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博野快讯
点击标题下「博野快讯」可快速关注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1635年阳春三月,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一个小生命降生在蠡县刘村的一座朱姓宅院里。在那个哭声嘹亮的当口儿,朱家宅院的上空紫气氤氲、云团翻腾,大片大片的云朵忽为麒麟之影,忽为凤凰之形,可谓气象万千。 孩子的奶奶刘氏顾不上看天,颠着个小脚儿,跑进跑出,嘴都快合不到一处了。她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苍天有眼,这一辈儿人总算又接上了。当然,刘氏还有一重考虑是说不出口的,她觉得这孩子一出生,朱九祚纳妾的心思就会又弱去一层,毕竟这就算当爷爷的人了。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氏自嫁给朱九祚之后,多年不能生养,后来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不得已从博野颜家收养了一个孩子,家看起来才算有了个囫囵样儿。如今,看着当年眉头的孩子都有了孩子,自然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那个孩子出生的时候,爷爷朱九祚正在不远处的自家园子里指挥着人们盖土屋,他随着人们讶异的视线望过去,惊见自家院子上空红云飘荡,煞是好看,一开口呼了句“我的那个老天爷”,内心顿时翻江倒海,弄不清这景象是个什么兆头。朱九祚正咂摸不出个所以然来,报喜的人就到了,说恭喜啊,你家儿媳妇生了,带把儿的。朱九祚脸上的笑容就蓦地炸开了,笑道:“我说我家院子上头咋那么好看呢,原来是喜兆啊,我家孙儿大富大贵啊。” 从那天起,朱九祚便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儿叫“园儿”,朱园儿。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家人都在为添丁进口高兴不已的时候,有一个人高兴之余,却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在心里头游走。这个人就是朱园儿的父亲朱昶。 朱昶自从知道自己不是朱九祚的亲生孩子起,心里头就有些疙瘩了。再加上年轻气盛,又偏偏语拙不善言辞,和养父朱九祚颇不对脾气,两个人之间渐渐就生出些嫌隙。而今想到,自己跟了别人的姓也就罢了,眼见着自己的孩子也要姓人家的姓,难免就多了些郁闷和无奈。 人都说不善言辞的人性子拧,爱钻牛角尖儿,还真是这样。朱园儿无忧无虑的长到四岁的时候,朱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朱昶悄没声儿的离家出走了。朱昶是跟着从家门口经过的清兵走的,据说是去关东戍边了,这一去便杳无音信。 好在朱园儿好好地还在,一家人在凄凄惨惨之余,日子还是很有奔头儿。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眨眼间朱园儿八岁了,朱九祚便给他寻了一位叫吴洞云的教书先生,指望朱园儿识文断字走上仕途,光耀门庭。此时,朱九祚任了兵备道禀事官的官职,已经举家从刘村搬到了蠡县县城,日子过得正顺风顺水,自然对朱园儿充满无限期待。 吴洞云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先生,他除了诗文了得,还能骑善射,刀枪剑戟都有些功夫,闲暇研究兵法,攻防战守胸中自有丘壑,外加懂得些医理,可谓难得的文武全才。朱园儿能够师从这样的一个中翘楚,自然学业猛进。从文到武再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吴先生可谓对朱园儿倾心栽培,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可惜,因为吴家一些家事的牵连,五年以后,朱园儿不得不离开了这位恩师。 离开吴洞云之后的朱园儿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他开始了一段年少荒唐的时光——他迷上了神仙导引术,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得道成仙。