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蘸着真实人生的血液,才能写出震撼心灵的作品。
1943年7月,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坦克大战,正在俄罗斯中部的丘陵地带库尔斯克火热进行。
交战双方,俄罗斯和德国,总计投入了1.3万辆坦克。这其中,有一辆坦克,也许在两年后成为一个犹太孩子的游戏奖品。

同年同月,在德国的汉诺威西北的贝尔根和贝尔森两村庄附近,一座纳粹集中营拔地而起。意大利籍犹太人贝尼尼就是这个时候被送进去的。
这个集中营一部分是战俘营房,一部分是犹太人转运营,设计容量为1万人。但在战争结束时,这里被关押的人数达到4.1万人。这还不算在集中营陆续死掉的3.7万人。每天都会有推土机,将尸体推入万人堆中。饥饿、疾病、过度劳累以及肮脏的环境,随便一条什么理由,都足以夺走一条生命——这是这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写出《安妮日记》的女孩安妮·弗兰克,就因伤寒死于这个集中营。
犹太人贝尼尼,曾在这个集中营中被囚禁两年之久,直到德意联盟解体时才获释。也许是长久游走在生死边缘的经历,这个农夫、木匠、泥瓦工,已经能够用一种从容不迫地态度,去调侃这一段晦暗的生活。他还教育他的4个孩子,要能在黑暗中,去发现闪光的一面。
他小儿子,罗伯托·贝尼尼很好地理解并贯彻了父亲的生活哲学。即便从小生活在没有电没有水的小屋里,和母亲与3个姐姐挤在一张床上,这种窘迫也没有令他丧失乐观。10岁时,他爱上了舞台表演,做过小丑和魔术师助理等工作。他的偶像是卓别林。
初中毕业后 , 他曾进入佛罗伦萨一所神学院 。因为学校被一场水灾摧毁,他又转投一所会计学校,并利用闲暇时间接触电影。毕业后, 他径直奔向罗马,以喜剧演员作为营生。
时间来到1997年,45岁的罗伯托·贝尼尼,已经成了意大利知名的电影导演。他的喜剧表现经验和人生经验,已经足以支撑他去拍摄一些宏大、深刻的社会题材。
最终,他选择了以他父亲——这个从纳粹集中营中死里逃生的幸运者——的这段经历为蓝本,用他擅长的乐观态度和喜剧表现手法,创作了一个剧本,名字叫做《美丽人生》。
2.
风景这么美,鸽子到处飞。
《美丽人生》上映后,成为当时影坛的爆款。
1997年的世界影坛,虽不及1994年那样璀璨,但也诞生了诸如:《泰坦尼克号》(豆瓣9.4分)、《南海十三郎》(豆瓣9.2分)、《心灵捕手》(豆瓣8.9分)、《春光乍泄》(豆瓣8.9分)、《千钧一发》(豆瓣8.8分)等一众影坛经典佳作。
《美丽人生》,共计78.4万人评价,豆瓣9.5分。排在豆瓣电影top250的第6名。
1998年,贝尼尼接受梵蒂冈邀请,为教皇放映了这部电影。回来后他说,教皇和他在一起足足呆了3个小时,即便当时的美国总统,也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
坊间还有一种说法:《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试映落幕后,全体观众不约而同站起来,流泪鼓掌长达12分钟。
今年,是《美丽人生》上映的23周年,这部电影的4k修复版,马上要在国内上映了。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已经重温了多次。贝尼尼巧妙的叙事手法、独具匠心的细节设置,以及影片中展示出的想象力、幽默和来自“亲身经历”的真实情感,即便多次重看,仍令人心有悸动。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人生》,看看这部影片是如何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
3
男主圭多的人生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幽默、诙谐、展示勇气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是险峻、智慧、充满想象力的亲子故事;
前半部有多欢脱,后半部就有多遗憾。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
乐观幽默的犹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驾车经过一个农场时,巧遇一位少女“从天而降”,“早安,公主”,一句问候,引领着全片的发展。
