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在民进党"去华化"的气氛中,岛内不少年轻学生误以为10日是"台湾光明再入日",忘记了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事實上,台灣的歷史教科書目前描述「辛亥革命」,只有300多字。
据台湾《中国时报》11日报道,岛内学术界将"辛亥革命"定义为狭隘和宽泛,前者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嘉义大学教授吴坤才分析了过去五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说1964年版用两章17页,用6000多字忠实地呈现了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赞扬了孙中山的革命成就;该版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怀,赞扬了黄华岗的72位烈士和辛亥革命,并史无前例地提到了台湾人民参与孙中山革命事业,"可以说是从反击大陆到立足台湾的过渡"。李登辉的统治是一个分水岭,1994年台湾《国家汇编馆》最后一版中学历史教科书,革命被切成两半,讨论简短,革命后果的事情几乎是看不见的,黄色花岗岩起义只是"全部"。吴昆才说,这个版本的革命"缺乏温暖和尊重"。此后情况更是雪上加霜,2012年版广义上只有472字,狭义上只有212字,广义上2020年只有364字,狭义上还剩下139字,"学生对辛亥革命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历史观的建构, 更不用说对这段历史的任何尊重或承认了。在人物方面,除了孙中山,没有黄星、陆卫东等重要人物。

台灣60年的歷史教材已經出版了五個版本,講述革命。图为台湾"中国时报新闻网"
不同寻常的是,岛上著名作家吴坦如最近的言论,也引发了岛上的争议。她想让女儿有个同伴,开一个免费的辅导班,有一天谈到"袋氟雪"时提到孙康,顺口说这是孙中山的"太阳",结果同学们不知道孙中山是谁。她还让后面的代表,发现学生们根本就不懂,在他们的认知中清朝之前,但是日本殖民时期,然后是荷兰殖民时期,甚至猿人时代之前,中间的历史已经消失了。吴潭不禁感慨,这样的教育对下一代有什么好处?中广董事长赵少康还透露,鸿海创始人郭台铭表示,他的女儿不知道岳飞是谁,是民进党当局故意将民进党当局的结果"去中国化",包括《东亚史》中的中国历史,自然而然地缩小了不少。他说,再没有泛政治化可以试图掩盖历史,让台湾的孩子成为"无根的一代",因为没有广阔而深刻的中国历史作为支撑,儿童的视野、人文素养就变得浅薄,历史教训变得黯淡,少了宋代越诿述了国家的故事, 桃园三节七彩山河,失去的是我们下一代。赵少康批评民进党以"台独"思想为历史课程指南,像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刻意忘了大陆紧挨着台湾,以为如果历史改变,中国就会变成泰国,越南,与台湾无关,以为不教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将不复存在,"这是历史上的傻瓜政策,用日本国务省要求出版社把二战罪行'粉饰'成愚蠢的荒谬。民进党认为,政治权力可以改变历史,最终会反过来被历史嘲笑"。
台湾的大学生会过得更好吗?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入读大三就知道"原蒋中正和蒋介石是同一个人",很多人认为"10月10日是为了纪念台湾回归"。因为教科书很少提到推翻满族和辛亥革命,学生们也不知道台湾为什么会恢复过来。吴坤才说,孙中山是中国历史的内容,学生不知道孙中山是"去中国化"的后果,日本殖民时期是台湾的历史,学生不讲台湾的全部历史,意思是"去中国化的结果导致去历史化,甚至台湾历史不理解", 因为民进党避免谈论明清两代,学生没有时间感,不能把台湾历史放在时代的背景下。唯一有点歪歪扭扭的是,民进党当局为了所谓的"海洋建国",在历史教科书上大谈郑和下西区,但教学的主题并不在乎历史背景,只为一个"明成祖竹轩派郑和西阳", "结果朱伟是一轮是平学生不知道的。吴坤才说,"民进党大概没想到会有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本来是想让孩子更接近台湾的历史,结果台湾的年轻人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台湾,成为'历史盲人'",这是不尊重历史学术专业的结果,可能一两代人都救不了。
"绿色版的课程掏空了历史的源头,"《中国时报》11日在一篇评论中说,其实岳飞、孙中山是幸运的,至少看到了名字。新课程从商贸周到的唐2400历史只用了1600字就结束了,历史人物只有秦始皇、汉武皇帝匆匆带来,"历史"、三国、魏晋南北、"贞洁的统治"、杨玉环和"历史的混乱"贯穿始终,这"只是文化去中国化的冰山一角, 潜伏在它之下的是一个更广泛和全面的文化错误。如果不拯救我们的历史教育,台湾文化的危机就不仅仅像不认识历史名人那么简单。韩联社在社论中说,民进党歪曲历史教育,创造了一代"自然独立",蔡英文政府对历史色彩的变化付出了"政治红利",而历史教育幸存下来,后果由台湾整体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