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的海州古城旁西南角的一座高约63米,周长2华里的孤零零的白虎山。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距今近千年前大宋王朝张叔夜在迎战宋江前,曽率幕僚、军政要员於重阳日登上白虎山,遗存下来一块碑刻曰:“登高碑”。
徽猷閣待制知州事張叔夜淮東兵馬都監劉繩孫前兵馬鈐轄趙子莊兵馬鈐轄趙令懋前朐山令閻質司刑曹王冶懷仁主簿蔣仝權朐山尉王大猷宣和庚子重陽日同登 口口口獻書
小小的白虎山,古往今来,一直吸引无数名流,文人墨客前来登临 ,给小山留下唐、宋、金、元、明、清各类石刻三十多处。而众多石刻中要数张叔夜的那块“登高碑”,它因与备战迎寇全歼宋江义军有关,而名冠古今,引人注目。一块碑刻记载着一段古人留下的故事。
让历史回放到数百近千年前,北宋王朝的腐败,百姓不堪赋税盘剥,致很多人流离失所。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朝廷官府。这时的宋江聚众起义,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宋·徽宗本纪》、《宋·张叔夜传》记载: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十二月间,以宋江为首的36人揭竿起义,占据梁山泊,旋又率众攻打河朔(黄河中下游南北一带), 京东东路,转战于青、齐,至濮州间,攻陷十余郡县城池,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二月,宋江率众自青州南下沂州(临沂)与官军周旋。此时海州前任知州洪拟上书:“山东盗贼攻城”。朝廷将镇压农民起义的得力干将张叔夜从京城 徽猷閣待制再知海州。
史书记载,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设海州,治龙苴。盖内为准黄之尾闾,外为岛门之屏障,实江北形势要区。为淮北险要,连山阻海,一直是军事要地,海防重镇,战时据点。二知海州的张叔夜,深感责任重大,积极备战迎寇,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好万全对策,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测。就在宣和庚子(公元1120)重阳日那天,张叔夜亲率军政要员登上城南的白虎山上,留下了千古传颂、颇具传奇色彩的那段故事。他们重阳登高,不是赏景游玩,而实际上是一次思想上备战的一次演练。古称重阳为重九节,踏秋节,也是祭祖避灾的节。张叔夜此时重阳日登高,与幕僚集体祭祀,默默祈祷神灵庇佑自己,避开灾害,不辱皇命,剿灭盗贼。
张叔夜重阳日登山后不到半年,就迎来了宋江义军流窜海州境内。史书记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挥军南下楚州一带,途径沭阳,遭到县尉王师心部众的有力打击,仓皇逃窜,沿河路径趋海州境内的海滨。宋江等梦想夺取海中大岛-----郁洲山,建立一处与梁山泊相似的根据地,与官府作长期抗衡。
据《宋·张叔夜传》记载:“张叔夜使问者(即间谍)觇(意规控)所向。募死士得千余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狀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江梦断海州这是历史注定的。义军与官府双方对比力量上的巨大悬殊,官府精心备战长时间的投入准备,与宋江仓促应战等诸多因素相比,致使宋江等梦想徒然,乃至全体覆灭。最终以官府赢得剿灭盗贼而成为必然的结局。
当人们再次登上了白虎山,高高矗立在小山东边40米半坡处的登高碑处,仔细地读着镌刻在巨石上的端正、雄厚有力的每一字,它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剥落,字迹仍清晰可辨。它静静地躺卧在山坡上的登高碑,好像在默默地诉说已经逝去的当年岁月里发生的那段往事啊!
宋江等人的故事能够千古流芳,并不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的惊心动魄的那段作为的影响。事实上在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舞台上,宋江义军一伙只经历了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那段历史能够在百姓间广为流传,主要由于施耐庵著的”水浒传”中塑造的主角宋江,他那种替天行道的英雄形象,和忠义双全的义举得民心、顺民意。劳苦大众称他为救星,百姓人民信奉他为英雄。小说“水浒传”中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宋江,以致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直传颂古今。
历史上的宋江他已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上的宋江被俘后是死是活,是接受了招安,还是向官府投降?史书上没有记载,它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永远不解的谜,令后人众说纷纭。但在历代百姓心中,特别是白虎山周围的群众里,代代相传。就在前不久的一天上午,笔者专程前往故地走访了附近几位年长的老人。一位杨姓老大爷告诉说,白虎山地处一条从锦屏山上流淌下来的青龙涧沟旁的东侧,解放前是一处黄土岭,人们清楚地记得那里是乱葬坑,群众称为“好汉茔”。如今这里难觅一点点遗存下的蛛丝马迹,而是被栋栋居民楼覆盖了。但在这里还流传着一首诗:“白璧虎山阴,坟垒草木青。问是谁家墓,梁山好汉茔”。
宋江等被俘后的去向封建王朝的正史没有记载,而当地海州的百姓是最好的见证人,一代一代口耳相传。据说宋江等人没有接收招降、赦之,而是统统被张叔夜杀害,埋在白虎山根的黄土岭处。宋江作为一个造反人,结局就一定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对封建统治者来讲,宋江等是巨盗、贼寇,十恶不赦,统统杀之,以绝后患,不足为奇。表面上许诺的所谓招降只是一面幌子,用以麻痹群众,愚弄百姓。在白虎山上留下的那块张叔夜登高碑,后人不绝如缕地登山来探幽寻古,到石刻旁逗留,它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古往今来百姓群众流连在这段历史遗存的旧址处,把宋江等人称作是受人尊崇的一群好汉。 如今白虎山下的“好汉茔”是广大百姓的亲切称呼,不正说明这一点吗!
“梁山好汉”宋江等人的历史史实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和悠久漫长的岁月,还能在百姓中流芳千古,而口耳相传,如此念念不忘,这是对宋江义军在历史上的肯定与承认。
《水浒传》中描写的主人公宋江一次在江楼上借酒兴题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从历史经历来看真实的宋江是一个胸无宏图大志,队伍组织松散,盲目打杀,到处流窜的流寇,他的结局必然是可悲的,落得身败名亡。真实生活中的宋江怎么能跟古代黄巢相比呢!
历史上的车轮永远向前,秋天年复又一年的轮转,重阳日又迎来了人们去登高,去寻古,去赏景,去游玩,享受今天安定祥和的又一年秋日重阳,让我们去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啊!
吴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