为了再次遇见自己的“公主”,圭多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官去学校视察,没想到被校长邀请上台演讲。圭多站到桌子上,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引得台下学生捧腹大笑。“公主”看得瞠目结舌却又被他的别具一格所吸引。
从学校,追到威尼斯剧院,圭多曲解叔本华的“意志决定论”,嘴里默默念叨“看我看我看我”,没想到“公主”就真的看了过来。
此后的雨夜漫步,是圭多和“公主”情定终生的关键情节。大雨倾盆的夜晚,在台阶铺上红毯,两人一起走过,这也许是无数少女梦中的情节。
当得知“公主”要和门当户对的政务官订婚时,圭多成为订婚宴的侍者。
此时,两人早已心意相通,“公主”钻进桌底与圭多接吻,并对他说“带我走”。
于是,圭多骑着带有歧视性的绿色大马,长驱直入走进大堂,在众目睽睽之下,拥着“公主”而去。
从这一幕开始,电影从舒缓轻快的叙事节奏,开始逐渐进入冲突紧张的节奏中。
4
一晃,几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叫乔舒亚。
而此时,意大利国内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犹太人受到纳粹的攻击和抓捕,商店门口也贴着“犹太人与狗不得进入”的标签。
身为犹太人,圭多一家也受到波及。乔舒亚生日当天,圭多和儿子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而圭多的妻子看见一片狼藉的屋子,知道发生了什么,随即也坚定地要求军官将她也带走。
在前往集中营的路上,为了不让孩子乔舒亚陷入恐惧中,圭多笑嘻嘻地告诉儿子,这只是一场为你安排的生日旅行。
在集中营的牢房里,为了让儿子能安心地待在里面,圭多告诉他,他们正在玩一场盛大的游戏,累积赢得1000分的孩子,可以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善意谎言,是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纳粹军官来讲牢房规矩,被圭多翻译成了游戏规则;在高温如火的工房里拼命劳作,他对儿子说这是在造坦克;他想尽办法让孩子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时,孩子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圭多仍迈着滑稽的正步,跟儿子眨眼对暗号。他知道,躲在铁箱子里的儿子此刻正看着他,他要将充满乐观与温暖的那一面,永远留给他。
一阵枪声响后,圭多再也没有回来。
电影也没有在此刻结束。因为贝尼尼不希望大家在“恨”中结束这一切,因为,一个乐观者,总要给困顿生活中的人一些希望。
导演贝尼尼相信,“笑”和“想象力”才是面对人生无奈的最佳良药。
5
影片最后,盟军的坦克开进了集中营,从铁箱子里走出来的乔舒亚,收到了父亲的奖品。
圭多用谎言和生命,保护了孩子纯真的心灵,集中营的阴霾和血腥,没有“杀掉”孩子。
网上有人说,这是一部每个男人都应该去看一次的电影,然后,你才会知道如何做好一个父亲。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遭遇不期而至的疾风骤雨,人生失意时,不妨想想圭多,无论何等境遇,总以微笑面对。
贝尼尼之所以最后展示出盟军胜利的画面,我想,大概是不希望观众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他要通过圭多,让儿子相信,同时也让自己和所有人相信:噩梦,都是暂时的。胜利的坦克,已经在路上,只要你相信,它迟早会开过来。
《美丽人生》,很残酷,但没有一丝血,也没有一滴泪,这大约就是人生吧,你要自己去发现那份美丽。
后记:《美丽人生》上映后最终荣获70项国际大奖、51项提名。其中,包括奥斯卡3项大奖、戛纳评审团大奖等,编剧、导演兼主演罗伯托·贝尼尼,也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凭外语片收获影帝的外国演员。 据悉,2020年1月3日,《美丽人生》的4k修复版就要在国内上映了。2020年开年第一部大戏,一定要去影院再刷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