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潮的《幽梦影》

作者:扬州网

《幽梦影》是一部清言小品,“清言小品”又称“清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的专称,一般采用简洁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经传、史鉴、诗文之外别立一体,是一种格言式、随笔式的文学。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的一百多年间,这种文体颇为盛行。产生了像屠隆的《婆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等一大批优秀之作。张潮的《幽梦影》是这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的之一。

张潮(1650—?),字山来,号心斋,别署心斋居士,祖籍安徽歙县。其父名习孔,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次年(顺治七年),张潮出生。张习孔官刑部郎中,顺治九年(1652)任按察使司佥事充任山东提学,到任后数月,张潮祖母去世,张习孔丁母忧归里,“自此见世途崄巇,绝意仕进”,侨居扬州,经营家业。张潮虽生活在“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一应俱全的优裕环境里,但家教甚严格,他丝毫没有沾染纨绔之习。他自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只可惜累试不第,仅捞了个岁贡生的资格,取得翰林孔目这从九品的小官。举业不顺,也只是其困顿生涯的一个方面,在人生道路上,张潮的坎坷、挫折与磨难也多不胜举。他自十五岁迄二十六岁的十年间,遭逢的诸多不幸,使他“壮志雄心,消磨殆尽”,在扬州著书立说。

《幽梦影》取其“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是一部人生回味和处世的格言书。它的文笔清丽明快、议论精辟独到、思想丰富深刻。作者以豁达的心胸、优雅的眼光寻觅人世的善和美,将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用小品的笔法抒写出来,清新的文笔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令人回味无穷;对恶和丑的批评,表现形式是温和而又耐人寻味的,虽然也有一些冷嘲热讽,却又不失风度,《幽梦影》确似一剂清凉解毒散。

这部书的特别妙处还在于形式的特别。作者先说一段话,然后有一些朋友进行“搭话”。这些言论都很精彩,有些是就事论事评论;有些是补充说明。用现在的话说,是一部清代文人张潮的实名“微博”。有博文,有回复,博主有趣,博友渊博,琴棋书画、世相百态、闲情雅致,无所不及。这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篇篇精彩。

以谈读书略说几例,张潮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朋友附论:“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庞笔奴曰:《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接着便是朋友的答话:“黄交三曰:真能知读书之痛痒者也。张竹坡曰:吾叔此论,直置身广寒宫里,下视大千世界皆清光似水矣。毕右万曰:吾以为学道,也有深浅之别。”“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朋友随之说道:“洪去芜曰:世固有能而不能用者。王瑞人曰:能记能用,方是真藏书人。张竹坡曰:能记故难,能用尤难。”这些谈读书的,在这部书中的分布并不是归在一起,可以想象到,是作者的随想随议论,道出了读书的真谛。黄周星、冒辟疆、吴绮、孔尚任、吴嘉纪、张竹坡、杜浚等当时的名流都有议论,他们都是好友。

《幽梦影》体现的,是张潮以经史子集为底,浸透了传统中国文人教养的生活观。它展示了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品位,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借著张潮的眼睛,让我们发现琐碎生活竟然如此不凡,月亮、石头或一棵树,云霞、蝴蝶或花鸟,这些寻常之物,在作者静观、内省,经过个人的体悟之后,成了足以流传的生命学问。被称为清康熙年间难得的奇才的戏曲作家石庞在《幽梦影·序》中说此书“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现代作家林语堂把《幽梦影》比成中国版的《圣经》,“数十年间孜孜不倦地推介《幽梦影》这部书”,翻译此书,让西方世界见识中国文化。现代作家、翻译家章衣萍说《幽梦影》,是才子之书,亦大思想家之书也。心斋思想言论 “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

张潮的著作,有《心斋聊复集》《花影词》《笔歌》《幽梦影》等,编辑评定《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幽梦影》约在三十岁动笔,前后历十五年,方才完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