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啦
<b>三种女人与三个湖</b>
杭州、绍兴、萧山各有一个湖,均属被当地人引之为豪的山水风景。它们分别是杭州的西湖;绍兴的鉴湖和萧山的湘湖。明代有个奇人叫张岱,一生写书稿无数,其笔记、小品文字好得没心没肺,意境深远得没边没界,后人无不膺服。他形容这三湖个真实得口无阻拦:“余谓西湖为名妓,人人得而媟亵之;鉴湖如闺秀,可钦而不可狎;湘湖如处子,视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时也。”还自以为是不忘将钉子敲入木最后一锤:“此是定评,确不可易。”
西湖因其“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此时的西湖还只是个“湖漂族”,未遇名导演,尚未被“潜规则”。第一次处女秀是在唐代,城里来了个叫白居易的地方官,又是疏浚,又是筑堤,一番打扮后出场亮相,在人们的叫好声里,改了本名钱塘湖,取艺名为西湖。到了北宋又遇上个“名导演”苏东坡,为导西湖演一场好戏,先打报告报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再筑五里长堤,建六座拱桥。不仅亲自、还带动一班文人著诗文赞美,甘担文人捧“角”之名,不避“软广告”之嫌。西湖由此声名大振,红遍大江南北,但此时还是个洁身自好的名角。不久以后,来了个叫赵构的人,家人丢了江北半壁江山,自己跑到杭州当作汴州,硬让西湖笙歌夜夜不休,最终让名角成名妓。恰此身份延续至今。任人打扮的不仅是历史,还有湖山。
鉴湖在绍兴城北,清碧碧、莹晶晶,凌凌然大家女,可远观,不可亵玩。生于绍兴,鉴湖之幸,大家闺秀,自不允入艺,梳妆打扮,自有规范。从从容容,家风使然。贵族血脉、文化传承,家中兄弟大家辈出,人才如云,耳濡目染,浸入骨髓,举手投足,风范自现。如此家境,谁敢侵凌,更不用说轮不到她抛头露面,安安稳稳,做好自己的越秀闺女。美好的地域风俗犹如优秀的家风、家教都属于一种文化,培育的不仅仅是人才,影响的还有它的湖山。
湘湖成湖最晚,东柴岭山,西越王城山,中间溪流淙淙,田畴纵横,又乱插几处小阜、小墩、小山。北宋政和年间,有杨时者当政萧山,“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由是生成了一个处子——湘湖。蓄水灌溉几乡稻田,出水口以木板为闸,加板则水高,撤板则水低。萧山本处乡间,湘湖实为村姑。文人见之,喜其憨态可掬,如张岱之辈,明知湖中水道,溯十阏三,鲠咽不知畅。却寻得湖中小船与识水道之人,任其荡舟湖中,不为观景,恣肆放纵:用北干山泉水冲泡湘湖旗枪,吮白杨梅,嚼鸠鸟肉,饮着土酒“湘荷露”,醉眼朦胧中,但见四围山趾,棱棱砺砺。于是将那一双大臭脚伸进湖水,凉惊一个激灵,顿时酒醒:“濡足入水,尤为奇峭!”——湘湖虽村姑,却凛然不可欺。几百年后,萧山遽然而富,家中女儿,珍之宝之,忙不迭梳妆打扮:平地挖塘,旱地建桥,为情造景,不遗余力,穿金戴银,一身披挂。另备豪宅、墅园为嫁妆,曰奥兰多、曰索菲特不一而足。此般模样,早非昔日,修为人士见之,惊诧嗤然,小户人家见之,徒羡倾慕。老大至今,却仍待字闺中,然早非昔日之处子矣。
参考资料:明《西湖游览志》卷一;张岱《陶庵梦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