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自然拼图——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作者:罗熹

在伦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园旁边的肯辛顿博览会路上,坐落着一座壮丽宏伟的维多利亚哥特复兴式建筑,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这就是有着“自然大教堂”美誉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简称nhm)。它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也是世界第二大昆虫标本藏馆,每年吸引着500多万游客纷至沓来。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这座形如中世纪教堂的庞大建筑共有三层,内设20间展厅,分别展出植物学、昆虫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动物学和人类学六大类主题的自然发展历史。全馆共拥有生物和矿物科学标本约8000万件,其中古生物化石标本700多万号,昆虫标本多达2800万件,900多万种的蝴蝶标本藏量更是世界第一。尤其是丰富的库克船长探险标本和达尔文搜集的动植物标本、恐龙化石及研究手稿,更让这座博物馆犹如自然历史圣殿一般,格外闻名闪耀。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巨型的真实蓝鲸骨骼标本于去年被安置在中央大厅,替代恐龙迪皮担当起镇馆之宝的新角色。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不列颠博物馆,即现在的大英博物馆的一部分。1881年它从总馆分出,于1963年正式独立。从1753年不列颠博物馆创建算起,自然历史博物馆已经拥有250多年的历史了。在跨越两个半世纪的持续完善中,离不开斯隆、欧文和达尔文这三位自然史上重量级人物的幕后推动。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达尔文塑像被安放在中央大厅楼梯正中位置

故事源于18世纪汉斯·斯隆爵士的遗愿。汉斯是一位医生兼博物学家、收藏家,一生收藏达7万多件,总价值8万英镑。他希望在去世后所藏能维持完整,并使更多的人看到它们。这份遗嘱最终促成国王乔治二世批准设立了不列颠博物馆。随着博物馆自然类藏品源源不断的增加,尤其是皇家学会成员、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跟随库克船长航海后捐赠了大批植物标本,原本就已突出的空间紧张问题变得更加棘手。面对窘境,时任博物馆自然历史部的负责人、著名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提出并成功说服英国政府,建造一座新馆来容纳这些数量庞大、弥足珍贵的藏品。

欧文与达尔文是青年时代的同事和密友。作为创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倡导者和首任馆长,他与达尔文的友谊和破裂书写着博物馆的有趣往事。当时古生物学界普遍将恐龙看作是远古时期的巨型蜥蜴,1842年欧文创造性地提出“恐龙”类群(dinosaur,意为“可怕的蜥蜴”),而被后人誉为“恐龙爷爷”。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收藏在博物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两位博物馆历史的创造者,在随后关于始祖鸟的论战中分别代表反进化论者和进化论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他们在学术分歧中化友为敌,最终决裂,分道扬镳。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博物馆首任馆长欧文被誉为“恐龙爷爷”

历史已然远去,而今有趣的是,博物馆中达尔文的塑像被摆放在中央大厅楼梯口处,他翘腿端坐,注视着每一位访客,仿佛在接受他们的膜拜。手持恐龙腿骨的欧文塑像则静静地矗立在他一生挚爱的恐龙中间,彼此陪伴度过无数个白昼熙攘、夜晚寂静的博物馆岁月。

要想进入这座充满离奇梦幻的时空隧道去探寻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你可以在博物馆的两个入口自行选择:正门即老入口散发着历史的神秘肃穆,新入口则充满未来的科幻感。庞大的馆内空间看似无穷无尽,但布局十分合理,你不必担心无从下手或错过任何精彩。从导览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博物馆展区从左至右被分为四种颜色区域,呈现不同的主题。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恐龙迪皮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博物馆外围的建筑和花园组成了充满野趣的橙区,包含新建成的达尔文中心、野生动植物园及野生动植物精选区,是一个可以观摩科学家工作的区域。蓝区的展览涉及恐龙、海洋无脊椎动物、鱼和两栖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等,拥有众多震撼的恐龙标本、其他灭绝生物的骨架标本和仿制品,以及知名的蓝鲸模型、大鱿鱼标本。绿区拥有辛采大厅(hintze hall, 原中央大厅),设有海洋爬行动物化石、英国化石、爬虫动物、矿物、珍藏、宝藏库、生态、鸟、“进化史上我们的位置”等众多主题展,在此可以了解到不同动植物和它们生存的实际环境。红区坐拥地球馆,依次呈现万象之初、万变的地表、不灭的印象、火山和地震、地球的现在和未来、地球宝藏、地球实验室等众多体验性专题展,通过各种声光电模拟仿真道具,让你触摸地球,从理论到感官多方位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地貌。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中央大厅悬挂着巨杉树干的横切面

