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并且在台湾社会引起一阵“寻根”热潮的纪录片《湾生回家》,最近在台湾引发热议。发布此文时,《湾生回家》的导演正在台北召开新闻发布会。

《湾生回家》海报
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湾生”后代的监制田中实加,12月底向远流出版董事长王荣文坦承,她的台日混血身份全属捏造,事实上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台湾人。王荣文1号在脸书贴文,公开此事真相,立刻引起台湾艺文界极大震撼。许多过去曾经大力支持“湾生回家”,或是撰文推荐“我在南方的家”的作者,如陈芳明、刘克襄等人,纷纷表示“难以接受”。
台湾作家陈芳明曾具名推荐田中实加著作。他受访时表示“很受伤”,批评田中“利用台湾人的历史失忆症,才使谎言获得存在的空间”,“这个事件并非只是身份造假,对于台湾历史也构成很大的亵渎。”陈芳明指出,田中实加所造成的伤害“不只是当代人,也伤害了上一代人。”他指出,“因‘党国体制’的长期蒙蔽”,让人民对台湾历史一直无法认识清楚,“现在利用这种蒙蔽又进行另外一种欺骗,这是对整个台湾史的巨大伤害。”
台湾作家刘克襄曾为田中实加着作《我在南方的家》写推荐文,他认为,台湾人对日据时代有“过度美好的想象”,总觉得“空白的这一段历史,先补足再说”,因此包容了破绽和谎言。
在日本这个半封闭又极重视出身、家庭背景的社会里,即使同为日本人,在本土出生与在殖民地出生,甚至是在本土的何处出身,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社会阶层,而这些出生于台湾的“湾生”,则必须为此背负一生的标签。事实上,在田中实加主导的这部纪录片之前,“湾生”这个名词几乎不存在于台湾,几乎可以说,这个名词根本就是被田中实加创造出来的。
田中实加又是谁?她自称是台日混血后裔,有个“湾生”外婆,名叫田中樱代。她为了实现外婆毕生的愿望,因而决心投身《湾生回家》纪录片的拍摄。她的故事深刻感人,与纪录片文本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历史神话。
台湾人“田中实加”
但真相却是,这个自称叫做田中实加的湾生后代,名叫陈宣儒,家住高雄大林蒲,在她的身世里,与任何日本人扯不上一点关系。而那位日本“外婆”,只是她少女时代在嘉义车站萍水相逢的长辈,因为两人投缘,所以认了干亲。
畅销书《湾生回家》作者田中实加身份造假。(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历史学家、也是台湾文学史学者陈芳明对此事下的批注,应该是最为贴切的。他说,田中实加这么做,是“利用台湾人的历史失忆症,才使谎言获得存在的空间”。进一步说,整起“湾生回家”事件,不止暴露出了台湾人的历史失忆症,更凸显了台湾人在种种价值上的混乱。
首先,是无所不在的“被殖民情怀”,任何事情只要与日本扯上边,彷佛就高人一等,这又刚好与日本社会近年流行的台湾热潮相互辉映,一边是在“去中国化”的思路下,渴望重新找回“母国”的加持;一边是在大国光环消逝的退潮当中,想要抓住一些往日辉煌的证明。
两相激荡之下,一个被泪水与历史包装的完美故事《湾生回家》于焉诞生。这部建立在谎言上的纪录片,充分满足了台湾人与日本人双方的意淫,不论其纪录的故事多么感人,最终仍然是一部充满殖民色彩的“大东亚共荣圈”复辟宣传片。
田中实加的姊姊说,“人生不就是真真假假”,希望社会大众不要太在意。这显示长期以来,台湾人不问是非的伪善心态:只要达到目的就好,只要没有人受到伤害就好,只要出发点是善意的就好,只要故事是真实的就好……
错了,并不是谁都可以“只要……就好”,而是“只要是我认同的就好”。这个观点从民进党如何对待陈水扁贪渎案,支持者如何为明显不适任的领导人辩护,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在台湾社会,隐瞒真相、狡辩,甚至公然恶意说谎,都无所谓,没有人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只要你的谎言“我认同就好”。
但往事从不如烟,你的真真假假,可能正是他人的掏心掏肺。台湾社会也正在为此日复一日不断付出惨痛代价。
(本文援引自微信公号:台湾论谈,原文标题《她是台湾人,却冒充起了日本人……》,略加增修,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下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