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轻客群培育可以早做,系统地做

11月7日英雄联盟游戏战队edg夺得s11冠军,中国lpl赛区战队edg电子竞技俱乐部以3:2战胜韩国lck赛区战队dk,获得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

朋友圈里一小部分朋友在庆祝夺冠,一大部分人在问,什么是“edg”。从朋友圈的完全暴露了年龄。

年轻客群培育可以早做,系统地做

把握当下的中高净值客群能够稳住各项业务的基本盘,但是得年轻者的未来。很多传统思维的管理者对年轻客群的重视仍然在口头上,而有些银行在触达年轻客群的努力中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比如4月18日,交通银行信用卡邀请王一博担任其全球代言人,同步上线了王一博定制版信用卡。据说官宣当天,交行信用卡创下“全国20万申请量”的饭圈和银行业神话。

年轻客群培育可以早做,系统地做

这是针对年轻群体的消金营销案例,通过偶像的信任传导到了信用卡的开卡消费。钱包里放一张“爱豆”的信用卡和三十年前钱包里放一张爱人的照片没有任何区别。

除了明星代言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私人银行同样可以用年轻的方式来表达向投资者传递的内容。比如平安银行私行《张阿姨的小剧场》系列短剧,覆盖年金保险、公募基金、家办所有的话题,把高质量的内容用一种非常年轻方式呈现出来,实现年轻到年长客群的覆盖。

年轻客群培育可以早做,系统地做

这样的形式不仅仅是实现对投资者教育,而且大大降低了品牌的年轻度,对年轻族群释放了更多的开放信息。很多银行现在品牌感虽然安全,但是缺少活力,这在十年后有很多的问题。安全和活力是不矛盾的。

年轻人群是最早远离物理网点的一批人,也是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特征明显的群体,越早系统的覆盖这个群体,越容易抢占蓝海,建立忠诚性。

年轻群体的年龄定义不同,有的定义“z世代”,有的是“千禧一代”,但是我们认为,这类客户不完全从年龄上去划分,而是从画像上去描述。他们具有:

1、对互联网的认同感远远超过其他人群

通过互联网替代大部分对于知识检索、社会交往、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而且这样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2、智能手机及应用是标准配置

无论是网购还是刷视频,手机不离手是年轻客群的一个标志,每十五分钟看一次手机已经成为常态。

3、为高品质和便捷性买单意愿强烈

与很多中老年客群长期养成的节俭习惯不同,年轻群体更愿意为线上资源买单。比如在网络上充值购买装备、皮肤;在海外代购平台进行交易;为知识付费;微整形已经非常平常等等。

4、充满对国力充满自信

与相对年龄较大的中产客群不同的是,年轻族群恰好赶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建立起来的民族自信是超过年长族群的。他们已经对欧美物质和意识平视,不简单认为“国外的东西质量好”。

5、省钱的需求强烈,容易被种草

这一点似乎看起来与超前消费、品质消费矛盾,但是他们又十分精打细算,喜欢多方比价,比如说团购参与度,社交电商等省钱模式下形成拼团都是非常的青睐。这也与当下收入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相比较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之前工作由于信用审批等方面的衡量维度,对于年轻人存在着封闭的思维。天然的形成了一种资质的壁垒把很多年轻族群后置,并未形成有效的长尾覆盖。但这少了一个客户升级的重要源头。

其实我们一直倡议针对于年轻的族群,可以有专门的组织形态来服务和培育这一蓝海。虽然困难是显而易见,比如整体的轻资产,低信用度等情况。金融机构是想着,为什么要把时间与风险浪费在年轻族群?等他们成长为高端客群再服务不行吗?

从短期的视角和当下的指标而言,似乎这样看是有道理的。但是这忽略了两个背景:第一就是年轻族群的覆盖是完全可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进行长尾服务,只是问题现在更多的是碎片化,而非系统性服务。第二是这个领域是完全的蓝海,因为多数金融机构都是这样的思维,很容易脱颖而出。

我们在一次银行的脑暴会议上,我们就提出,既然可以有针对于女性服务网点、不同场景服务网点,为什么不能专门做一个年轻族群网点?对于这样的考核核心不是aum,而是客户数,客户交互,客户转化,客户升级,客户家庭联动。这就像是一个潜在客户的孵化基地,也是年轻内容的生产中台。物理场所就可以在智慧网点进行改建,发挥银行的优势。大胆的脑洞一下,edg的转播比赛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样的场所来观看呢?这不是自来水的流量所在吗?

当然做年轻族群不是简单的拍脑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性的搭建,让金融服务更加简便,在视觉上更加鲜明的,服务语言上为年轻族群所认同。

第二,开发针对于该人群的特色产品,比如个性化信用卡,留学金融,宝类产品等。

信用卡的个性化不仅仅是图案,比如年轻客群非常在意自己的额度。年轻人甚至在这个方面互相“攀比”。还有分期付、最低还款都是一些比较的因素。

第三,客户活动驱动圈层的建立。金融机构和年轻族群必须承认是有“代沟”的,但是这种弥合可以通过更多的年轻人群的加入而进行转化。通过兴趣,新鲜、多元、有趣的营销活动来激发年轻族群的参与,能够反哺金融机构这块的不足。现在各家银行强调私域,对于企业微信和云工作室都有诸多的任务,但是都是个体推动,缺少这样圈层的打造获客。这种圈层大到分行,小到网点层面均可推动。

当前很多银行在做数字化转型,做营销的内容运营,年轻族群也是新物种、新思维的试验田,边际成本较低。有的机构已经把年轻客群分为:小白一族、精致宝妈、小镇青年等结合场景进行精准开发维护。我们也更希望看到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尝试。

最后,总结几个年轻关键词作为年轻客群开发的思考:

颜值经济、跨界运营、第一张卡、早买保险、好奇定投、新婚金融

原创文章,希望读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