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6

作者:白浪情之友

作者:老史

二、与恩师左光斗的生死奇缘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6

▲左副都御史杨涟准备上《劾忠贤二十四罪疏》

6.杨涟诉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

天启四年六月初一日,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和缪昌期等人的参谋下,写了一份《劾忠贤二十四罪疏》,准备在当日早朝时当面呈递给熹宗。

杨涟和左光斗当时供职于都察院,分别担任左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

在明朝,都察院是专门负责监督朝廷各部以及维持官吏纲纪的部门,职责是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纠举一应不公不法等事,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其地位与六部平行。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广、贵州等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一十人。各都御史为台长,与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史司合称九卿,相当于今日的部级领导。只要有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或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或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都有权纠劾。遇到朝觐、大计之年,还要同吏部一起对官员进行考察。

杨涟写疏奏弹劾魏忠贤,正是作为一名都御史应有的责任。

这份奏章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主要有:擅自拟旨、批红,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急于翦除异己,赶走顾命大臣;容不得正色立朝的大臣;一手握定任用辅臣的大权。还有一些具体的恶行,如:因为裕妃不听他的话,在她怀孕后,他假传圣旨勒令她自尽了,就连皇帝也不能保其妃嫔安全;皇后已经怀了男孩,他与客氏耍弄阴谋让其流产,连皇上也不能保住自己的儿子;假传圣旨杀害老太监王安;为自己的侄儿、外甥加官进爵,滥袭恩荫;利用东厂来公报私仇,陷害官员;在宫中操演内兵,危及内宫皇室安全等等。更重要的是,他“积威所劫,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这就是说,全国上下,大家只知道有个魏忠贤,连皇上都不知道是谁了。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6

▲左副都御史杨涟

假如这二十四条罪行告到皇帝那里去,而且情况属实的话,按照明朝法律,魏忠贤将会小命不保。所以他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惊慌,连忙与客氏商量,并采取了几点措施:

其一,邀约天启皇帝在宫中观看内兵操演,取消了当天的早朝。本来杨涟想亲手把奏疏递给皇上,甚至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当场向皇上宣读,现在只好先将奏疏递交到会极门[ 明代称会极门,清代以后改称协和门],由通政史司向皇帝转呈;

其二,到通政史司将奏疏截下。按规矩,奏疏要在御前——即当着皇帝的面才能开拆,但现在魏忠贤大权在握,完全有能力不让它与皇帝见面;

其三,拉上客氏到天启皇帝处哭诉,倒打一耙,说杨涟等东林党人诬陷他利用职权,公报私仇、倾陷忠良。他狡辩说这一切都是他为陛下分忧才这么做,现在既然遭人猜忌,请皇上准许他辞去锦衣卫和东厂中的职事,然后让他出宫居住,颐养天年;

其四,让皇帝三日辍朝,使杨涟想进一步亲手把奏疏递给皇上的努力难以实现。

朱由校本来就是个对国事麻木不仁的人物,魏忠贤帮他处理朝政,正好让他放心玩乐。加上客、魏二人从小与她一起生活,在他心目中是最亲近的人,对他们无不言听计从。现在看到魏忠贤跪在地上哭诉,不但相信杨涟他们是无事找事,还命令魏广微拟旨,指责杨涟疏中所言不实,当属诽谤,予以驳回。圣旨还严令禁止大臣们再提与弹劾魏忠贤有关的问题。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6

▲故宫太和门是皇帝平时上早朝的地方

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举动遭到压制后,大臣们气愤万分,本来就准备揭发魏忠贤的自不必说,就连本来还在隔岸观火的一些人也纷纷写了奏章,陆续上陈。

吏科给事中魏大中也递交了参劾魏忠贤与客氏的疏奏,疏中除了列举魏、客二人的罪行外,还明白无误地告诉天启皇帝,现在你三宫六院的性命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大臣们都冒着生命危险劝告你,你若再执迷不悟,将来在你身边都换上他们的人,你孤身一人在宫内就很危险了。

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此时早已引疾杜门,不参与公事,这次见杨涟参疏,也联合南京部院九卿诸大臣,共同上了一个参劾魏忠贤的折子,剀切敷陈,拜送到京城,谁知得到皇上一顿训斥。为此,陈道亨愤然辞职,洁身隐去。

他们敢如此直言,确实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个人安危都置之度外了。

大学士叶向高及礼部尚书翁正春,请求将魏忠贤遣归私第,以平息众臣对他的愤恨。其他还有御史有刘业、杨玉珂等,京卿有太常卿胡世赏,祭酒蔡毅中等,勋戚有抚宁侯朱国弼等,先后纠合在一起上疏,有的是单独署名,有的是一起联名,篇篇都直指魏忠贤,算起来不下百余疏。可是递进内阁,犹如石沉大海,不是被魏忠贤扣下,就是被朱由校置之不理,根本没有好好看一看,更谈不上接纳他们忠言了。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6

▲午门也是对大臣施行庭杖的地方

工部郎中万燝,看了实在气愤,便在疏中言:“内廷外朝,只知忠贤,不知陛下,岂可尚留左右!”

魏忠贤遭受了东林党一帮大臣们的连续打击,正有气无处发,见了此疏,勃然大怒道:

“一个小小官儿,也敢到太岁头上动土么?若再不严办,还当了得。”

他随即授命魏广微拟旨,自己批红,假传圣旨,命将万燝拉到午门廷杖百下。

廷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最不人道、最严酷的刑罚之一,主要用来对付不听话的大臣。让这些大臣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扒下裤子,让校尉用棍子打屁股,这不仅是对肉体的伤害,也是对人格的侮辱。廷杖通常在午门外由锦衣卫执行,由司礼监太监监督。行刑人和监督太监心有默契,看监督者站立姿势决定下手的轻重。若监督太监靴尖朝外成八字型,就下手较轻,高高扬起,轻轻地拍一拍;若朝内成八字型,则下手较重,往死里打。

魏忠贤恨死了万燝,他手下的一班人岂能放过他。因此接了谕旨,立即赶到万燝寓中,把万燝扯了出来,你一拳,我一脚,边打边拉,边拉边打,等把他拉到行刑的午门下,早已是气息奄奄,哪里还禁得住刑杖交加。杖完一百下之后,那群太监又在万燝身上乱踩乱跺一气。万燝被折磨得血肉模糊,第了四天便悲惨地死在家里。

文中部分照片系从网上下载,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更新于 11-03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