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作者:好买研习社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昨日,又有一件大事要记入国内公募发行历史了,易方达冯波的新基金——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首日募集规模达到2374亿,刷新了去年王宗合创下的1357亿元的记录,成为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募规模最大的产品。按基金150亿元的募集上限,预计其最终配售比例约为6.3%。

冯波的基金究竟有何特点,为何如此受欢迎?没抢到的投资者,又可以买哪些产品来替代呢?本期我们就来聊聊。

昨日的爆款基金,之所以能创下历史记录,与易方达的销售宣传能力与目前市场高涨的情绪相关性是十分大的。当然,也离不开明星基金经理冯波的加持。

冯波是圈内的一位老将了,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和超过11年的基金经理管理经验,目前管理3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145亿元。其代表基金是易方达行业领先混合(110015),自2010年1月1日起接管,至今已经11年了,累计收益率达到382.37%,年化收益率为19.24%。

冯波也是一位十分“专一”的基金经理,是少有的同一只基金管理10年以上的,目前在权益型基金经理中,也只有16位。其中,冯波的近10年年化收益率位居第三位,为21.17%,第一位是王宗合,近10年年化21.94%,第二名赵晓东,近10年年化21.31%。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21.1.18

虽然冯波的长期业绩不错,但是,我们也看到其过去的业绩并不是很稳定,例如在2014年、2016年位居同类倒数,甚至跑输了沪深300指数。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官网;数据截至:2020.12.31

实际上,在早些年,冯波还在摸索自己的风格,从近2-3年起业绩才稳定下来。从持股集中度来看,2018年以前的持股集中度较低,在30%-50%之间。2018年以后的持股集中度较高,在50%-60%之间波动。同时,其换手率在2017年之后降低到了非常低的水平。从目前的持仓来看,冯波基本不择时,2017年以后的组合行业配置非常平稳。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0.6.30

从冯波的任期最大回撤来看,在16位任职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来看,并没有十分突出,也属于回撤较大的,达到53.6%,和朱少醒、王宗合、王栩、刘自强等人的回撤相近。

所以,冯波虽是作为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但市场上同样还有很多业绩同样优秀或者可以说更优的基金经理。

因此,没有抢到新基的投资者也不要太过难受。

首先,从冯波自己的老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看,和其他一拖多的基金经理一样,管理的基金持仓重合度难免较高。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官网;数据截至:2020.9.30

所以,如果没有抢到新基,看好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者不妨选择他的老基金,在申购费率上还更有优势。

另外,从其持仓来看,和同基金公司的张坤、萧楠等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均是重仓白酒。只是冯波的持仓中增加了港股,以及在行业方面增加了电子和医药生物。在相似的持仓风格中,我们发现王宗合、朱少醒等任职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和冯波的持仓行业相差不大,或许可以作为替代的基金。

募集规模破记录,冯波为何受追捧?类似的好基金还有谁?一、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二、没抢到?可以代替的基金有这些!总结

昨日,冯波的新基大卖,首日募集规模达到2374亿,刷新了去年王宗合创下的1357亿元的记录,成为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募规模最大的产品,配售比或为6.3%。或许很多投资者只买到一点点,甚至无缘这只基金,不要担心。我们还找到市场中可以替代的产品,首先是其老基金,其次是同公司旗下的张坤、萧楠的基金,同样重仓白酒,另外,在管理基金超过10年基金经理中,王宗合、朱少醒与其持仓行业配置相差不大,投资者可以关注。

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你申购冯波的新基了吗?边学边赚,就在好买商学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交流~

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商学院”。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商学院,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商学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