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猪安上翅膀能飞吗?

谈到猪你是否跟我一样还会有兴奋感呢?

或者内心是否会生出一种疑问:猪又怎么了?猪肉价格不会又要涨了吧?

猪安上翅膀能飞吗?

此图数据来源于同花顺软件

一提到猪,大部分人脑子里的涌现的画面更多是香喷喷的红烧肉、2005年红遍大街小巷的猪之歌、2019年猪瘟疫情,但是让广大投资者对猪的喜爱是来源于之前飞冲上天的养猪大户牧原股份,我们来看看曾经的王者如下图。

牧原股份从2018年8月20日触到阶段性的最低位11.65,之后就震荡上行,随着非洲猪瘟疫肆虐,导致国内健康猪的出栏量剧减,2019年1月18开始猪肉价格的多次上调,也推动了牧原股份的持续上涨,从此开启了猪的神话之旅。一度猪肉价格成为了广大中国人民茶余饭后的聊天素材。

从2018年8月20日至2020年7月15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且只用了456交易日的牧原股份,股价涨幅达到+750%,直接翻了8倍多。市值也从435亿直接上冲到3500亿。

截止目前牧原股份的市值排在a股4143家上市公司中第47位,超过了排在第48位的京沪高铁、第49位的上汽集团、第50位的海螺水泥,可谓风光无限。

猪安上翅膀能飞吗?

总之这两年猪刷新了我们的对猪的所有认识,让我感慨的想说上一句“猪不只会爬树,还会飞”

今天为什么聊猪呢?主要是做期货的朋友一直跟我讨论2021年1月8日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的生猪期货,他一直问我生猪期货是否会再次推动猪肉概念的股票上涨。这么一来感觉好像又给猪安了个翅膀,所以今天聊聊。

那我们再认识下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猪吧:

猪是我国最大的农副品种,中国猪肉产量约占全球45-50%。

现阶段,我国规模养殖场的生猪以外三元为主,即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三元杂交而成的商品猪。

每年我国生猪屠宰量保持在6亿头上下,定点屠宰率不到40%,行业屠宰量前五大龙头分别为雨润、双汇、新希望、金锣和雏鹰农牧,其市场份额尚不足15%,远低于美国67%的水平。

猪也存在着如经济周期的规律现象,就是猪周期

所谓“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一轮完整的猪周期通常历时3-4年,同时在一年之内受节假日和气候影响呈现出小周期波动。

猪安上翅膀能飞吗?

此图来源于网络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呢?

供给端:

1、养殖成本

生猪养殖成本主要构成为仔猪成本和饲料成本,二者在生猪养殖总成本中分别占比达到20-30%和40-60%。一般来说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一体化企业相较于外购仔猪或外购饲料中小养殖场会有更强的成本优势。

2、能繁母猪和生猪存补栏

能繁母猪和生猪的存栏是决定生猪的供给时间和供给总量的根本性因素。能繁母猪的淘汰和生猪的出栏,是生猪实际供给给市场的数量,对生猪价格走势将产生直接影响。

3、规模化程度

近几年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环保抓紧之后,部分小规模养殖厂因达不到环保标准,被迫退出,同时大型企业借助资金和政策优势快速扩张。

4、进口

我国猪肉进口量不大,以冷冻肉为主,由于口感较差,其中约四分之三的冷冻肉都是进入加工厂进行食品深加工。但就边际量来看,即使每月只有几十万吨的进口量,对我国生猪价格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需求端:

1、宏观因素

宏观调控、环保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我国生猪需求的重要因素。猪肉占cpi构成的2.88%,占肉类总消费量的2/3,猪肉价格上涨将会带动其它肉类乃至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因此猪肉价格大涨有推动物价上涨的风险。

2、季节性因素

猪肉消费在年内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为旺季,夏季为淡季。进入冬季,南方地区有制作腊肉习俗,需求会一直持续到春节过后,然后进入下滑通道。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居民摄入相应减少,且肉类不易储存,消费相应下降。

3、深加工产品

生猪经屠宰后,一部分生鲜猪肉流入农贸市场,另一部分供给下游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在购入猪肉后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最终形成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通过现代零售商等分销渠道供给终端消费者。

4、出口

我国每年出口量很少,出口不及年产量的1%,出口需求对生猪价格的影响甚微。

如果结构改善有可能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猪安上翅膀能飞吗?

生猪期货有助于平抑“猪周期”影响

对于生猪期货的推出,这将有助于平抑“猪周期”影响,猪价也有了更透明、更直观的参照。通过构建公开透明的生猪价格体系,管理层能拥有更加灵活的政策调节空间,抑制通胀、保障民生。

通过公开公平的交易平台,养殖户可以更准确的掌握未来价格,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规避猪周期带来的市场风险。大型养猪企业也能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进行远期利润的锁定,实现先卖后养,规避远期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稳健经营。

重点关注:高位回落调整到位的养猪头部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猪肉加工的头部企业:双汇发展、新希望。

风险提示:

1、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2、动物疫病或极端天气灾害风险

3、农业政策变动风险(或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谢谢您看到此处,关注我,我们一起从生活的角度读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