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尼克松点名要毛主席书法,主席给了他十二个字,含义至今无人知晓

作者:凡人侃侃

毛主席作为中国伟大的开国领袖,他有很多的过人之处。不仅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他的智慧也让人拍案叫绝。曾经在尼克松访华时,主席送给了他著名的十二字墨宝,这也成了很多年来困扰大家的难题。连中国学者都不能解开十二字之谜,就更别提美国人了。但是以毛主席的智慧和胆识,这十二个字一定有着他特殊的深意。

尼克松点名要毛主席书法,主席给了他十二个字,含义至今无人知晓

1972年是中美关系破冰之年。在对朝鲜的援助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罕见的解冻,因为在那之前的二三十年,中美关系一直很紧张,尽管在这一时期双方没有直接的武装冲突。但这种安静的紧张气氛也让中美两国人民感到窒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来到中国。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了他们,可见双方都非常重视这次采访。不仅如此,毛主席当时虽然行动不便,但他仍然拖着重病的身体,热情地接待了尼克松总统和尼克松夫人。至于礼物,当然是双方互赠礼物。尼克松总统从美国带来了精美的小礼物,专门送给毛主席和一些中国官员。

尼克松点名要毛主席书法,主席给了他十二个字,含义至今无人知晓

毛主席作为东道主也送给尼克松总统一些礼物,但尼克松强烈要求“毛主席的书法”。这也是“十二字墨”的由来,中国人都很清楚,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书法和诗歌都是一项伟大的造诣。毛主席怎么能一开口就拒绝千里迢迢来的客人呢?

于是,主席泼墨在宣纸上写了12个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那时候尼克松非常感兴趣,虽然他能读懂这三个成语,但他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既然这是毛主席本人亲自的题字,自然就有了更深刻的内在含义。当时,大家除了鼓掌,还在思考这十二个字的内涵。毕竟,当时的中美关系非常特殊。从冰封的二三十年到现在,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对中美两国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毛主席的十二个字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字”。

尼克松点名要毛主席书法,主席给了他十二个字,含义至今无人知晓

后来,尼克松带着这幅画回到了美国,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批评。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恶意的表达”,但更多的人还是主动在“揣测这十二个字究竟指的是什么。起初,连同许多中国学者,我们都是在一种混乱的状态,好像在看水里的月亮一样模糊不清,仿佛整个世界在等待毛主席自己出来给答案,但不幸的是,直到毛主席死了,我们也没有等来我们想要的答案。但人们的猜测一直没有结束,特别是熟悉中国历史的美国人罗斯·特里尔。他还出版了《毛泽东后半生》和《毛泽东传》。

尼克松点名要毛主席书法,主席给了他十二个字,含义至今无人知晓

更重要的是,罗斯·特里尔曾师从汉学家约翰·费尔班克。就是大家在高中历史教科书和习题集上看到的那个人。他借鉴了约翰·费尔班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约翰·费尔班克对毛主席的见解,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①老叟坐凳

“老人”暗指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仍然固执而傲慢地坐在凳子上,傲慢地看着世界,却不知道两极世界一直在悄然变化;

②嫦娥奔月

“嫦娥”来自中国神话,当时中国的卫星“东方红1号”已经成功发射,加上“基辛格早在1971年就秘密访华,当时送的礼物就是从月球带回了一块铁矿石”,毛主席在暗指中国已经如成功冲破云霄的东方红一号一样,已经迈入了发展的崭新时代。

③走马观花

这个成语毫无疑问包含着贬义的意味,意思是对每件事都草草了事,而不是仔细地了解每件事。罗斯特里尔认为这是毛泽东针对尼克松访华,他也只是草草了事,走马观花。

如果这三个成语真的如美国人所怀疑的那样,那就是包含着毛主席对新中国崛起的信心和对想要统治世界的美帝国主义霸权的蔑视。

尼克松点名要毛主席书法,主席给了他十二个字,含义至今无人知晓

至于这十二个字的真正内涵,我想猜测不会停止。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中国正以崭新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是如今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的发展也确实如嫦娥奔月般如日中天。那十二字的真正意义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他一定凝结了毛主席的气概和智慧,是中美建交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