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晋第一美男王衍:一个被称为虚伪君子最终被活埋的“美男宰相”凭借才华和美貌一路高升美男宰相靠不住为己亡国惨死房玄龄对王衍的评价总结了他的一生,是对他一生的批评:总结

作者:一听加多宝

在任何时代,长的好看似乎备受关注,上层管理者更青睐那些外表看起来不错的下属,是否真的有才能,后天也可以培养出来,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如果再有一番才华,那便如虎添翼,深得上司欢心,过不了多久你就成了人们口中实力与美貌并存的人,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人设呀,如此之,生活真真快活。

在魏晋时就有这么一个人差点就成为这样的人,他叫王衍,字夷甫,生在达官显贵之家,他的家族是当时声名显赫,出了很多厉害人物,而他的亲人也基本上都当着大官,祖父王雄是幽州刺史,父亲王乂是平北将军。

西晋第一美男王衍:一个被称为虚伪君子最终被活埋的“美男宰相”凭借才华和美貌一路高升美男宰相靠不住为己亡国惨死房玄龄对王衍的评价总结了他的一生,是对他一生的批评:总结

西晋第一美男子王衍

也许是基因强大的缘故吧,见过他的人,无不赞叹他的美貌,«王衍传»中这样记录他的外貌:神情明秀,风姿详雅;盛才美貌,明悟若神。读到这几句,许多人的脑海里估计都会浮现出一个五官分明,眉眼如画,肤嫩如玉,神色俊朗,身形挺拔的美男子,在那个没有美颜的时代都这么好看,若是身在21世纪怕是一个眼神就能俘获万千迷妹。

王衍还是一个傲娇的男子,八年,司马炎寻找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因为王衍起初喜欢谈论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举荐他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推辞没有就任,在那之后他对世俗杂事一概不理,专心于玄学伦理。

他潜心研究攻读《老子》、《庄子》,因为喜欢与人谈论这些,且每每都能讲的让听者拍手称好,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他,他也因此被称为""。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的首领。

西晋第一美男王衍:一个被称为虚伪君子最终被活埋的“美男宰相”凭借才华和美貌一路高升美男宰相靠不住为己亡国惨死房玄龄对王衍的评价总结了他的一生,是对他一生的批评:总结

高谈论阔的王衍

王衍步入仕途后,利用他积攒的声望仕途一马平川,历任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中领军、尚书令等职。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聪明”人,设法让惠帝的长子司马遹娶了王衍的女儿王氏为太子妃。贾后、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将王衍罢官,暂时的告别官场。司马伦被杀后复出,历任河南尹、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

让我们无法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俊俏宰相竟然是一个生性狡猾,个人利益至上,贪生怕死的亡国懦夫。王衍的小女儿是晋惠帝太子司马燏的王妃,当自己的女婿司马燏遭遇不测,被贾后废为庶人,他没有想办法搭救女婿,反而立马想要撇清关系,让自己的女儿离婚。

后来太子派人给王妃送去一封“自陈诬枉”的书信,结果王衍畏畏缩缩将书信藏了起来。赵王司马伦得知真相斩杀贾后一干人,也让他认清王衍“备位大臣,太子被诬,志在苟免”,遂取消了他做官的资格。

王衍担负宰相的重任,理应辅助国君,君主负责、总揽政务,但他却懒于处理政务,能应付的都应付,能不亲自处理的就不处理,处心积虑的谋划如何获得最大利益,思考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应对笑里藏刀的同僚,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重要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选择负责聪慧的长官管理要地,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得到司马越的同意后就让弟弟为荆州刺史。

西晋第一美男王衍:一个被称为虚伪君子最终被活埋的“美男宰相”凭借才华和美貌一路高升美男宰相靠不住为己亡国惨死房玄龄对王衍的评价总结了他的一生,是对他一生的批评:总结

然而王澄骄奢无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有事都依附于王衍,然后命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同样王敦其实也是他的一个傀儡,王敦就是那个后来在东晋谋反搅乱整个国家与社会安定的乱臣。王衍将自己的两个弟弟如此安排,并对王澄、王敦说: :“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为三窟矣。”