从正门进入馆内,迎面可见一副巨型蓝鲸骨骼标本悬挂在中央大厅的穹隆下,张着大嘴,震撼十足。它是127年前由一条搁浅在爱尔兰海岸的母鲸制成,长25.2米,重达10吨,在去年刚刚走马上任为“镇馆之宝”。楼梯墙面上悬挂着一棵巨杉树干的横切面,于1891年被砍伐,树龄已有1300多年。科学家将树木生长时期的历史事件标注在年轮上,成为一件非常壮观的艺术品。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踱步慢移,穿梭在亿万年来生命的轮回中。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夫妇在萨塞克斯郡的一个小村庄发现了禽龙牙齿化石“鬣蜥的牙齿”,迈出人类科学地研究恐龙、认识恐龙的第一步。在连接生物馆与地质馆的奥特豪斯长廊上,可以寻找到由“恐龙爷爷”欧文命名的上龙骨架。这种海洋远古生物凶狠残暴,曾在自然史的进化长河中占据海洋霸主地位。发现于萨默塞特郡切达峡谷高夫山洞的燧石“刀片”依旧锋利,可以在模拟试验中分离动物的骨肉。这也许是在英国本土发掘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可追溯至1.5万年前的冰河世纪。一具渡渡鸟的骨架足有1米高,它来自唯一的栖息地毛里求斯。1861年随着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捕杀,它被迫退出了大自然的舞台,在被发现仅200年的时间里灭绝,而从欧洲人第一次记录渡渡鸟到其灭绝仅隔了不到70年的时间。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博物馆收藏的禽龙牙齿化石

“小猎犬号”的模型精巧真实。1831年,这艘英国皇家海军帆船搭载着时年22岁的达尔文,以船长助手身份前往南美洲及南太平洋,对当地的生物、地质和人类学进行深入的科考研究。随后达尔文在1839年出版了《“小猎犬号”航海日记》,成为进化论的重要基础。达尔文《进化论》的首版珍存以及所有前期艰辛取得的成果都被展示在博物馆中。弗罗莱娜嘲鸟、达尔文雀、绿鬣蜥、巨龟、彩色蓝脚鲣鸟⋯⋯这些在达尔文生物多样性论述中不可或缺的标本,以它们无与伦比的生物魅力,承载着对整个人类文明跨时代的重要历史意义。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工作人员正在为迪皮除尘

博物馆的每件展品都经过精心分类、妥善保存、详细注解。在被排刷轻拂、剔针清理后重新组装、拼接,用丙酮溶液清洁后保持栩栩如生。它们静默地见证着自然力量的神奇和生命演化的奇妙,用仅存于世的痕迹冲击着每一位参观者的视觉和思维,激发起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宇宙、时空最原始的敬畏和探索的动力。

位于一层右翼的恐龙厅一直都是博物馆人气最旺的展厅之一,老远就可以看到排起的长队,无论性别年龄,所有人都满脸兴奋地期待进入现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厅内你能叫出或叫不上名字的恐龙标本、仿真模型应有尽有,源自达尔文和欧文收藏的海量恐龙骨骼化石足以让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众多优秀博物馆中声名鹊起。三叠纪出现的蛇颈龙、侏罗纪晚期繁盛的剑龙、中生代末期相互争斗的霸王龙和三角龙、有着17米翼展的翼龙和身形微巧灵活的新颌龙(已发现最小的恐龙,为窃蛋龙的一种)⋯⋯你可以站在观赏廊桥上平视悬吊的恐龙骨架,也可以站在承托骨骼化石的透明托盘下仰视观赏,这种独特的观赏视角一定会带给你被庞然大物压迫的全新感官体验。

恐龙厅对于博物馆来说是“超级别”的。这里展示的不仅仅是静态的骨骼化石,更多的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复原了恐龙生存、演变的全过程。在中生代称霸地球的各类恐龙影像会在你眼前奔跑跳跃。机械霸王龙提瑞(t-rex)用双眼捕捉到目标,在俯身张开血盆大口的同时发出骇人的狂吼。惊骇过后,贴心的展厅设计者还在出口特别设置了安慰“彩蛋”——每隔25分钟会从睡梦中苏醒一次的机械鹦鹉嘴龙。别出心裁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高超布展手法,在科学严谨、真实还原的理念下成功制造出逼真而细腻的展示效果,每天吸引超过1.2万人次前来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前任镇馆之宝——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迪皮(dippy),是一具长约23米、由356块骨头组成的仿真梁龙骨骼模型。迪皮是世界上第一具公开展示的蜥脚类完整装架,采用树脂脱模工艺制作。最初它是由工业家安德鲁·卡内基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自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分离出来就一直镇守在大厅中央,已“服役”110年之久。梁龙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是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主要生存在现今美国科罗拉多州等地。迪皮的真身也是来自美国博物馆馆藏。迪皮的出现给无数人带来心灵震撼,触发了人们对生命史诗的赞叹和对自然探索的兴趣。虽然它只是一件原比例的拷贝件,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它的喜爱。去年让皮迪“退休”、换以真实蓝鲸标本作镇馆之宝的决定,还引发了民间人士的捍卫活动。但博物馆用心良苦地用真实品替代仿制品,是期望公众将关注焦点从已经灭绝的物种转移到濒临灭绝的物种上,这样的初衷更值得深思。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仅次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的世界第二大昆虫标本珍藏馆,在这里你可以发现纪录片《探索·发现》中几乎所有昆虫的实物标本。最新建成的达尔文中心收藏了1700万件昆虫标本和300万件植物标本。从枯叶竹节虫、兰花螳螂、南美丝蟌(豆娘)到巨人甲虫、阿努比斯独角仙和形态多变的锹形虫,可谓无所不包。博物馆900多万件的蝴蝶标本藏量稳居世界博物馆头把交椅,你不仅可以观赏到全身透明的透翅闪蝶、湛蓝如海的光明女神蝶、如金子般闪耀的蓝摩佛蝶等多彩斑斓的世界名蝶,还可以细致了解蝴蝶从受精卵、幼虫、蛹到成虫四个阶段的完整生命历程,看到在蝴蝶精灵般的体内蕴藏的两颗赋予其起舞飞翔能力的强大动力心脏。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破茧成蝶

