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作者:杜雪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工厂干临时工,每天三班倒,每班有一餐要在厂职工食堂里吃。这种大锅饭千篇一律,真正好吃的非常有限。一种用半发面做的葱花饼是我的最爱,每次买半张、喝一碗稀饭,随便就一个菜这一餐就心满意足。吃厌烦的时候,就会惦记街上食堂,解放路聚丰园饭店的麻婆豆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西安聚丰园饭店位于解放路东四路东南角,一栋四层西式建筑简洁明了,一楼大堂窗明几净,有小吃、有炒菜,一角竖着个像汽油罐一样的罐子里边装着散啤酒,每到夏季,附近居民都会拿着暖瓶去打啤酒,啤酒0.25元一斤,一个暖瓶最多装4斤,是消夏的最佳饮品。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西安聚丰园饭店从建国后引进西安,以适应广大群众的“小炒肉”占绝对统治地位,像我后来经常去该饭点吃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锅巴肉片、干煸牛肉丝等,都是烹制快速、经济实惠的大众化便餐菜式。尤为使人欣喜的是聚丰园川菜中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竟是“肉末豇豆、蒜泥白肉、榨菜肉丝、连锅汤、河水豆花”等家常风味菜式,取材方便,不尚新异,操作易行,更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那段时间,囊中羞涩,口中乏味需要不时调剂,去聚丰园(那时已经更名西安川菜馆)打一盘麻婆豆腐是件奢侈的事,虽然一盘麻婆豆腐仅0.35元,为吃一个菜而处心积虑煞费心机,让现在的孩子们难以理解,但在那时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我骑着自行车到了聚丰园,先在柜台开票,买一盘麻婆豆腐,随后敲明撂响的让服务员把票和饭盒递到里边,便开始耐心等待。麻婆豆腐是川菜代表菜,既亲民又廉价,是我那段时期的最爱。从饭盒递进去的那一刻起,嘴里已渐渐的有了滋味,麻辣鲜香的味道早已萦绕鼻息,你说有多馋嘴!没办法,那时虽然能饱食,但肚里依然少油。说来你可能不信,从上世纪1980年到1997年,我的体重一直维系在103斤左右,按时下说法是健康的,但对于下苦力的我来说体重严重不足,瘦小使形象与实际年龄大打折扣。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不消一刻,一饭盒烫手的麻婆豆腐递了出来时,此时顾不得其他了,快速蹬回厂里,在更衣室大饱口福。饭盒一打开,立马引来无数馋虫,大家虽然吃过了,依然要再尝尝。一个手快的一勺舀起送到嘴里,谁知,这“麻、辣、烫、香、酥、嫩、鲜、活”的豆腐一进口就烫的了得,吐又舍不得,就一呼一吸、吸溜着、叫唤着,让人忍俊不禁。不得不承认,这麻婆豆腐是米饭的绝配,有了这道菜,要多吃二两饭!

对聚丰园的熟络不仅因为我的邻居一家在这里工作,还缘于我那行伍出身的父亲。在战争年代为了抵御风寒养成饮酒的习惯,除了从小“灌”我喝酒外,但凡领我喝酒遇到人多,排队买酒的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印象中父亲无论打白酒、啤酒,从未点过炒菜,只是一包花生米了事,而对于炒菜却是父亲拿手的。

父亲在困难时期常常托“下放”乡下的老乡给家里买过羊肉、黄鳝、泥鳅等,由于嫌腥膻少时无福享受,到是一款素菜非常适口,记忆犹新。食材是青辣椒,洗净后剖开,将散面酱涂抹一层、撒少许食盐,然后再放一层涂抹一层面酱、撒盐,摆满后上锅蒸,约10分钟后出锅。蒸好后的面酱青椒已不像装盘时的姿扎,软榻了许多,这时用刚出笼的蒸馍一夹,不论味觉还是思想即可丰满起来。猛咥三口缓缓咀嚼,喝一口浓酽的茉莉花茶,馍香、椒香、酱香、茶香相互交织缠绕,一个饱嗝耳畔想起“吃饱咧、喝胀咧,和皇上他二爸一样咧……”再后来才知道父亲的这道家菜是改良版的“虎皮尖椒”,油不够吃面酱充数,这是老一辈的生存之道。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再往后几年,与已经恢复原名的聚丰园有了更多接触。时常来这里打打牙祭,请有往来的伙伴吃个便饭,而这里的正宗川菜馆,有滋有味、麻辣鲜明,有着火热的特点,也象征着我们的友情、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记得1987年秋天,我给弟弟在此办婚宴(请谅解大麦没熟小麦先黄),恰逢我的好友均有人生大喜,由于我时常外出无法联络,结果在聚丰园来了个双喜临门!如今30年过去往事犹在眼前,聚丰园也随着解放路拆迁而迁往他处,我却依然留恋着当年的那盘麻婆豆腐。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从口味上说,人不可能一辈子从一而终,总是在不停的变。缺油少粮时口味偏重、偏肉食、偏麻辣;到了中年口味偏清淡,就连吃了一辈子的辣椒都基本戒了,这或许就是适口者珍吧!聚丰园的麻婆豆腐却一直盘踞在我的心上。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
西安故事:西安唯一川菜馆,那盘麻婆豆腐真的绝了!