这是一段空洞迷茫的日子,此间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让这个叛逆期的少年变得愈加轻薄浮躁。 朱九祚还是纳妾了!几年以后,小妾杨氏如朱九祚所愿,给他生下一个男婴。朱九祚高兴了,他终于有了自己的骨血,按他自己的话说,“老朱家到底有了自己真正的根儿了。”朱九祚中年得子,每天抑制不住地咧着嘴笑时,朱家的格局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先是朱园儿的母亲受不了杨氏隔三差五没事儿找事儿,话里有话,哭过几场之后,一咬牙改嫁了。接着,相当疼爱朱园儿的祖母刘氏眼见着蔫吧下来,势子而骄的小妾杨氏在家中的地位慢慢超过了正室。仿佛一夜之间,朱园儿从朱家唯一的希望变得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朱园儿的心理落差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朱园儿并没有随母亲改嫁,朱九祚给拦下了。朱九祚对这个孙子还是很有感情的。更何况,朱九祚还清晰记得,朱园儿出生那日缭绕在院子上空的祥云紫气,这个孩子应该是天赋异禀的,是必定能够耀门楣的。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朱园儿却让朱九祚大为失望。他日夜沉迷于飘渺的修仙之中,诗词文章荒废了,一本寇式《丹法》不离左右,竟然连新婚妻子也被他冷落一旁,左右不肯与人家同床。有人问及原因,他煞有介事的说:“男女之事会阻碍仙法的”。 朱九祚原本指望给朱园儿娶个妻子,把他拉回正途,这个打算无疑落空了。如此的不思上进,让朱九祚气得牙根痒痒,可无论是好言相劝还是怒目指责,朱园儿一概当作蚊子在自己耳旁打了个轻飘飘的喷嚏,朱九祚无奈,只好另做打算。 朱九祚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在县府活动活动,花些钱为朱园儿谋个秀才的身份。可是,就这朱园儿也不干。他扬言,“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言之铮铮,十足的血气方刚。后来见朱九祚逼得紧了,朱园儿索性水米不沾,绝食抵抗,终归一句话“我的事不用你管”。朱九祚一怒之踢飞了一条板凳,骂道“你个犟犊子,看不上假秀才,有本事你去考个真的回来。” 事情总是在最令人失望的时候峰回路转,朱园儿终于自己从修仙的迷梦中醒了过来。十九岁那年,他开始师从贾端惠先生学习八股文,并于同年考了个真秀才回来。这自然让朱九祚喜出望外,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培养他的决心。 然而,好景不长,朱九祚不幸摊上了土地官司。一场漫长的诉讼下来,朱九祚的那点儿家底竟抖落的差不多了,家道中落,仕途无望,眼见着城里的生活无法维系,一家人只好灰头土脸重新搬回刘村度日。仿佛一场繁华梦尽,朱园儿挽起裤腿耕田浇地,推着小车去地头儿送粪,过起了粗茶淡饭的农家生活。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好几张嘴等着要吃饭,朱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养家糊口,二十二岁的朱园儿开始学习医道,并于两年以后开始行医卖药赚些饭钱。好像这还不够,于是他又开馆教学。医生朱园儿,教书先生朱园儿,农民朱园儿,朱园儿的日子过得辛苦而忙碌。 这样辛苦几年下来,朱家慢慢恢复了一些气息。然而,这对于朱园儿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吉兆。经历了由有到无又由无到有的这一番折腾,朱九祚的小妾有些怕了。更何况后来这番家业的重兴,朱园儿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这让她尤其内心不安。这位辈分上是朱园儿祖母的杨氏小妾,必须为自己的儿子争下点儿什么才能过的心安。而朱园儿的儿子的出生,像一针催化剂,更加坚定了她的这种想法。 “是灰就比土热,老头子,你这个儿子可是你亲生的,真正的朱家骨血,早晚养老送终还是要靠咱儿子。”杨氏没事儿就在朱九祚耳边吹吹风。 “爹,园儿说这份家业是他挣下的,将来没我什么事儿。”儿子在朱九祚面前撒娇着,诬告着。 “放屁,房子是我的,地是我的,兔崽子不敢昧良心。”朱九祚激动地喷着吐沫星子。对于杨氏娘儿俩的这些伎俩,朱九祚心里其实是明白的,对于朱园儿的为人他也是放心的。可语言也是可以水滴石穿的,搁不住这娘儿俩经年累月的作弄。 朱九祚终于烦了,终于动摇了。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朱园儿一家被朱九祚驱逐出了正宅,一起被迫搬离的还有朱九祚的正室刘氏。那一年,朱园儿二十九岁。 然而,这好像还不够,杨氏母子还是觉得他离自己太近了,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毕竟,朱园儿还是生活在朱家的产业上,这让他们很不舒服。挑唆,继续挑唆,几年之后他们心愿得偿,朱园儿终于离开了刘村,去随东村买房居住。 这期间,祖母刘氏病逝,朱园儿又失去了一位亲人。 也就是此间,朱园儿知道了自己原来并非朱家血脉。说不难过是假的,然而一切也豁然开朗了,这些争和抢终于有了一个理由。朱园儿是仁义的,有骨气的。他随即将朱家的田产一厘不剩的全部交给了朱九祚的儿子,自己名义上的叔叔,并且还替他还了一部分欠债。 在家庭生活风波不定的同时,朱园儿的精神世界也遭遇了一场台风。他越来越对自己信奉的朱程理学产生怀疑,这让他迷茫惶恐。 当时,朱园儿的塾馆叫做“思古斋”。和那些他仰慕的古人们一样,他教书的框架也无外乎那老一套——读死书,死读书。 朱园儿那时正疯狂地迷恋静坐思过。他认为这是禅学,是治学修得的最好方法,甚至觉得静坐比读书还重要。“宁缺读书,不缺静坐。”他常常这样说。 朱园儿的静坐是颇为隆重的。每逢静坐,他会认真的沐浴更衣,戒荤戒酒,不外出不见友,把自己关在室内,专心地做自我反省。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年春耕时节,塾馆放了假,村民们都在忙着耕田播种,唯独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起来一门心思静坐思过。他坐了一个多时辰,把自己能想起来的错事都自我反省了一遍,想的实在没什么可想的了,就干巴巴地在那儿坐着发愣。 他的妻子见他无聊,就劝他“与其这样干巴巴地坐着苦闷,还不如到地里去干点活儿来得痛快。” “你这个人真不懂事理,我为人师表,下田做泥腿子成何体统。”朱园儿不高兴地斥责自己的妻子。说这话时,他似乎忘了自己早些年耕田浇地的事儿。 夫妻俩正为这事儿抬杠时,朱园儿的学生恰好到他邻居家去借犁。朱园儿的邻居是个促狭的老头儿,早就看不惯读书人这套酸文假醋的架势,就开玩笑逗那个借犁的书呆子,“你要耕的是东西地还是南北地呀?”书呆子一愣,喏喏道:“我也不清楚,大概是南北地吧。”老头儿顿时露出很惋惜的神情,说“那就不行了,我家的犁只能耕东西地。你还是去你老师家借吧,他家有耕南北地的犁。” 书呆子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主儿,根本听不出老头儿是在戏弄他,果真去自己老师家借犁了。 这件事差点儿让朱园儿气得吐血,却也让他羞愧难当,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当他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严重脱离实践之后,便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劳动,慢慢改掉僵硬呆板而无用的教学模式,并把自己的“思古斋”更名为“习斋”。从那时候起,他的思想更上了一个台阶。 朱园儿三十九岁那年,他的祖父朱九祚离世。养育之恩已报,该尽的孝道已尽,朱园儿和这块土地似乎一下子没有了瓜葛,是该认祖归宗的时候了。 博野县北杨村颜氏族人来蠡县迎接颜元,而蠡县刘村朱姓族人及随东村的父老乡亲把酒相送,依依不舍。 回家了,人到中年,朱园儿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根。从那时起,朱园儿更名为颜元。(文/孔淑茵)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博野先贤颜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辑:讯小哥 如果您觉得内容有用的话,别忘了点个zan哦~
大家都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