。夜深轉覺清無寐,卧看冰輪碾碧空。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天印樵歌

[天印樵歌]夾路青山擁翠螺,每聞樵唱隔煙蘿。暗驚鶴夢穿雲杪,細答松 聲出澗阿,幾度半酣扶杖聽, 有時一曲傍抹過。晚來弛擔長松下,複和岩前扣 角 歌。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秦淮漁笛

[秦淮漁笛]一汀紅蓼綴殘霞,兩兩漁舟泊淺沙。橫笛共吹無調曲,隔林驚 散并栖鴉。聲回野岸沈蛟室,響拂江風起浪花。多少天涯未歸客,夜深聽罷卻思 家。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烏衣夕照

[烏衣夕照]深巷迢迢接九垓,巷南巷北盡樓台。簾栊自放斜陽入,王謝難 随燕子來。花鬥春光雲錦簇,山含暮景畫圖開。幾番醉拂吟鞭過,樹影重重壓翠苔。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白鹭春波

[白鹭春波]一江晴綠漾徵波,頃刻平堤雨夜過。暖汎桃花随畫鹋,倒涵樹 影拂銀河。群鷗卧藻堆殘雪,雙鹭窺魚立細莎。何日系舟楊柳岸,酒酣濯足聽漁歌。

倘若在地圖上環顧這八處景緻的具體位置,它們均與長江或秦淮河所流經的 區域息息相通,彼此關聯。史謹自幼博古好學,亦工書畫,少從倪瓒、高啟、偶桓、楊維桢等人交遊,是顧瑛玉山草堂的座上客。現有史料無法證明史謹是否創 作過以“金陵八景為主題的畫作,但他的詩歌卻對後世畫壇産生了影響。

隆慶年間,布衣詩人黃克晦遊曆南京,創作了一套《金陵八景》圖冊,現藏江蘇省美術館,每開主題為“鐘阜朝雲”“秦淮漁笛”“天印樵歌”“石城霁雪”“龍江煙雨”“鳳台夜月”“白鹭春潮”“烏衣夕照”(“鐘阜朝雲”和“龍江煙雨”現已散佚)畫家選取的表現對象,竟與史謹的“金陵八景”完全一緻,僅個别标題存在文字差異,可見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 。

文人群體以詩畫雅集的方式,建構城市風景的自覺意識,顯然與明代中葉以來旅行風氣的逐漸盛行有關,黃克晦的人生壯遊僅是其中的一葉扁舟。南京作為大明王朝的重要都城,又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重鎮,自然會成為文人旅行的熱點地區。文徵明在遊曆南京之後,就曾繪有《金陵十景 》,“畫法精細古雅,詳其筆趣,蓋盛年作也。”隻可惜這套作品現已失傳。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二、金陵十八景到金陵二十景

與黃克晦同時的文氏家族文伯仁在嘗試類似題材的描繪時,則将南京的古今名勝以史無前例的方式擴充到“十八景”。金陵十八景:一,三山。二,草堂。三,雨花台。四,牛首山。五,莫愁湖。六,攝山。七,鳳凰台。八,新亭。九,石頭城。十,長幹。十一,白鹭洲。十二,青溪。十三,燕子矶。十四,太平堤。十五,桃葉渡。十六,白門。十七,方 山。十八,新林。創作于隆慶六年(1527)的《金 陵十八景》(現藏上海博物館),與史謹、黃克晦等人的“八景”相比,自有其特殊價值。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數量差異,卻深刻反映出明代文人對南京城市風景的認識,正在發生潛在的變化。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經過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文伯仁繪制 的“金陵十八景”基本圍繞 長江、秦淮、湖山、城垣等四大主題展開,且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他将老“八景”中原本較為宏闊的景觀意向,落實在更為具體的情境叙事中,以 中 觀或微 觀的視角,審視城市風景中的人文内涵與懷古意向,令觀者産生托懷玄遠的想象空間。第二,“十八景”的選擇與取舍,固然是明代社會普遍趣味的反映,但依然能夠折射出畫家個人的主觀影響。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朱之蕃

