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作者:杂谈人物

(头条号:杂谈人物)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黄海

120多年前,中日黄海大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不仅输了,而且输的很惨,为什么输给日本呢,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在寻找答案。当年甲午海战到底有哪些迷案呢,还真是迷雾重重,悬案叠起。

一说是,甲午海战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慈禧太后生日挪用了海军军费了,有的学者认为,慈禧太后过生日,重新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3000余万两,历史上有“黄海变昆明”的说法,意思是应该花在黄海海军那里的钱,竟然花在重修颐和园的昆明湖了,但是有的学者考察,当时慈禧太后过生日,只是挪用海军军费600万两。虽然对黄海大战有责任,但不是全盘责任。而在彼国日本,为了发展海军,上至天皇,下至老百姓,节衣缩食,本来日本当时经济没有大清发达,人家愣是偷偷把海军力量超过大清。虽然当时大清北洋水师有镇远和定远两艘世界级别巨无霸战舰。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颐和园

李鸿章作为满清当时的首席大臣,在当时自我天国上朝的清朝,能够清醒认识清国地位的也就李鸿章,组建大清海军,确实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首先有了现代海权意识,

但是甲午海战的失败了,从各方面的资料看,李鸿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清1875年组建水师时排水量是27000吨,而日本1890年的排水量才是17000吨。当日本经过几年的偷偷发展,到了甲午海战1894年,日本排水量达到72000吨,大清1894年排水量才是40000吨,日本差不多是大清的两倍。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北洋水师战舰

其次还有,李鸿昌为了把北洋水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自己的老乡淮军将领丁汝昌,用为北洋水师提督,而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头条号:杂谈人物)是安徽庐州人,比较老实可靠。不太懂海战,当然我对战争体裁故事不太懂,简单说说而已,当时丁汝昌不太懂海军阵法,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当时的阵型决定是由军舰的舰载大炮决定,大清的是前置大炮,日本是侧置大炮。所以日本的一字型阵型,把大清雁翎型阵型打败。阵型的优劣有的学者认为是黄海大战失败的原因?

我们从黄海大战说起吧,1894年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护送4000名官兵到朝鲜,也就是返航过程中,在黄海沙滩与旅顺大连港中间的大东沟遭遇了,水师提督丁汝昌马上召开各舰管带布置作战方案,令两艘巨无霸战舰定远和镇远舰突出靠前,因为这两艘军舰甲板是世界海军战舰里面是最厚的,一般的炮弹贯穿不了,其余战舰,摆在定远和镇远舰两侧一前一后,就做雁翎阵型。这是由北洋水师的前置型舰载炮决定的,属于正面攻击。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日本水师战舰

日本战舰是一字摆开,中间是旗舰松岛号,这是因为日本战舰炮位在侧面,属于侧攻型阵型,日本吉野舰在最左侧,是游击队旗舰,决战开始,日本一分钟能连发三四枚炮弹,而北洋水师五六分钟才能发出一枚,虽然北洋水师一枚炮弹是比日本攻击力强很多,但是,北洋水师没有日本攻击周期短。(头条号:杂谈人物)所以受到很大限制,就这情况,只带寥寥数枚炮弹,有效攻击屡又不高。

开战半个小时。日本吉野舰带领其他三艘战舰从侧面迂回,击沉了北洋舰队的超勇舰,随后杨威舰也中炮起火,很快沉没,后吉野舰等四舰穿插到后面,北洋水师阵型马上大乱,在后来的交战中,日本水师击沉北洋水师五艘战舰。北洋水师彻底被打败。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黄海地图

黄海大战的失败,人们当时质疑丁汝昌不懂海战,布置阵型不行,也有学者认为。丁汝昌的阵型是由船载炮决定,阵型没错,是攻击频率太低,日本连续攻击,北洋水师连还手之力和机会都没有,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区区几枚炮弹,命中率低,只要能命中,一枚炮弹就差不多能击沉一艘日本战舰,但是几发打完就剩挨打了,船载炮型决定了北洋水师的失败。没有炮弹确实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怎么回事呢?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炮弹不足是千真万确的存在,有人说,资金不足没有购置炮弹,军费被慈禧太后挪用过生日,重修颐和园用了。其实解密历史档案,不是这样的,当时海军有炮弹不是在船上。炮弹全都堆在威海卫和旅顺军港仓库里面。那么为什么不随船带呢?(头条号:杂谈人物)大战在即,军备未齐,究竟是谁的责任呢,理所当然是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其实丁汝昌虽然不太懂海战,但是对于甲午海战早有心里准备,但是海战备战不足,丁汝昌责无旁贷,这要请示顶头上司李鸿昌,因为丁汝昌对于李鸿章的尊敬言听计从。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迷雾重重,一个世纪以来学者找到什么答案?引子慈禧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北洋水师组建时的壮大黄海大战的实际情况对丁汝昌海战指挥能力的质疑李鸿章的终结责任

李鸿章

看看李鸿章是怎么想的?李鸿章认为北洋水师打不过日本水师,但是认为只要保证北洋水师的实力存在,(头条号:杂谈人物)日本舰队就不敢横行无忌地在中国近海行动,更不敢运兵到天津大沽口登陆去打北京,基于这种作战思想,李鸿章的意思就是能不打就尽量不打,为了避免开战,特别嘱咐丁汝昌出海尽量少带弹药,以免引起日本方面的误会,这是丁汝昌备战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丁汝昌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备战不足。

丁汝昌为什么不懂变通,我们前面说了,丁汝昌对李鸿章有知遇之恩,老乡,上司,无条件服从。岂不知国之重器,示于人是屈对方之兵,如果对方不屈,完全可以运用,也许丁汝昌自杀的原因,是耻于为水师提督,为自己愚忠的行为诠释吧。

也就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邓世昌定远舰撞向日本吉野舰的万般无奈。(头条号:杂谈人物)甲午海战的失败对于后世影响巨大,虽然百年之后,国人无不为之痛惜。

甲午海战的失败,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历史基础,一是窥察到国力,二是战后赔款得到了物质基础。

甲午海战决定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命运,影响深远。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