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军是在老山战场的第一批轮战部队,84年12月9日代替11军、14军在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方向的作战任务。当时1军军长是后来升职为总参谋长的傅全有,政委史玉孝,参谋长是后面上来的副总参谋长吴铨叙。1军第1师加强12军36师、福州军区炮3师、南京军区炮9师第3团、14团、工兵2团,官兵共计26624人。

1军解放战争时是西北野战军1纵,打过些硬仗。如二打榆林、沙家店战役、宜川战役中的瓦子街之战、西府克宝鸡、陇东突围战、荔北战役等。52年12月,1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先后在临津江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和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表现中规中矩,在参战志愿军各部队中属中游。共作战3个月零22天,进行大小战斗103次,毙伤俘敌12069名,击毁敌坦克29辆,缴获各种火炮13门、枪支426支。
全军闻名的“硬骨头六连”,便是1军第1师第1团的6连。在宜川战役中,6连作为尖刀部队冲上南山,数次与敌肉搏,打到全连只剩13人仍然坚守阵地。战斗中,2班长刘四虎冲锋在前,一人连续剌倒了7名敌兵,成为通报全军的战斗英雄。
在老山战场上,1军要担负正面23公里,纵深35公里的作战地域,大小共120多个阵地。时值空前规模的7。12大战过后,越军在老山战场重兵云集,保持有3个师10-13个团的步兵,还有1个特工团、1个炮兵旅加2个炮兵团助战。越军采取了“掘壕延伸”的战术,挖掘了54公里长的交通壕,深深楔入我军防区,将我军一些阵地分割开来加以孤立。
84年12月21日,越军在1军初上阵地立足未稳之际即发动了7次营、团规模的进攻。1军依托兄弟部队修筑的坚固阵地,在军属强大炮火支援下,连续战斗31小时,击退了越军进攻,歼敌700余人。 鉴于恶劣的防御态势,1军针锋相对,以强大的炮火进行反压制,一线部队掘壕深藏,巩固防御阵地,然后屯集兵力,发动突然反击,拔除越军前沿据点,切断敌交通壕,改善我军防御态势。
85年1月15日~18日,越军先后出动122团、149团、153团、876团所属共6个步兵营和821特工团1营,对1军1师1团和3团守卫的142高地和662。6高地发动猛攻。仅15日一天,越军就先后发射炮弹8000余发,将我高地削低数米。
2月11日,1军1师以6个加强连偷袭及强攻越军140阵地、138阵地和小尖山阵地的18个据点,经一天战斗全部攻克并坚守保持住了夺占的阵地。 3月8日~11日,经过精心准备,1军以1师为突击部队,对越军156、166、167、168、138、小尖山等阵地发动出击拔点作战。8日早晨战斗打响,各路突击部队进展迅速。其中1师1团6连由16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仅4分钟便攻克小尖山主峰阵地,而16名勇士中的4人在此战中牺牲。
1军自84年12月初进入老山阵地至85年6月初撤离阵地,半年作战没有丢失一个阵地,没有一个人被俘虏,没有一个人违犯军纪,共拔除越军28个阵地,击退越军100余次反扑,毙敌5007人,毁伤敌火炮128门、军车65辆,缴获枪炮112支(门)。自身阵亡404人。
1师1团第6连先后参加9次战斗,打退越军排连规模的9次进攻,反击收复2个高地。全连共歼敌351名,自身伤亡57名(其中牺牲10名、伤47名),敌我伤亡比例为6比1;还缴获轻重机枪、冲锋枪37支(挺),六零炮、单兵火箭14具(门)和电台、枪炮弹等一批军用物资。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的荣誉称号,成为唯一两次被最高军事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