他这个举措不仅在司马越看来他是一个为国着想的忠臣,而且为自己谋得了朝中势力,他狡兔三窟的计谋自然是被朝中大臣明了,也对他避之不及,唯恐遭到算计。

王衍喜欢清谈玄理也喜欢品评人物,且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很精准 ,历史上有“王夷甫识石勒”的记载。石勒在少年时代曾随乡里的人到洛阳行贩,某天突发奇想,倚上城楼高声歌唱。正好在附近的王衍听见了他唱歌,尚书左仆射王衍见后感到惊异,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儿,我听他的声音感觉到有突出的志向,恐怕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派人快马去抓他,恰好石勒已经离开。

也许是王衍料人如神,亦或是石勒理应所得,果然石勒做了皇帝,建立了后赵。王衍在石勒还没发达的时候就预知到了石勒能够成为左右天下的人物,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王衍在这方面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后来的人们通过这个故事总结出王夷甫识石勒的词语来比喻能运用独特的眼光判断出他的未来。

在之后的日子里,石勒带领兵马攻打洛阳,王衍随司马越一起前去应对,谁知司马越在半路上死了,其他一起随军的官员就推荐王衍当主帅。经过两军殊死搏斗,最终晋军被军队击破,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推卸责任,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

西晋第一美男王衍:一个被称为虚伪君子最终被活埋的“美男宰相”凭借才华和美貌一路高升美男宰相靠不住为己亡国惨死房玄龄对王衍的评价总结了他的一生,是对他一生的批评:总结

石勒画像

他为了能够活着便劝说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对他的参谋孙苌说:"我行走天下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应该让他活下去吗?"

孙苌说:"他是西晋朝廷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可用刀刃加害于他。"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临死时,看着别人忏悔的说:"唉!我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为国家大事奔波,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

王衍去世几十年后,北伐时,他在中原登临远眺,感慨地说:"国土失陷,中原百年来成为一片废墟,王夷甫等人推脱不了他们的罪责。"袁宏为王衍开脱说:"天命运数自有兴废,不一定是那些人的过错。"桓温脸色一变,怒斥暗贬袁宏。

何物,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事实果然早已被智者料到,王衍长得俊秀,世间少有,可是晋国的衰败他得负责,是他让人民饱受痛苦。

① 汉相清静,见机于旷务;周史清虚,不嫌于尸禄。彼既凭虚,朝章已乱。戎则取容于世,旁委货财;衍则自保其身,宁论宗稷?夷甫区区焉,佞彼凶渠,以求容贷,颓墙之陨,犹有礼也。

② 夷甫两顾,退求三穴。神乱当年,忠乖曩列。王衍的生活富裕,可是仍然不满足,高居官位以权谋私,生性怕死,只为保全自己,堕落卖国,称敌为帝。身为宰相,为皇帝排解忧难,为百姓谋福利,这才是一个宰相该有的样子,空有其表,灵魂肮脏,国家又不灭亡呢?

王衍少年长相清丽俊俏,世间少有的婴童,长大后不仅更加挺拔清秀而且有聪明才智,不惧高官,偏爱老庄玄理,与同道痴迷清谈,被官僚平民仰慕。但是入朝为官以后,一切与他有关的美好形象渐渐远去。

西晋第一美男王衍:一个被称为虚伪君子最终被活埋的“美男宰相”凭借才华和美貌一路高升美男宰相靠不住为己亡国惨死房玄龄对王衍的评价总结了他的一生,是对他一生的批评:总结

王衍剧照

他想到边远地区环境恶劣,可以婉言推辞,自已能力担重任;他为了家族不受女婿牵连,可以逼迫女儿离婚,甚至得知真相也不愿为女婿证清白;他为了巩固家族势力,派自己的弟弟管理军事要地;他为了在最后时刻保全性命,不惜撺掇敌国首领称帝,最后落得惨死于墙体之下。

长相出众是上天的恩赐,为官的想要过好一生,不被世人唾弃,还要心灵品格出众,不求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最起码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励精图治,坦坦荡荡做好自己,不愧别人的期盼。

王衍凭借美貌和才华做了晋国的宰相,如果他早早明白自己的职责,专心国家大事,为匡扶天下奔波,为百姓生活安稳劳心,也不会在生命的尽头留下悔恨的泪水,也不会背上亡国的骂名。时代是公平的,对于为国鞠躬尽瘁的功臣会被世代传颂,同为宰相,管仲、李斯等人就是典范。

而像王衍这样的,在历史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痕迹就默默躺在史书中,偶有一天被人翻出,留下的多的就是负面形象。希望在时代的发展中,为官者可以做到坦荡身正,为历史添上光辉的一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