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6

作者:老史

二、與恩師左光鬥的生死奇緣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6

▲左副都禦史楊漣準備上《劾忠賢二十四罪疏》

6.楊漣訴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

天啟四年六月初一日,左副都禦史楊漣在左光鬥和缪昌期等人的參謀下,寫了一份《劾忠賢二十四罪疏》,準備在當日早朝時當面呈遞給熹宗。

楊漣和左光鬥當時供職于都察院,分别擔任左副都禦史和佥都禦史。

在明朝,都察院是專門負責監督朝廷各部以及維持官吏綱紀的部門,職責是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及糾舉一應不公不法等事,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其地位與六部平行。都察院設左右都禦史、左右副都禦史、左右佥都禦史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陝西、雲南、河南、廣西、廣東、山西、山東、湖廣、貴州等十三道監察禦史,共一百一十人。各都禦史為台長,與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通政史司合稱九卿,相當于今日的部級上司。隻要有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或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或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都有權糾劾。遇到朝觐、大計之年,還要同吏部一起對官員進行考察。

楊漣寫疏奏彈劾魏忠賢,正是作為一名都禦史應有的責任。

這份奏章列舉了魏忠賢的二十四條罪狀,主要有:擅自拟旨、批紅,壞祖宗二百餘年之政體;急于翦除異己,趕走顧命大臣;容不得正色立朝的大臣;一手握定任用輔臣的大權。還有一些具體的惡行,如:因為裕妃不聽他的話,在她懷孕後,他假傳聖旨勒令她自盡了,就連皇帝也不能保其妃嫔安全;皇後已經懷了男孩,他與客氏耍弄陰謀讓其流産,連皇上也不能保住自己的兒子;假傳聖旨殺害老太監王安;為自己的侄兒、外甥加官進爵,濫襲恩蔭;利用東廠來公報私仇,陷害官員;在宮中操演内兵,危及内宮皇室安全等等。更重要的是,他“積威所劫,緻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這就是說,全國上下,大家隻知道有個魏忠賢,連皇上都不知道是誰了。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6

▲左副都禦史楊漣

假如這二十四條罪行告到皇帝那裡去,而且情況屬實的話,按照明朝法律,魏忠賢将會小命不保。是以他得到這個消息後,十分驚慌,連忙與客氏商量,并采取了幾點措施:

其一,邀約天啟皇帝在宮中觀看内兵操演,取消了當天的早朝。本來楊漣想親手把奏疏遞給皇上,甚至當着文武大臣們的面當場向皇上宣讀,現在隻好先将奏疏遞交到會極門[ 明代稱會極門,清代以後改稱協和門],由通政史司向皇帝轉呈;

其二,到通政史司将奏疏截下。按規矩,奏疏要在禦前——即當着皇帝的面才能開拆,但現在魏忠賢大權在握,完全有能力不讓它與皇帝見面;

其三,拉上客氏到天啟皇帝處哭訴,倒打一耙,說楊漣等東林黨人誣陷他利用職權,公報私仇、傾陷忠良。他狡辯說這一切都是他為陛下分憂才這麼做,現在既然遭人猜忌,請皇上準許他辭去錦衣衛和東廠中的職事,然後讓他出宮居住,頤養天年;

其四,讓皇帝三日辍朝,使楊漣想進一步親手把奏疏遞給皇上的努力難以實作。

朱由校本來就是個對國事麻木不仁的人物,魏忠賢幫他處理朝政,正好讓他放心玩樂。加上客、魏二人從小與她一起生活,在他心目中是最親近的人,對他們無不言聽計從。現在看到魏忠賢跪在地上哭訴,不但相信楊漣他們是無事找事,還指令魏廣微拟旨,指責楊漣疏中所言不實,當屬诽謗,予以駁回。聖旨還嚴令禁止大臣們再提與彈劾魏忠賢有關的問題。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6

▲故宮太和門是皇帝平時上早朝的地方

楊漣彈劾魏忠賢的舉動遭到壓制後,大臣們氣憤萬分,本來就準備揭發魏忠賢的自不必說,就連本來還在隔岸觀火的一些人也紛紛寫了奏章,陸續上陳。

吏科給事中魏大中也遞交了參劾魏忠賢與客氏的疏奏,疏中除了列舉魏、客二人的罪行外,還明白無誤地告訴天啟皇帝,現在你三宮六院的性命都掌握在他們手中,大臣們都冒着生命危險勸告你,你若再執迷不悟,将來在你身邊都換上他們的人,你孤身一人在宮内就很危險了。

南京兵部尚書陳道亨,此時早已引疾杜門,不參與公事,這次見楊漣參疏,也聯合南京部院九卿諸大臣,共同上了一個參劾魏忠賢的折子,剀切敷陳,拜送到京城,誰知得到皇上一頓訓斥。為此,陳道亨憤然辭職,潔身隐去。

他們敢如此直言,确實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個人安危都置之度外了。

大學士葉向高及禮部尚書翁正春,請求将魏忠賢遣歸私第,以平息衆臣對他的憤恨。其他還有禦史有劉業、楊玉珂等,京卿有太常卿胡世賞,祭酒蔡毅中等,勳戚有撫甯侯朱國弼等,先後糾合在一起上疏,有的是單獨署名,有的是一起聯名,篇篇都直指魏忠賢,算起來不下百餘疏。可是遞進内閣,猶如石沉大海,不是被魏忠賢扣下,就是被朱由校置之不理,根本沒有好好看一看,更談不上接納他們忠言了。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6

▲午門也是對大臣施行庭杖的地方

工部郎中萬燝,看了實在氣憤,便在疏中言:“内廷外朝,隻知忠賢,不知陛下,豈可尚留左右!”

魏忠賢遭受了東林黨一幫大臣們的連續打擊,正有氣無處發,見了此疏,勃然大怒道:

“一個小小官兒,也敢到太歲頭上動土麼?若再不嚴辦,還當了得。”

他随即授命魏廣微拟旨,自己批紅,假傳聖旨,命将萬燝拉到午門廷杖百下。

廷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立的最不人道、最嚴酷的刑罰之一,主要用來對付不聽話的大臣。讓這些大臣在大庭廣衆之下被扒下褲子,讓校尉用棍子打屁股,這不僅是對肉體的傷害,也是對人格的侮辱。廷杖通常在午門外由錦衣衛執行,由司禮監太監監督。行刑人和監督太監心有默契,看監督者站立姿勢決定下手的輕重。若監督太監靴尖朝外成八字型,就下手較輕,高高揚起,輕輕地拍一拍;若朝内成八字型,則下手較重,往死裡打。

魏忠賢恨死了萬燝,他手下的一班人豈能放過他。是以接了谕旨,立即趕到萬燝寓中,把萬燝扯了出來,你一拳,我一腳,邊打邊拉,邊拉邊打,等把他拉到行刑的午門下,早已是氣息奄奄,哪裡還禁得住刑杖交加。杖完一百下之後,那群太監又在萬燝身上亂踩亂跺一氣。萬燝被折磨得血肉模糊,第了四天便悲慘地死在家裡。

文中部分照片系從網上下載下傳,在此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更新于 11-03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