在左翼重量级的蓝区,你可以找到博物馆名声远扬的蓝鲸和大鱿鱼(archie),许多游客都是慕名前来。蓝鲸是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体长超过33米、重达200吨以上。大鱿鱼有着8.62米长的身形、一对长约0.25米的巨眼、8条粗壮的腕臂,外加两条超长的捕食触须,它是2004年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被捕获、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鱿鱼。

在20多米长的搁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充满古典美感的玻璃瓶,内存有体积较小的动物标本。大型标本则被安置在水箱室中,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库克船长收集的各类水族“战利品”,比如濒临灭绝的亚马孙巨骨舌鱼(海象鱼)。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成鱼体长可达6米。它张露巨齿的样子仿佛会随时跳出福尔马林水箱,咬向美味的猎物。无数生命的瞬间被定格在生命或物种消逝的那一刻,同样也被凝固在自然进化的浩渺烟云中。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奥特豪斯长廊两面墙壁上展示着各种海洋生物化石

民众对自然历史博物馆经久不衰的厚爱,得益于博物馆自建馆之初起就一直秉承的以自然为本真、体现人文关怀的经营理念。勇于探索前进、永不墨守成规、开放包容接受新事物的精神,促使博物馆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

自1990年开始,自然历史博物馆逐步推动各类巡展交流活动,迈出向世界进发的脚步。“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公益赛事,已举办了53届。巡展以来逐渐扩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士、意大利等35个国家(2009年在中国首次展出),累积起甚佳的国际声誉和社会口碑。现任馆长麦克·迪克森爵士将国际化列为博物馆到2020年战略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一方面在“线上”,博物馆将创造可供全世界查询的网络虚拟自然历史博物馆,开放源代码,共享包含近200万物种数据、数据量可达10亿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在“线下”,让更多的公众感受“真实”的力量——“有触感”的实物、“有温度”的展览和“会说话”的图片。

博物馆拥有数百名科学家,服务于动物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等各大研究部门。他们长期对动植物及矿物进行鉴定和命名,深入研究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理论,致力于解决农、林、渔、矿、医药和石油勘探等领域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高大上”的研究及主题活动如火如荼,“接地气”的各类日常体验也在体现自然的乐趣中推陈出新。博物馆不仅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和对公众开放的讲演厅,零距离地传授自然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还深入剑桥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学一线,讲授课程、培养专业研究人才。“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两用的场所”是首任馆长欧文提出的定位理念,博物馆一直秉承着这一初衷,卓越地承担起它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

乐享全民刷馆|跟罗熹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各大展厅徜徉漫步,仿佛回到史前,又穿越到未来,跨越了陆地与海洋。在自然演化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博物馆记录下生命的顽强、无奈、变革与希望,呈现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的宏大史诗,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自然圣殿的瑰奇大门。历史里的自然殿堂最生动的自然史课堂超级恐龙厅定格在生命的瞬间新时代的造梦空间

为了给游览者打造出梦幻旅程,博物馆推出夜间体验活动。

门票免费,活动丰富,新展不断,反哺社会⋯⋯自然历史博物馆维持良性运转的开支主要来自支持方慷慨解囊。自建馆开始博物馆就与英国皇室建立了良好关系,百余年间有数位皇室成员成为博物馆的赞助人。剑桥公爵夫人艾瑟琳·伊丽莎白·米德尔顿——更多人习惯称她为“凯特王妃”——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一分子。她所毕业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本身也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赞助机构之一。嫁入皇室后,剑桥公爵、公爵夫人以及哈里王子慈善论坛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赞助来源。

2017年7月,剑桥公爵夫人启动了为隆重推出真实蓝鲸骨架而举办的“希望”主题展览,她在辛采大厅的演说中表达了她的两个孩子乔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喜爱。想来,这或许是对这座古老又青春的博物馆最中肯的褒奖吧。

【节选自2018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