萬曆、天啟年間,以餘孟麟、焦紘、朱之蕃、顧起元等為首的文人群體開始引領文壇風雅,他們試圖打破傳統文人書齋中的書畫自娛,而以雕版印行的方式,确立起明代南京城市風景的文化圖景。餘孟麟,字伯祥,号幼峰,著籍江甯,萬曆二年(1574)榜眼及第後曾任《大明會典》編修,萬曆十四年(1586年)擔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六年後(1592)升祭酒。就在他聲望日隆之時,卻上書乞歸,遍遊金陵山水佳處,每有感于心便援筆記之,後将這些詩作與焦竑、朱之蕃、顧起元等三人的倡和彙內建帙,名曰《雅遊編》。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金陵四十景圖詠》之牛首煙岚

顧起元《客座贅語》詳細記錄了這一盛事:餘幼峰先生以生平所遊覽金陵諸 名勝二十處,各著詩紀之,曰鐘山,曰牛首山,曰梅花水,曰燕子矶,曰靈谷寺,曰鳳凰台,曰桃葉渡,曰雨花台,曰方山,曰落星岡,曰獻花岩,曰莫愁湖,曰 清涼寺,曰虎洞,曰 長幹裡,曰東山,曰冶城,曰栖霞寺,曰青溪,曰達摩洞。

參與“金陵二十景”倡和的四位名士均是南京本地人,其中包括了兩位狀元、一位榜眼和一位探花。如此陣容豪華的文人集團,确實具有足夠的 社會感召力和影響力。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三、金陵二十景到金陵四十景

明代士大夫餘孟麟的友人朱之蕃在其六十六歲時将陳沂《金陵古今圖考》、餘孟麟《雅遊編》和自己編訂的《朱狀元金陵四十景圖像詩詠》同時付梓,顯然是想以 出版的方式,更為廣泛地彰顯南京城市風景的人文價值和曆史内涵。《金陵古今圖考》是一部南京城市格局演變的地圖集,并配有作者的文字考證。而《朱狀元金陵四十景圖像詩詠》則把原本屬于文人書齋中的筆墨圖詠,轉變為廣為傳播的版畫形式,并史無前例地将南京的古迹名勝擴充為四十景:鐘阜晴雲、石城霁雪、天印樵歌、秦淮漁唱、白鹭春潮、烏衣晚照、鳳台秋月、龍江夜雨、弘濟江流、平堤湖水、雞籠雲樹、牛首煙巒、桃渡臨流、杏村問酒、謝墩清興、獅嶺雄觀、栖霞勝概、雨花閑眺、憑虛聽雨、天壇勒騎、長幹春遊、燕矶曉望、幕府仙台、達摩靈洞、靈谷深松、清涼環翠、宿岩靈石、東山棋墅、嘉善石壁、祈澤龍池、青溪遊舫、虎洞幽尋、星岡飲興、莫愁曠覽、報恩燈塔、天界經魚、祖堂佛迹、花岩星槎、冶麓幽栖、長橋豔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朱之蕃不僅嚴格繼承了史謹、黃克晦 的“金陵八景” 也從文伯仁“金陵十八景”和餘孟麟“金陵二十景”中獲得靈感,更以自己的眼光進行增訂,其中既有秦漢、六朝時期的曆史名迹,也包括大明王朝的建立或重修景點。無論是圖 像的繪制,還是文字的解說,都浸潤着作者對南都這座曆史名城的眷戀與熱情。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何以“金陵四十景”?

《金陵四十景圖詠》之天印方山

綜上所述,明代是南京城市風 景建構的 重要曆史時期。從史謹、黃克晦等人的“金陵八景”開始,嘗試以詩畫合璧的方式,通過自身的 曆史認知和審美體驗,塑造城市記憶中足以彪炳史冊的精彩片段。文伯仁“金陵十八景”的出現,使得這一圖文互釋的傳統得到 了進一步的 強化與确認。伴随着旅行與消 費觀念的日新月異,朱之蕃等人以更為實用的出版傳播手段,将“金陵四十景”确立為南京城市文化的景觀坐标。這些看似出自個人主觀意圖的背後,其實都 隐含着文人社會的群體意識。

參考文獻:

湯宇星:《明代南京城市風景的建構——從“金陵八景”到“金陵四十景”》,《藝術工作》,2019年第9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