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子的“无为”就像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

作者:李欣V津房置换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的“无为”就像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

《道德经》开篇第二章给予我们四点启发:

一、阴阳两极,相反相成。

书法讲“计白当黑”,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老子讲“有无相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有正必有反,有实必有虚,这两者在对立中存在,在对立中发展变化。

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推动情节发展的永远是“冲突与矛盾”,好人如果没有坏人的衬托,必将黯然无光。

所以,我们都喜欢胜利,但它得益于之前的无数次失败与探索;我们都厌恶失败,但这不正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吗?

正面+反面=全面,唯有“负阴抱阳”、“知雄守雌”我们才能提升“反脆弱力”,并从容面对这vuca的世界呀。

二、处无为之事。

何为“无为”?三个内涵,不可不察也。

其一,不知常,妄作凶。无为,就是要让人的意志服从于客观规律。故不可任性妄为,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其二,不多为,有所不为。就是说我们应该像毛主席那样总揽全局,举重若轻,把握主要矛盾,以点带面;而不能如诸葛亮般事事亲力亲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战略,就是取舍之道,无为亦同。

其三,“为而无我”,即当如胡适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老子的“无为”就像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

三、行不言之教。

三个内涵。

其一,领导力的五种核心行为包括: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与激励人心。而首当其冲的第一条即:以身作则。此可谓“行不言之教”的最佳注解。

其二,比“如何做”更重要的永远是“为什么做”。故不言教(方法与技巧),而重“初心使命”,启发民智,通过帮助世人找寻生命的意义而使之自驱动、自组织,当为圣人的无上功德。

其三,无为的治理,要依靠由下而上的自组织,更少由上而下的强制命令,这叫“行不言之教”。“言”就是法令。皇上说话金口玉言,就是命令。“不言”,就是不用粗暴命令去强迫社会的走向。

正如当下最时髦的“okr”一样,我们追求的就是:战略聚焦、横纵协同、自下而上、公开透明、挑战巅峰、自驱敬业。

四、不辞、不有、不恃、不去。

圣人之道,效法天地。任万物自然生长,欣欣向荣,而不加干预;生长万物,并不据为己有,化育万事,并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自居其功。就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反而永远不会泯没。

圣人之道,就像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呀。故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的“无为”就像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

总之,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这么几件事:一是万物分阴阳,相反相成,相互演化,勿执一端;二是“无为”,重在因势利导、有取有舍与无我无私,而不是什么都不干;三是如何为呢?要行不言之教,要不辞、不有、不恃,如此方能不去,死而不亡者寿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